土建施工中的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白珊珊

发表时间:2020/9/17   来源:《建筑模拟》2020年第10期   作者:白珊珊
[导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土木建筑工程的施工理念也得到了更新,清水混凝土的使用也正朝着经济、科学以及绿色的方向发展。清水混凝土常常被应用于市政桥梁、民用工程以及工业建筑中,尤其是体育场馆或车站等公众建筑物里。不过,即便清水混凝土的应用十分广泛,但仍存在许多薄弱环节需要加固,现在尚且无法将清水混凝土的最大效用发挥出来。本文通过对土建工程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浅析,进一步提出应注意的技术要点。
        身份证号:1101011981****1021
        摘要:清水混凝土材料是在国外创造,引入中国之后得到了大范围应用。经由国内多年的使用及摸索,其已经被成熟的应用于各个领域。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土木建筑工程的施工理念也得到了更新,清水混凝土的使用也正朝着经济、科学以及绿色的方向发展。清水混凝土常常被应用于市政桥梁、民用工程以及工业建筑中,尤其是体育场馆或车站等公众建筑物里。不过,即便清水混凝土的应用十分广泛,但仍存在许多薄弱环节需要加固,现在尚且无法将清水混凝土的最大效用发挥出来。本文通过对土建工程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浅析,进一步提出应注意的技术要点。
        关键词:土建施工;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1导言
        从本质上来说,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的程度上会带动各项工艺技术的发展,也会推进科技的进步。从土建项目的角度来看,混凝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施工材料,与混凝土相关的施工项目在总项目中也占据着很大的比例。在当前社会中,混凝土工艺在不断地发展,混凝土施工技术也在土建施工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混凝土施工技术所涉及到的因素比较多。因此,为了保证施工质量,还必须要重视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要点。
        2土建工程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2.1清水混凝土的配制及浇筑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为保证清水混凝土的质量,需要在进行配制时,把水泥、粘合剂、掺合料以及骨料等建材根据一定比例及顺序进行添加和搅拌,从而使清水混凝土的性能达到最佳。但如果施工人员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时没有依照相关规定和标准来选择混凝土原材料以及依据添加比例来进行配制,就会直接导致所配制出的清水混凝土的质量及性能受到较大影响。举例来说:当水泥的碱含量超标时,会使清水混凝土的表层出现色差,直接妨碍其整体装饰成效;而如果骨料材料中的杂质过多,则会产生清水混凝土质量不达标的问题,其中,骨料杂质较少部分的色泽相对光亮,而杂质较多的部分则呈现暗沉状态,形成清水混凝土整体色泽不均的现象;出现浇筑顺序不对的情况时,会直接影响到清水混凝土的密实度。与此同时,还要把混凝土高度控制在0.7m-1.5m的幅度内,防止因为浇筑清水混凝土时高度太高而导致离析、串筒的现象出现。除此之外,在浇筑时还要格外注意防止因分层浇筑清水混凝土而造成蜂窝及麻面等问题的出现。
        2.2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中的模板设计及安装问题
        在应用清水混凝土进行施工时,模板的安装及设计工作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设计模板时需要以简单、稳定、科学及合理的设计原则为基础,不过在实际的模板设计过程中,常因为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水平以及综合素质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模板的设计并没有依据以上原则进行设计及操作。更有甚者,部分设计人员根本没有考虑模板的阴阳角和明缝问题,也就导致模板的设计并不科学及合理。模板的前期设计不科学,会导致在模板的安装过程中出现歪粱以及无法严密拼缝的问题,以及造成模板的稳定性及强度不足的问题。此外,如果在施工的初期阶段没有进行有效的模板清理工作,同样会使模板在安装时出现接缝空隙大的问题,影响施工质量。
