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理工职业学院 山东济宁 272067
摘要:基于人们进一步提高的传统文化传承意识,也相继强化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可是依然有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顺应时代势潮而存在消亡风险。之所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核心目的是维持文化自身的多元性,只有合理开发与创新应用非遗文化,开拓其产品市场才能更好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键词:产品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应用分析
引言:探究文化自信的实质最关键的就要应对传统民族文化形成自信,作为我国传统民族文化核心构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近些年,对非遗产品的关注度日益提升,有关研究也成为当前重点研究领域,无论是政府还是学术界乃至群众均意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以及创新非遗产品的现实价值。
一、简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的基本内涵
针对文化产品,并未形成统一定义。现下文化产品的内涵主要分为广义与狭义,从广义角度分析文化产品,主要指的是人由类创造的所有供给社会的产品,具体包含物质及精神产品两种;有关狭义方面的理解,其就是指精神产品。赵淼关于文化产品的基本内涵研究,认为是由文化产业供给的产品,具体划分为文化服务与文化商品[1]。而文章中提及的文化产品,重点突出其作为产品的属性,凡是产品均会涉及服务与商业,既可以是无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所以,文化产品一方面可以是具备实用性的消费品,另一方面也可以是虚化的以供娱乐的多媒体产品。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主要是提供购买并且能进行消费的文化产品,呈现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的产品,可以激发人们自身的文化认同感。由此可见,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具有十分丰富的种类,涉及衣食住行诸多方面,但最为重要的是产品可呈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要素及内涵,且得到人们对于文化的认同。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阶段我国非遗产品的设计与创新应用,存在缺少创意原力、产品同质化、雷同的问题。不仅这样的非遗产品缺少市场竞争力,而且也丧失其应有的文化魅力,经典的、优秀的非遗产品均是具备地方文化、独特性的稀有产品。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南北各地域的非遗文化产品均和旅游工艺品如出一辙,我们以云南地区为例,绝大多数为民族娃娃等,产品与花色样式等都存在雷同现象,丧失民族地方特色及民族自身特色,丧失土生土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原有的文化魅力与乡土气。如果一直维持这样的状态,会对振兴中国文化产业、非遗产品良性发展造成不良影响。特别是部分产品出于减少成本与确保产品安全,大量采取标准通用化生产,则会进一步凸显产品的同质化特点。非遗产品同质化不仅因为原创力不足的原因,而且会受到消费能力、市场环境、文化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影响。利于文化与历史原因,非遗产品可能是以内部血缘关系或者是师徒形式进行传承,而关于此种传承模式,如果个别人学会关键技术,剩余从业人员仅从事较低技术含量的生产工作。特别是机械化生产设备的出现,会降低产品价格,而且机器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可是机器仅是单纯进行粗糙产品的生产,非遗产品质量低、同质化,也无法满足部分消费人群的需求。基于不断提高的文化及经济水平,实现非遗产品的创新应用迫在眉睫,产品应更具地方特色与文化内涵,这主要是因为人们构建非遗产品并不是购买其功能,而是其隐藏的内涵。
三、非遗文化产品创新应用
(一)大布江拼布绣
第一,构图创新。传统大布江作品应用均衡构图较少,以对称为主,将该方式有效应用于产品创新,是由于该方式和现代设计需求更适宜,不仅灵活而且统一。所采取的现代化设计手法,例如深重浅轻、近大远小等规律确保画面平衡。与此同时,组合体与平视体装饰构图经常应用于大布江拼布绣作品,体现出较强的装饰现代化特征,让画面也有时代感。大布江有关其产品功能的创新变化十分多样,虚实关系、阴阳关系以及点线面穿插灵活应用于作品,所呈现出的形式法则既变化又统一。
