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 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城市道路建设过程中应用海绵城市建设,能够更好的应对自然灾害和适应环境的变化,确保城市道路具备“弹性”。当遇到降水时,能够实现净水、蓄水、吸水和渗水作用,在需要时可以将蓄存的水进行释放。通过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能够保障城市排水防涝安全,同时更好的保护我国生态环境。基于此,本文将详细分析城市道路建设的实际情况,并制定应用海绵城市建设相关措施,希望全面提高城市道路建设质量,从而推动我国城市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城市道路建设;海绵城市建设;分析
由于城市道路作为城市空间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不断扩大了城市道路面积。城市道路建设对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出行以及生存环境等都有着非常大的联系。因此,在进行城市道路建设时,合理应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能够优化城市生态环境,并充分发挥出防洪抗洪的功能,对于城市道路建设来讲发挥着非常重要意义。
1分析城市道路建设中应用海绵城市建设的整体运行结构
1.1海绵城市的内涵
在开展城市道路建设时,应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通常指像海绵一般,合理应用到城市道路、绿化等公共设施。创新传统雨水排水模式,可以确保城市用水安全,并实现净水、渗水和蓄水的目的,能够充分应用水资源,不断优化城市生态环境,对于城市存在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在开展城市道路建设时,通过科学运用海绵城市理念,可以有效重复应用和保护水资源,有助于促进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2城市道路建设中应用海绵城市的整体运行结构
城市道路建设应用海绵城市理念,通常分为雨水超标径流排放、管渠排水系统以及低影响开发雨水三个方面。其中,针对雨水超标径流排放,是通过泄洪处理、水流调蓄、自然雨水等多个方面构成,可以有效处理和调节雨水径流过量。对于低影响开发雨水来水,通过合理应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对雨水进行净化、蓄积、渗透等多个功能,将雨水径流量进行调整,并合理调整污染情况和雨水径流峰值。对于管渠排水系统来讲,可以和低影响开发雨水进行有效结合,能够完成雨水排放、处理和收集工作[1]。
2探究城市道路建设中应用海绵城市建设相关措施
2.1不断优化城市路面施工内容
在开展城市道路排水施工时,可以将车道合理倾斜为1.5%~2%。当遇到降雨时,雨水通过重力进入到排水口,绿化带高度需要低于行车道,可以有效排出路面积水。合理应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通过应用城市道路建设路面高度,能够将雨水顺利流入到低路面当中。将排水管合理设置到绿化带下方,当遇到降水时,雨水可以对绿化带做好水源供给工作,确保绿化带水充足,同时将剩余雨水合理排入到排水管当中。将渗水装置安装到排水管中,可以实现地下水补给工作。
2.2优化城市道路建设结构层
城市道路建设时,针对路面积水现象,合理采用三种方式进行排水:第一,通过路面中间隙渗透做好排水工作。
第二,根据道路基层开展排水工作,并根据基层排水管道能够进行有效排水。第三,通过进入基土层,可以进行有效排水。在进行排水时,科学运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需要规范施工内容。针对道路基层土壤渗透系数需要超过7×10-5cm/s,可以针对负载压力大、车流量大的道路,不能进行积水渗透。通常城市人行道路,使用施工材料为预制混凝土和花岗岩等。在应用海绵城市建设时,应选择透水性能好的施工材料开展铺装工作,能够有效散发地表热量,并具备很强的透气性和透水性,充分发挥出保护生态环境和排水的作用[2]。
2.3逐渐完善城市道路排水系统
第一,绿化带施工。为了确保路面排水的顺畅性,在进行绿化施工时,通常周边高度应高于中心,在绿化带中央合理安置排水口,形成四周高、中间低情况。当遇到降雨时,通过绿化带土壤可以渗透和吸收路面积水,并及时排出多余雨水。通过采用这种施工方式,能够有效防止城市存在洪涝灾害现象,并有效提高城市绿化带整体的土壤渗透系数,可以节约城市绿化灌溉成本。第二,优化排水沟施工内容。在开展排水沟施工时,应充分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将道路施工和当地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结合,实现排水沟渗透作用。并有效过滤道路污水,能够更好的保护环境,充分利用水资源。第三,逐渐完善排水管施工。在进行排水管施工时,通常采用多孔材料和小粒径的材料,做好填充PVC管道工作。通过多孔结构,能够起到雨水蓄积作用。通过逐渐完善排水管,具备了很好的透水性和占地少的优势,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针对管体附近的碎石,工作人员在清理时相对困难,很容易造成管道堵塞情况,直接影响了整体的渗透效果。
2.4创新透水砖施工内容
首先,采用挂铺砖线模式。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循城市道路工程的测量与安装,采用白线的方式,对铺砖作业的水平线和方向线做好标记工作,通过这种方式也作为铺砌主要依据。其次,加强试排和试拼工作。为了保障透水砖铺设整体的均匀性和美观性,施工人员在开展铺设前,需要开展试拼工作,完成试拼工作以后,应根据试拼的编号,合理进行铺砖作业活动。同时,做好水泥砂浆调平工作。在开展铺砖人行道前,工作人员应先进行一层水泥砂浆调平铺设工作,在开展透水砖铺砌工作。工作人员在进行水泥砂浆调平作业时,需要通过测量水平线作为基础,全面了解砂浆铺设厚度。在结束水泥砂浆调平工作以后,工作人员采用拍实、刮等方式进行找平。最后,应注重质量控制工作。施工人员严格遵循设计施工图纸,并加强复查压人行道基层表面的压实度、平整度和厚度等,实际符合城市道路施工要求后,再采用开展后续操作,可以确保铺设透水砖实际满足城市道路建设的相关要求[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城市道路建设过程中,合理应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能够创新传统排水模式。科学运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能够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并实现雨水循环利用,更好补充地下水,有助于促进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沈洪堂.海绵城市建设在城市道路建设中的应用与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20(08):112-113.
[2]王希诚.海绵城市建设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应用及要点分析[J].净水技术,2019,38(11):42-45+53.
[3]谷新刚,李明全.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道路建设中的应用与研究[J].城市住宅,2017,24(07):45-47.
作者简介:何其龙(1987.10-),男,汉,河南人,职称:初级,本科,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研究方向:城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