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4102031990****2510
摘要:现阶段,装配式施工已经受到很多建筑行业重视,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不同建筑工程的施工中来,装配式施工在施工中会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这对构件安装以及生产带来很大影响,因此应重视对配式建筑施工过程管理,可以可利用新时代出现BIM和RFID技术,保证建筑管理的科学性。
关键词:BIM;RFID技术;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管理
引言
时代发展,新型技术也在不断出现,目前很多技术已经被用于建筑施工中,获得很好效果以及评价。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难以得到解决以及处理,影响施工进度,因此,应用BIM和RFID技术对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进行管理,保障构件生产以及运输的效率提升。
1装配式建筑施工的优势
装配式建筑主要是指技术人员利用已经预制构件,在施工现场装配符合标准的建筑。与传统建筑比较,装配式建筑施工优势主要体现于施工噪音相对更小,施工物料在现场堆放场地相对小,生产方式更加标准,这对资源的节省以及节约有很大方便,同时也可以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说,可以保护环境,避免污染。装配式建筑施工,施工人员仅仅需要对施工现场所在区域的地基进行对应处理,这时候就可以开始组装。装配式建筑优势也包括施工速度快,施工人员施工强度较低[1]。这种高精度、机械化以及标准化建筑施工以及装配方式,可以将建筑物施工质量提高,极大弥补传统建筑施工存在的欠缺。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管理面临的挑战。
2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建筑进度会受到构件本身生产速度以及运输方式等因素影响,若是施工需要对构件进行变更,就可能会影响施工进度。另外,施工安装中可能会存在安装错误安装缺失等。加上建筑施工对装配式方式本身专业以及技术性要求高,可是目前我国建筑的产业化进程以及装配式技术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还需进一步开发以及升级。加上专业的装配式施工人员较少,应加强对专业性人才的培养[2]。
3基于BIM和RFID技术的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管理分析
3.1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的管理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中使用BIM技术,主要可以实现对建筑工程施工场地管理,可视化交底、5D动态成本控制。(2)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管理,要想保证管理效果的增强,应重视新型技术的应用,随着时代发展,科技技术以及信息技术层出不穷,BIM技术产生,可以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施工带来极大便利以及帮助。管理人员在施工前,在计算机平台上可以布置虚拟施工场地,这就需要建筑专业人员,对建筑施工现场进行专门的勘察,并记录与施工场地实际情况相关数据信息,技术人员可以以数据以及相关参数为基础,布置施工现场虚拟场地,并对机械施工过程真实模拟,这种方式可以覆盖施工机械塔吊的施工范围,避免其与其它机械交叉施工。还可以利用本技术材料场地加强虚拟布置,防止施工人员进行二次搬运。(2)可视化交底。所谓的可视化就是在施工前,利用本技术对施工工艺,特别是新型技术以及复杂节点、新型工艺,在虚拟模型上展示,避免由于主观因素导致理解错误,保障较低理解更加容易,为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以及交流提供帮助[3]。(3)动态成本控制。以BIM技术为基础的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管理,可以对施工相关成本管理,首先创建模拟图形,主要是在建立5D动态施工成本控制模型,模型中会有成本以及时间方面等。在虚拟施工场地前提下,管理人员可以分析施工现场的工程进度、资金投入量、材料堆放,并通过动态成本控制模型,发现施工成本存在问题,并加强资源配置,优化施工工期。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调整虚拟模型,保障装配式建筑施工成本管理更加科学。
可视化交底
3.2 RFID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的管理
