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探讨 杨新英

发表时间:2020/9/17   来源:《建筑模拟》2020年第10期   作者:杨新英
[导读] 本文主要对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问题的产生原因与管理措施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供同仁参考。
        乐昌市建筑工程公司
        摘要:本文主要对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问题的产生原因与管理措施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问题;产生原因;管理措施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城市人口也越来越多,城市建筑项目也呈现出高度更高、规模更大、功能更多、结构更复杂的发展趋势。它的这些特点决定了高层建筑与其它普通建筑相比,工程量更大,工序更复杂,施工周期更长,高空作业环节更多,对施工人员技术水平及机械设备操作水平要求更高;其次,由于长期在露天环境下施工,因此绝大多数高层建筑施工环境较差,并且整个施工过程极易受到天气因素的影响;同时,高层建筑施工流程及施工工艺极其复杂,交叉作业、隐蔽施工环节众多,各环节之间容易相互干扰;同时,在高层建筑施工的过程中,还存在着相当多的安全管理环节,例如基坑开挖和支护施工和基坑防水,脚手架的方案编制及脚手搭设,施工工程模板设计施工以及用电安全等等。这以这些因素,都给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和工作量。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施工安全管理,必须针对这些管理要素制定切实有效的管理策略。本文主要对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问题的产生原因与管理措施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供同仁参考。
        二、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问题的产生原因分析
        (1)施工特点所引起的安全问题。高层建筑的施工多属于高空作业,需要将原材料以及工人运至几十米甚至几百米高的地方,如果处理不当或者操作失误,将会发生坠物或者是人员坠落的事情,引起重大安全事故,同时在高空作业,一些资源运输非常的不方便,如果发生火灾将会造成很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高空作业为立体化交叉作业,由于不同楼层之间信息交流的不方便,容易会产生一些危险高层建筑的建设周期都比较长,在漫长的建设过程中,设施设备会因为天气、气候等原因发生一些不好的变化,再加上检查不到位,往往会产生一些未知的危险,威胁着生命以及财产的安全,所以在进行高空作业时,必须要认真检查各种防护设施的情况,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
        (2)管理方面的原因。高层建筑的建设过程中要求所有人员都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对于管理者来说更是如此。目前一些建筑工地安全管理员素质低,安全意识差,不能及时纠正施工过程中的危险行为,不能及时的辨别查找出安全隐患,甚至有些工地出现安全工作无人管理的现象。另外管理者对安全的重视不够,安全经费投入较少,安全防护设施配备不齐全,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3)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问题。建筑施工的一线作业人员大部分是农民工,他们没有经过系统的安全培训,安全意识不强,缺乏基本的安全知识,自我保护能力差,这个问题非常突出。
        三、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措施探讨
        (1)完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制度。首先,建筑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检查制度,定时对施工项目进行安全检查,并详细记录检查过程,明确施工中较为危险的岗位,将其作为重点观察对象,进行定期安全检查。同时,施工人员按照工种分组,定时组织安全生产自我检查和安全生产建议会,形成详细报告,上交安全生产负责人。再次,施工企业建立安全管理责任制。为了保证安全技术的有效应用,施工企业要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同时,设立安全生产监督岗,派专人负责安全生产监督工作,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人,确保能够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进行处理。最后,制定安全生产奖惩制度。根据建筑工程施工进程,施工企业可以制定一套安全生产奖罚制度,对遵守安全生产制度或在安全生产工作上有突出贡献的部门或个人进行奖励,违反安全生产制度的,则视情节轻重进行惩罚。


        (2)提高建筑施工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施工从业人员包括施工管理人员和直接从事施工作业的工人,通过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生产意识,掌握安全操作规程和技能是消除不安全行为,减少人为失误的一种必要手段;要想营造安全教育的氛围安全教育的内容要有针对性,法律,法规,技术知识,规范标准针对不同的人群,不同的施工阶段教育的内容要有所侧重,教育题材要有趣味性,事例要有典型性,形式要有灵活性,手段要多样性,必须做到全员参与,使受教育者真正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管理者能运用规范,标准组织和指导施工,作业者能掌握和执行规范安全施工。
        (3)加强对施工危险源的安全防控。因高层建筑高处露天作业较多、施工周期长且施工条件差,需在有限时空里集中大量人员从事密集型劳动,相互之间的干扰很大,所以安全问题突出,必须准确把握施工安全管理要点,保证安全施工。一是基坑支护,在开挖基坑之前要依据土质情况、环境以及基坑深度等确定科学的支护方案,保证深度在2米及以上的深基坑周围有安全防护,禁止在坑槽周围1.2米范围里堆放重物。此外,基坑周围和内部要有排水措施,并重视监测坑壁,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处理异常。二是脚手架,应充分计算高层建筑施工的脚手架,按照施工特征和施工工艺合理编制脚手架方案,拉结高层建筑结构和架体,做到二步三跨和柔性硬顶或刚性连接。施工作业层则要铺满脚手架和防护栏杆,用密目式安全网将其完全封闭。对于脚手架的材质,应使用3#钢管,内径35毫米,外径48毫米,可用锻铸铁焊接钢管和扣件,卸料平台也要有搭设方案与计算书,形成独立支撑系统,保证施工作业的安全性。三是模板工程,其施工方案应涵盖模板与支撑的设计、制作、安装、拆卸等程序,并制定泵送混凝土和季节性施工的针对性措施;支撑系统要经过充分计算,详细绘制施工图;模板的安装要符合高层建筑施工模板工程施工方案,保持模板临时稳定;拆除模板时要依据规定程序先拆除非承重部分,后拆除先支部分,同时设立警戒线,安排专人监护。四是施工用电,务必要专门设置电房,做到两级保护、三级配电;在施工机械上,高层建筑施工现场专用中心点直接接地的电力线路供电系统应使用三相五线制电缆电源,即TN-S系统;对于接地和接零保护系统则要保证电阻值比规范规定的值小;不管是开关箱还是配电箱,都要使用三级配电和两级保护,且两级漏电保护器要相互匹配,保证施工现场用电安全。
        (4)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建设。在施工现场实行安全管理标准化工作是实现项目现场技术防范措施规范化的重要前提,施工现场要依据国家现行的标准规范建立系统化、标准化的安全管理体系,运用策划、实施、检查和改进四个环节构成的PDCA循环上升的管理模式,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预控的整体管理体系,严格按规范标准搭设、安装,使用施工安全临时设施,施工用电,施工机具,起重机械设备;实施“平安卡“管理制度,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实现安全生产的预定目标。
        四、结语
        总之,随着高层建筑施工项目日益增多,突显出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要想保证施工安全,施工企业不仅要及时完善施工安全管理机构,还要将安全检查制度落到实处,把握好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各个要点,不断强化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同时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加强对安全风险的防范,确保高层建筑施工的安全性,促使高层建筑事业走上安全、正确、科学的发展轨道。
        参考文献:
        [1]樊超.基于BIM技术的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5.
        [2]蔡文枫.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应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7,(45):90-91.
        [3]李丽.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评价研究[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5,(01):50-53.
        [4]邓孟绍,沈能典.超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与控制[J].智能城市,2016,(10):278-279,2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