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水旱灾害防御中心
前言
水库是防灾减灾救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工农生产、城乡供水和调节生态用水的重要基础设施。水库安全运行被列为水利部“两个不放心”问题之一,历来都是安全监管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内江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面落实水库“三个责任人”和“三个重点环节”,抓实抓牢提前防御、主动防御,确保了水库安全度汛。
一、水库概况
内江市现有水库364座,总库容5.4亿立方米。其中:中型水库9座,总库容2.7亿立方米,设计灌面79.6万亩,有效灌面57.6万亩;小型水库355座(小1型75座,小2型280座),总库容2.7亿立方米,设计灌面66.1万亩,有效灌面46.4万亩。中型水库由市级委托县级水利部门管理,小型水库由乡镇政府负责管理。多年来,各类水库在御洪抗旱、保证农业灌溉、解决城乡供水、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水库防汛安全管理举措与实践
1.全面落实“三个责任人”。逐库落实了水库大坝安全管理的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管理单位“三个责任人”和水库安全度汛行政、技术、巡查值守“三个责任人”,在水库醒目位置设立公示牌,并通过新闻网、媒体网站向社会公示。聘请水利专家开展水库安全运行管理业务培训和险情处置知识培训,充分利用“全国水库运行管理信息系统”开展“三个责任人”线上网络培训,实现“三个责任人”培训全覆盖,推动各类责任人从“有实”到“有能”。
2.全面落实“三个重点环节”。一是落实监测预报手段。364座水库配备了水情、雨情监测设备,140座水库安装了水库动态预警系统,其余水库采取“土洋结合”方式落实水情、雨情测报设施。将水库动态监管预警系统与山洪灾害防治系统、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有机整合,建立起水利、应急、气象、水文等部门会商制度,加强资源信息共享,强化雨情、水情研判,为水库防汛度汛提供依据。二是落实调度方案。坚持“兴利服从防洪、区域服从流域、电调服从水调”的原则,逐库编制调度规程,有防洪调度任务的编制《汛期调度运用计划》。病险水库严格按照三类坝要求控制运行,有重大险情的一律空库度汛。三是落实应急预案。按照“早发现、早转移、早抢险”的要求,逐库编制《大坝安全管理应急预案》、《防汛抢险应急预案》,做好查险报汛、抢险组织、群众转移等重要环节的岗位细化与责任落实。
3.狠抓水库防汛减灾不放松。一是夯实防汛抢险基础。制定了《内江市水利工程险情处置应急预案》《内江市水利工程地震应急预案》等,统筹全市水利系统中高级技术骨干,成立水旱灾害防御抢险专家库,建立起水库防汛抢险队伍,集中储备防汛物资,小(1)型水库管理站现场存放必备的防洪抢险物资,小(2)型水库防汛物资由镇政府统一存放。二是落实应急预警“三卡制”。坚持提前避让、主动避让、预防避让,发放水库安全管理和安全度汛政府行政责任人履职“提示卡”,逐库编制水库安全减灾“工作卡”、水库安全避险“明白卡”,并发放到下游受影响群众手中。逐库制作应急疏散转移路线图,将转移避险措施落实到乡、到村、到户、到人,明确撤离路线、撤离顺序,让群众提前知晓、心中有数。三是开展应急演练。
按照《水库防汛抢险应急预案》,逐库开展演练和推演,重点演练水情监测、洪水预报、调度决策、险情处置、转移安置等内容。2020年开展演练300多次,参与人次5790人次。四是严格值班值守。严格执行24小时水库防汛值班和领导在岗带班制度,实行水库防汛值班A、B岗制度,坚持每天抽查30座至40座水库值班值守和工程运行情况。五是深入开展暗访督导。制定了《水库安全运行专项检查方案》,在县级100%全面自查的同时,市水利、纪委监委、目标督查办等部门对水库“三个责任人”履职和“三个重点环节”落实情况、工程运行管理情况、巡查值守情况等开展专项暗访,并针对发现问题,明确整改要求和整改时限,严肃执纪问责。
4.推进水库安全运行规范化管理。一是推进标准化管理。对照《四川省小型水库标准化管理规程》要求,并结合实际,逐库制定了巡视检查、防汛物资管理、应急抢险、岗位责任、防汛值班等制度。二是加强安全运行管理考核。制定了《内江市中小型水库运行管理考核办法》,将组织管理、安全管理、运行管理、经济管理等纳入考核内容,促使了水库工程监测观测、坝面砍青除杂、漂浮物打捞清运等工作常态化。内江市威远县制定了《“星级河库”评定管理办法》,对全县所有中小型水库开展星级评定,营造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三是全面实行“库长制”。全面落实河(湖)长制,364座水库制定了“一库一策”管理保护方案,逐库建立“库长”,设立“库长”公示牌,将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防洪安全等纳入库长职责予以考核。四是积极探索物业化专业化管理。内江市威远县积极探索运用物业化管理模式,由县级财政每年投入30万元,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全县小型水库每月开展1次以上的现场技术巡查和安全监测服务,并委托第三方开展库区环境卫生保洁和水库日常维护,有效提升了水库安全运行管理水平,改善了库区生态环境。
5.大力实施水库除险加固与维修养护。按照《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规定,有序组织开展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积极筹措资金,先后完成了7座中型水库、165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力实施小型水库维修养护,消除了病险隐患,确保了工程良性运行、效益正常发挥。
三、经验启示
1.加强组织领导。内江市高度重视水库防汛安全工作,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层层传导压力,做到提前防御、主动防御,推动水库防汛安全管理落地落实。水库“三个责任人”、各级“库长”、防汛值班AB岗、水库管理单位职工等履职尽责,巡查管护、隐患排查、应急处置等落实有效,水库库区和下游群众积极参与,确保了水库防汛安全管理工作有人抓、问题有人管、责任有人担。
2.加强暗访考核。将水库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坝面砍青除杂、漂浮物打捞清运、水库水质治理与保护等与各级“库长”履职考核相结合,将水库运行管理考核结果与管理单位干部职工评先评优相结合、与工程维修养护和除险加固项目资金安排挂钩。纪委监委、目标督查室加大支持力度,开展暗访检查,发现问题限期整改,促进了水库防汛安全管理规范化。
3.推进物业化管理。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创新水库运行管理模式,积极通过向社会购买第三方服务的方式,聘请专业机构对水库工程检查、监测、维修养护、档案管理和水环境管理等提供服务。第三方机构在服务过程中,既查找问题,又梳理分析问题,并提出建议供委托方决策参考。通过物业化专业化管理,推动水库管理标准化建设,提升水库安全运行管理水平。
4.抓好基层业务培训。让“三个责任人”懂得干什么、怎么干是做好水库防汛安全管理的关键。内江市聘请水利专家开展水库安全运行管理和险情处置等业务培训,并充分利用“全国水库运行管理信息系统”网络培训平台,实现了“三个责任人”线上培训100%,推动各类责任人从“有实”到“有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