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钢筋混凝土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措施探讨 周军

发表时间:2020/9/17   来源:《建筑模拟》2020年第10期   作者:周军
[导读] 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在建筑工程中还存在较多的不足,所以为了提升其施工质量,需要从技术应用形式、操作方式、技术管理、技术选择、技术交底等多个方面进行改善,优化钢筋混凝土的施工方式。本文主要探讨分析了加强建筑钢筋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要点,并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可供同行借鉴
        广东南岭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在建筑工程中还存在较多的不足,所以为了提升其施工质量,需要从技术应用形式、操作方式、技术管理、技术选择、技术交底等多个方面进行改善,优化钢筋混凝土的施工方式。本文主要探讨分析了加强建筑钢筋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要点,并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可供同行借鉴
        关键词: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施工
       
        前言
        现代建筑业的发展对钢筋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要求极高,钢筋混凝土工程质量施工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体建筑的安全。钢筋混凝土作为工程施工的重要部分,需要从施工技术进行着手,克服其中的缺陷问题。
        一、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之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钢筋混凝土这一结构是由多种混凝土原材料、钢筋原材料所复合而成,整体性能上有很大提升,不仅仅给予了建筑工程更好的基础,并且在延展强度以及抗震上都是较好的建材形式;在施工上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也是较其他的施工结构较为简便的,所以需要高度重视其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之中所存在的问题,从而结合其施工状况以及施工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改进与处理。
        目前,部分施工单位因缺少理论化的研究,在材料的选择上存在问题。以水泥为例,在进行配比时不能够结合水泥水化发展规律,比如片面追求水泥的使用强度,而使得水泥早期强度较高,会出现不稳定性以及倒缩现象;而过于细腻的水泥则会放热较快,所以从钢筋混凝土长期应用与发展的角度上来看,是存在着较大的不稳定性的,性能上也不能够完全保持。而从现代混凝土的组成来看,在掺合料的选择上,也缺乏稳定、质量有保障的原材料供应产业,所有的矿物掺合料的优质性缺乏保增长。其次在施工过程之中,整个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也会根据现场施工因素而下降,比如在此过程之中,会因为掺水过多、混凝土坍落度不能够满足其标准,而致使现场浇筑施工的混凝土坍落度收到影响,在长期运输过程之中,也会导致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所以如何转变施工人员的意识,树立其专业思维,加强对于混凝土性能的了解与预测,是目前钢筋混凝土施工过程之中所主要攻克的问题,只有有效地加强材料的测定,才是前期提升材料质量的做最好方式。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养护环节、评定环节中的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础之上,加强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改善。
        二、加强钢筋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措施
        (一)规范钢筋混凝土的施工流程
        为了从根本上转变施工人员的施工意识,还要利用完善标准的钢筋混凝土施工流程进行规范,提升施工人员的认识水平,并且对于每一道工序以及流程都要加强理解。
        从整体上来看,在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施工的工艺流程大致可以分开来看,分别是钢筋施工流程以及混凝土施工流程:钢筋首先需要进场检验,在检验无误的基础之上进行翻样配料,要根据下料的长度进行计算,选择配料单,然后以钢筋加工的形式对于钢筋进行调直、冷拉、焊接、加工等工艺,最后再进行安装与检查,这里可以选择的安装方式有钢筋绑扎安装或者焊接,都能够满足钢筋的使用要求。其中所有环节都需要结合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规定来进行,才能够实现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的标准化。
        而混凝土的工艺流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是混凝土搅拌,但是事实上在搅拌之前还有材料检查、控制水灰比、坍落度的内容,然后再进行混凝土原材料的运输、泵送并且做好布料的工作,第三部分就是将运输完成的混凝土进行振捣、浇筑;在混凝土的表面应该保证压实,并且具有较强的平滑度,最后再进行养护工作。

这些都是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时的规范的施工流程,施工人员要在正确理解流程的基础之上,按照流程进行工作,才能够提升其技术应用的专业性,让施工相规范化、流程化、科学化方向转变,同时也有利于施工场地内部的技术监督与技术指导。
        (二)加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性能认识
        钢筋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中的常见结构,因为之间综合作用的较强的粘结力,而被广泛应用在构件使用以及结构设计方面,所以在施工过程之中,也需要在结合钢筋以及混凝土的实际特性的基础之上,加强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内部的了解与计算,比如说在计算整体构件的受力程度时,可以根据混凝土抗拉强度较低的这一特性,来计算单一混凝土的受压应力状况;在钢筋方面再去计算刚进的拉应力,这样才符合钢筋混凝土的实际施工要求。
        钢筋自身的材质是以钢铁为主,所以在较高的温度以及潮湿环境下,材料会存在钝化等问题,所以受到拉力的钢筋在位置的选择上不能绝对靠边,这样会导致整个结构体系出现破坏现象,所以需要结合钢筋性能,来将基础外梁的保护层厚度控制在三厘米以内,才能够保证其钢筋混凝土的使用质量。
        在材料的选择上也应该严控质量。根据实际的施工经验,使用泥沙作为建筑施工材料时就会致使墙体出现渗漏水现象,所以在材料的选择上就应该注重砂土的防水性能,在保障砂浆的基本强度的基础之上,考虑到其防渗目的。
        (三)优化钢筋混凝土的浇筑形式
        混凝土的浇筑环节一直是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之中的主要部分,也是问题多发的环节,所以为了避免材料浪费、二次施工,需要进一步优化混凝土的建筑形式与浇筑方式,从而提升混凝土浇筑的规范程度。在混凝土浇筑是应该提前完成校正工作,结合前期设计要点去确定标高与轴线的位置与距离,并且保证施工场地的清洁与安全。钢筋混凝土二者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所以在浇筑的过程之中,随时要保证钢筋的施工位置不能够随便移动。
        比如在浇筑楼板砼的过程之中,首先墙插筋是不能够随便移动位置的,可以利用箍筋等手段,来将钢筋固定,然后再进行混凝土的浇筑,这样可以提升浇筑工作的稳定性,模板也会固定在自身的位置上,大大提升了混凝土浇筑的成功率以及工作效率。
        混凝土自身也会经常存在离析、水化程度较高等问题,所以针对其多发问题,也应该明确钢筋混凝土的浇筑标准;根据实际施工经验可以得出,往往混凝土由上自下进行轻落是如果高度能够控制在一米左右的范围内能够更好地保持自身的性能结构;浇筑时也要保障浇筑的连贯性,这也是避免混凝土出现固化问题的主要方式。另外一些施工人员为了方便,在施工过程之中经常不使用标尺杆,这样也会致使振捣器的插入深度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所以应该转变这一施工习惯,利用标尺杆来控制振捣器的插入位置,然后分层进行振捣,均匀进行浇筑,才能够获得更好的施工效果,固定好模板位置,让混凝土的浇筑工序能够最大化提升施工质量,保护好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优化混凝土的浇筑方式。
        三、结束语
        目前,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应用过程之中还有很大的改进与优化空间,所以要在正确认识其技术应用不足的基础在纸上,结合目前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实际操作经验进行改进,从施工材料的选择、混凝土的浇筑形式、配合比设计、浇筑方式、计算环节等多个内容,综合处理优化,以此推动建筑工程项目的发展,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郑亚雷.房屋建筑工程钢筋施工技术探析[J].价值工程,2019(13):126-128.
        [2]何岩东,王建平,刘锦红.建筑钢筋用聚合物防腐砂浆的研究与工程应用[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9(5):28-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