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振江 丘美萍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东广州510630)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6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以及护理体会。方法:本次研究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6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进行传统护理,观察组进行急救护理,分析对比两组的急救效果,昏迷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较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急救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以减少昏迷,减轻患者的意识障碍,提高满意度,值得在今后的治疗中推广。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护理体会
重型颅脑损伤是现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发病较急,病情严重,临床死亡率极高,一般主要是受到暴力或者是间接损伤等引起的颅脑损伤,例如车祸[1]。临床较复杂,主要的表现有头痛、意识障碍、神经功能缺损等,严重的还会导致身体各个器官出现异常,死亡率较高[2]。有研究结果显示,为患者进行急救干预,可以提高急救效果,为此本次研究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6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6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观察组年龄20-50岁,对照组21-50岁。两组一般情况比较P > 0.05,可以进行对比。纳入所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排除有沟通障碍的,排除有肿瘤的,经过患者家属知情同意。
1.2护理方法:对照组进行传统护理,为患者进行吸氧,补液等急救干预;观察组进行急救护理,(1)维持呼吸道通畅:积极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确保有效的气体交换和正常通气,以免患者出现误吸,严重的需要为其进行气管切开处理,以免损伤呼吸中枢,借助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为宜,尽可能的减轻患者的缺氧症状。(2)降低颅内压:帮助患者建立静脉通路,必要时给予甘露醇125ml静滴治疗,缓解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以免出现脑疝。(3)吸氧:给予患者吸氧,调节好氧流量,减少缺血缺氧症状。(4)监测病情: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观察患者意识、瞳孔变化情况,反射情况,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处理。询问患者是否头痛症状得到缓解,有无呕吐等情况出现,对于有休克或者是复合损伤的患者,密切监护,及时告知医生。
1.3观察指标:分析对比两组的急救效果,昏迷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22.0进行统计;计数用n(%),X2检验;计量用(x±s),t检验; 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昏迷情况比较 观察组昏迷情况比对照组的要少,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png)
3护理体会
重型颅脑损伤是现在临床上比较多见的一种疾病,危害较大,病情发展快,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意识障碍,临床死亡率较高,因此发病后要及时治疗[3]。很多患者发病后呼吸道不通畅,出现一系列的症状,以及脑疝,肺部感染等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死亡率。对于护理人员来说,帮助患者减轻症状,减少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处理,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提高治愈率,减少临床死亡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急救护理后的昏迷情况比对照组的要少,P<0.05,有统计学意义。本次研究主要采取的护理措施有一般护理,急救护理,引流管护理,压疮护理以及心理干预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般护理主要是对患者的病室进行消毒处理,保持病室干燥,干净整洁,定期开窗通风,定期更换床单被套,控制家属探视时间和次数,减少感染,调节好病室的温度和湿度,增强患者的舒适度,有利于促进病情的恢复和好转,抬高床头15-30度,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急救护理主要(1)维持呼吸道通畅,积极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确保有效的气体交换和正常通气,必要时行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减轻患者的缺氧症状。(2)帮助患者建立静脉通路,必要时给予甘露醇125ml静滴,缓解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以免出现脑疝。(3)吸氧:给予患者吸氧,调节好氧流量,减少缺血缺氧症状。(4)监测病情: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观察意识、瞳孔变化情况,反射情况,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处理。询问患者是否头痛症状得到缓解,有无呕吐等情况出现,对于有休克或者是复合损伤的患者,密切监护,及时告知医生。引流管护理主要是密切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和量等,检查伤口是否有渗血等,定期对引流管进行更换,保持引流管通畅,注意操作的时候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减少感染出现[4]。对于有脑脊液鼻漏者,需半坐卧位;有脑脊液耳漏者,以头偏向患侧为宜,以便引流,防止脑脊液逆流造成颅内感染。压疮护理主要是由于患者一般治疗所需的时间长,且病情严重,不能自行随意翻身,导致出现压疮,因此护理的时候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皮肤情况,是否出现压疮,提前采取措施进行预防,q2h翻身拍背,保持衣服干燥整洁,减少污染物,防止出现压疮[5]。最后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开导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很多患者由于病情严重,心理出现焦虑恐惧等症状,不愿意配合治疗,情绪消极,护理人员可以和患者沟通交流,讲解一些比较成功的治疗案例,增强治疗的信心和依从性。告知患者多陪伴患者,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让患者心理上得到满足,从而有利于提高治疗的效果,放松心情,主动配合治疗,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增强疗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急救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以减少昏迷,减轻患者的意识障碍,提高满意度,值得在今后的治疗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淑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偏瘫行康复护理的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31):3518-3519.
[2] 李莉,李健.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肢体偏瘫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17,25(15):21-22.
[3] 颜中英.对手术后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对促进其偏瘫肢体康复的效果探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19):129-130.
[4] 黄倩.早期康复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偏瘫肢体护理中的效果[J].现代养生(下半月版),2016,(6):92-92.
[5] 傅瑛,黄焕玲.早期康复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12):1672-1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