第二,色彩创新。大布江拼布绣传承我国传统艺术表现手法,但也借鉴了现代版画与绘画等,将现代化设计因素添加到传统手法,打破以往使用领域,例如图1就可以看出大布江拼布绣对传统手法的突破。基于色彩视角,将现代结合传统,较好体现了类似色搭配,画面整体偏暖,而且也保留了大布江拼布绣传统的深底色搭配鲜艳主体、较大层次反差的搭配模式,予以人鲜明、热烈的感觉[2]。
.png)
图1:大布江拼布绣作品
(二)潮州木雕
第一,“虾蟹篓”题材创新。潮州地域文化中潮州木雕所占地位不可取替,体现出多元的潮州民间艺术融合,更具有不断创新、意蕴丰厚的地域特点。例如由李金满所设计的“虾蟹趣”木雕方案(如图2所示),通过对“虾蟹篓”造型的提取,使用鲜明色彩及夸张造型,打破以往潮州木雕“虾蟹”题材所呈现给世人的写实严谨古板形象,不仅构图精巧,超过家具边框的一些虾蟹装饰凸显得自由洒脱、生机盎然,为以“虾蟹篓”为设计主题的潮州木雕作品提供新思路。面对儿童消费群体,所以设计出的儿童小板凳与靠背椅,其中椅子靠背部的搭脑、竹篓局部以及后腿上半部分等,融合了圆雕与浅浮雕工艺的卡通虾蟹造型,实现了传统加工工艺有机结合现代生产加工制作,这样的家具不仅具备了装饰性也凸显其功能性,由此满足儿童的应用于心理需求,这样的产品不仅具备地方特色而且也和儿童审美相符合。另外还能调动儿童探究新事物的兴趣,对感受美的能力加以培养,激发儿童触觉及视觉感官有助其智力发展。由郑尧明所设计的家具“虾蟹几”方案(如图3所示),该产品能在一定程度上唤醒现代人对潮州木雕的认知。深入分析潮州木雕艺术,在几面面心镶嵌以沉雕雕刻的“虾蟹篓”,构图饱满匀称。该家具造型具有较强功能性且简洁,基于现代人审美观念与生活方式,对传统家具文化与形式的深刻内涵重新审视,和现代人实际需求相结合创新潮州木雕在传统家具设计中应用。
图3:“虾蟹几”方案
第二,“喜上眉梢”题材创新。图4为张瑞霞设计出的“鹊儿”家具方案,当中就明显体现出“喜上眉梢”这一题材元素,在床头柜子的抽屉面图案用通雕雕刻呈现,而且施加金色,布局均匀且主次分明,应用了金漆木雕工艺当中的黑漆装金,将黑色结合金色,创造一种时尚现代化的视觉感受。与此同时,让潮州木雕具备“古为今用”现实意义。
.png)
图4:“鹊儿”方案
(三)朱仙镇木版年画
第一,旅游产品。旅游区通常有其本地独有的旅游纪念品。通过现代艺术表现,概括凝练木版年画人物形象,在留有其艺术特色的同时,添加时尚元素例如扑克、纪念徽章、日历牌、车贴等。这样的纪念品不仅能彰显浓厚的地域特色,而且具有祈福与吉祥的精神文化内涵。加之携带轻便、体积小巧得到广发消费者的喜欢。朱仙镇木版年画应用这种方式,为新材料、工艺等方面的创新提供新的思路,同时也探索其新的艺术形式。
第二,陈设品设计。在设计陈设品时民间美术具有广泛地应用范围,不管是门窗、梁柱还是隔断、屏风、家具摆设等方面,均可以看到民间美术的应用,而其中的装饰纹样应用则达到无物不饰的水平。任何一件艺术品具有其独特性,其在塑造空间意境与空间氛围存在一定差异。原本平凡无奇的空间很有可能由于一件艺术作品的精心摆放而使得整个空间光彩熠熠,原本简单刻板的空间也会由于摆设具有历史气息的艺术品而十分多彩[3]。提出朱仙镇年画中造型、色彩、构图形式等具备装饰作用的元素,对其形式美感进行研究,对其风格和地域特征进行分析,在对家居陈设进行改良时,准确合理把握分寸,将符合当代人的审美理念的形式融入其中,对朱仙镇年画进行创设计与创新应用。
结束语:现阶段,文化创意产业是重点国家扶持项目,国务院近些年公布了很多推动文化产业持续发展的相关文件,有关非遗文化产品创新应用融入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协调发展。无论是保护非遗文化还是其产品创新应用,绝不能是对立关系,只要二者处理得当便能发挥其互相促进作用。基于此,政府有关部门、从业人员、非遗传承人以及设计师之间应加强协作,促进非遗文化传承保护与产品创新应用,由此为传承与发扬非遗文化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杜敬卿.新媒体视阈下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应用模式浅探[J].台州学院学报,2014,36(05):13-15+20.
[2]汪颖.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设计案例研究[J].包装工程,2012,33(12):68-71.
[3]孙琳.文化创意产业中创意产品造型设计的创新研究与实践——以江苏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虎头鞋为例[J].中国培训,2018(12):33-36.
[4]黄俊毅.从文化遗产到文化旅游的产品开发策略研究——以厦门惠和石文化园为例[J].文化学刊,2020(06):42-45.
[5]丁琦,周丹,张潇文.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市场发展研究[J].中国商论,2020(12):82-83.
作者简介:张鹏飞(1984.5-),男,汉族,山东济宁,讲师,工程硕士,山东理工职业学院,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