        3土建建设中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3.1表面质量与装饰效果标准
        土建工程中,清水混凝土表面的平整性误差应小于3mm,并避免清水混凝土外表出现气泡;表面裂纹宽度应小于0.15mm;保证清水混凝土表面色泽及平整性,保证其没有污染、损坏等情况,表面没有漏浆、脱模、臌胀等现象,结构没有错台与冷缝;根据土建施工时的装饰标准,预留缝条,形成比较规则的分隔缝;装饰线条外形应均衡、平整、顺直。


        3.2模板的选择与处理
        清水混凝土的定型处理和早期维护是在拆除模板前进行的,选择和安装模板时,应尽量防止产生环向模板拼缝,并且2个竖向拼缝在施工阶段要尽量防止产生漏浆和错台现象[5]。为了满足设计要求,制作模板时,应对环向钢板采用满焊连接模式,并打磨焊缝处,保证清水混凝土表面的平整。
        3.3脱模剂的选择
        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关键环节之一即脱模剂的选用,脱模剂的种类非常多,包括硬脂酸锌、聚酰胺树脂、硅油类脱模剂等。脱模剂的选取要结合工程需要和注射制品用材料决定,目前,使用最频繁、操作较便利的是喷涂雾化脱模剂,使用数量应以可以顺利令制品脱模为原则,并尽可能少用。脱模剂用量过多会影响制品外观性能,产生油斑或令制品外表变暗,尤其是对色泽要求很高的制品有很大影响,有时需禁止使用。另外,实践证明,在脱模剂中可以添加适当光亮剂,进行样板测试后,既便于脱模,并且成型以后的混凝土表面比较光滑,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
        3.4混凝土浇筑
        清水混凝土施工中,浇筑环节十分关键,浇筑过程应注意以下要点:(1)混凝土浇筑阶段,采取分层下料与振捣模式。根据实际状况,分层厚度应不大于40cm,且采取分层标尺杆严格管理浇筑厚度;(2)浇筑混凝土时,要重视模板与钢筋看护,浇筑工作结束后,整理混凝土结构上部的裸露钢筋,使之就绪;(3)各层下料任务结束以后,利用60kHz振捣棒进行振捣处理。将第1层混凝土结构的振捣时间控制在20s,防止由于振捣过度产生跑浆现象,其余各层混凝土振捣时间控制在30s以上,遵循快插慢拔的原则,振捣棒的插入深度应在被振捣层50mm以下。
        3.5修补方法
        土建建设中,清水混凝土施工有很好的使用效果,但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突发状况,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质量缺陷,最常见的是混凝土表面的气泡现象,既影响美观性,还影响使用期限,甚至产生孔口等现象,这些问题的产生需要及时处理。通常情况下,拆模以后会先清理混凝土表面,采用相同的物料在有问题的位置进行重新修补,待填充混凝土凝结后进行打磨。在混凝土浇筑阶段,裂缝的出现是一个很难处理的缺陷。裂缝出现的原因有许多,一方面是材料的选用,不达标的材料极易出现化学反应引起过冷和过热的现象,造成裂缝;另一方面,在浇筑混凝土时,浇筑工艺对浇筑质量十分重要。为避免裂缝的出现,首先需选用配备良好、总体规整、无碱性的粗细骨料等物质,在严格控制浇筑速度的条件下,浇筑结束后及时分析质量检验数据,同时做好碾压与抹平工作,可以在最大限度上避免裂缝的产生。
        3.6养护方法
        清水混凝土施工结束后,需要及时养护,这是保障混凝土应用质量及使用期限的重要环节。清水混凝土的养护有很多需要注意的细节,当混凝土模板的内压力达到1.2MPa时,要使用塑料薄膜包裹清水混凝土结构,降低水分的流失,保证清水混凝土结构表面的湿润性,养护周期要保证在7d。
        4结语
        总结来说,为了使土建工程的质量得到切实保证,需要严格依据清水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要点开展工程施工工作。在施工过程中,企业必须要以项目追求为基础,落实清水混凝土的理性处理及工艺流程,使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来提高清水混凝土的质量。要想确保土建工程施工体制的完善,就必须在应用清水混凝土进行施工时,精准掌握施工要点,以促进土建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国伟.土建施工中的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J].低碳世界,2018(09):198-199.
        [2]陈永清.土建施工中的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J].河北企业,2018(05):139-140.
        [3]周石磊.探讨土建施工中清水混凝土技术的应用与实施要点[J].建材与装饰,2018(12):5-6.
        [4]孙连节.土建施工中清水混凝土技术的应用与实施要点[J].住宅与房地产,2017(35):1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