RFID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主要用于对施工作业的管理。
传统装配式施工建筑管理会经历制作、运输入场存储以及吊装等五个环节,掌握不同环节施工数据信息,会对整个过程的施工工序以及施工进度有很大影响,而RFID技术可以准确掌握施工过程现场各种数据,保障构配件及部品体系的堆放。
3.3 RFID技术在构件管理中的应用
构件制作阶段,现场人员可以运用读写设备,将施工构件信息写入RFID芯片,并以用户基本需求以及编码方法,还应积极借鉴合同清单编码规则,编码构件,之后,将RFID芯片在构件体系中植入,方便施工现场管理人员读取或是查阅。(1)收集数据。在构件运输期间,技术人员可以将RFID芯片在装配式建筑构件运输车辆上植入,收集车辆属于数据,并通过对运输数据研究,寻找构件运输最短时间线路以及路程,简化施工过程,同时可以使得运输产生的经济费用降低。(2)验收在构配件入场与存储管理期间,应对其验收。一般来说,门禁系统读卡器在收到装配车辆入场为信息之后,就会及时通知专业人员入场对构件进行现场验收以及入厂验收,合格之后依据标准以及规定,将构件运输到施工现场固定指定位置[4]。
(3)吊装。技术人员在这时候,可以将构配件到场数据信息在芯片录入,便于后期工作的开展。在构建施工过程管理期间,吊装也是关键环节,管理人员应明确吊装管理的相关事项。施工机械的人员以及地面人员各自手持显示器以及阅读器,地面施工人员主要负责读取构件数据,数据会在显示器上显示。机械施工人员根据显示设备上数据信息与施工流程进行吊装运用,可以节省人力以及物力。管理人员在这一过程中应做到对地面人员以及机械操作人员的全程监督,了解施工过程,若是发现相关问题,应给予对应的处理。
3.3培养专业管理人才
施工过程管理者在对两项技术的应用期间,很多技术人员专业技能差,主要由于工程现场对这两项技术以及装配式建筑施工了解存在极大不足,加上这两项技术目前在我国还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需要加强应用。因此,就需要大量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装配人才以及技术人才,可以定期开展施工培训,培训对象包括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等,培训内容包括施工管理过程的注意事项、施工期间流程、两项技术施工流程、管理人员应具备技能、管理人员管理规范以及标准、制度等,通过培训,提升管理人员以及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的专业水平,使得装配式建筑施工顺利开展。另外,还应注重在施工现场重视信息以及数据分享,加强施工各个部门信息交流以及互动,这对施工过程管理效率提升有积极改善效果。
3.4明确施工过程管理细节
管理人员应以BIM模型为主创建数据库,在RFID收集到的信息传递到基础数据库,将已经定义好进度以及位置属性与创建的模型匹配。RFID收集到的信息,管理人员可以对构件进场时间精准预测,并对实际以及计划进度研究以及对比,若是出现偏差,就需对装配施工工序以及施工进度计划微调。构件在现场管理阶段,通过BIM模型中所定义的构件位置属性,管理人员明确各构件在施工现场所处区域位置。在构件或是材料存放时,可以提醒施工人员依据规定以及标准施工,争取做到构配件点对点堆放,避免二次搬运。利用BIM以及RFID技术,三维视图中呈现即时的进度对比和二算对比,可以保障信息计算更加快速。
结束语
近几年来,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规模以及建筑数量都在提升,建筑类型也在发生改变,装配式建筑为建筑行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促进技术的革新。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管理期间,经常会面临各种挑战,传统管理模式根本难以解决以及处理,可以利用BIM和RFID技术对施工现场进行动态管理,收集与装配式建筑构件运输以及施工相关数据,作为建筑过程管理的依据,确保施工现场的管理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董娜,张宁,赵雪媛,等. 基于BIM与RFID的工业化建筑构件进度管理研究[J]. 施工技术,2018,v.47;No.509(10):10-15.
[2]张佳盛,钟佳,许斌,等. 装配式建筑工程中BIM与RFID技术集成 与改进的研究应用[J]. 施工技术,2019,48(06):16-20.
[3]姚彬峰,马小军. BIM和RFID技术在开放式建筑全生命周期信息管理中的应用[J]. 施工技术,2015,44(010):92-95.
[4]曹新颖,鲁晓书,王钰. 基于BIM-RFID的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质量管理[J].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8,35(004):P.10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