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结核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方法及对负性情绪影响研究

发表时间:2020/9/17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6月11期   作者:  范水芬
[导读] 研究骨结核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方法及对负性情绪影响。


  范水芬
   (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四川成都610061)
【摘要】目的:研究骨结核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方法及对负性情绪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治疗的骨结核患者88例,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并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理健康状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在对骨结核患者进行护理时,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骨结核患者进行护理时,心理护理是一种有效的护理形式,能够优化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减少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应该在临床上研究使用。
【关键词】骨结核;心理护理;负性情绪;护理满意度

   骨结核是指由于结核杆菌侵入骨或关节而引起的破坏性病变,发病部位多数在负重大、活动多、容易发生劳损的骨或关节。主要临床表现为低热、盗汗、消瘦、骨关节处红肿热痛、功能障碍等症状,患者可能由于病痛折磨产生负面情绪。若患者未及时发现进行有效治疗,容易产生周围脓肿、感染、肝肾功能衰竭、贫血、关节畸形、瘫痪等严重并发症,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生命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有对症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若是进行合适的辅助护理形式,能够提高临床疗效。心理护理是一种有效的护理形式,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减少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1-2]。本文是研究骨结核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方法及对负性情绪影响进行阐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随机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治疗的骨结核患者88例,均分为两组,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X线、CT、血常规等相关检查确诊为骨结核患者,排除患有神经系统疾病、肝功能障碍等其他严重疾病患者,所有患者自愿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将其均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男23例,女21例,患者年龄为28~74岁,平均年龄为(51.00±4.00)岁,病程1-9个月,平均病程为(5.00±2.00)个月;观察组患者男20例,女24例,患者年龄为30~73岁,平均年龄为(56.50±3.00)岁,病程2-10个月,平均病程为(6.00±1.00)个月。两组骨结核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对比无意义。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骨结核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包括采集患者的基本个人信息,进行治疗相关的检查,嘱咐治疗相关注意事项等。观察组骨结核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措施:第一,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该为患者和患者家属讲解骨结核疾病和治疗相关知识,减少患者的陌生感,减轻焦虑不安的情绪。第二,患者可能由于病痛折磨,产生不自信的心理,医护人员需要多与患者进行沟通,鼓励患者,建立医患良好关系,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增加对医生的信任感,积极配合治疗。第三,应该为患者营造舒心安逸的氛围,帮助患者早日适应医院,尽快恢复。


第四,在患者出院前,留好联系方式,做好交接工作,定期进行电话询访,及时了解患者恢复状况,嘱咐患者严格遵循医嘱,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
1.3 评价标准
   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理健康状况和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心理健康状况包括抑郁情况和焦虑情况两项指标,其中抑郁情况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分,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心理抑郁程度越高;焦虑情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评分,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心理焦虑情况越严重。护理满意度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项指标。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理健康状况和护理满意度进行检测,其中心理健康状况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并进行t检验;护理满意度表示为(n%),作X2检验,两组数据组间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理健康状况
   对照组患者的SDS评分为(51.41±8.42)分,观察组患者的SDS评分为(40.54±8.70)分。经过对比后,t值为5.9553,P值为0.0000(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为(55.39±12.43)分,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为(45.43±10.54)分。经过对比后,t值为4.0539,P值为0.0001(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
    对照组患者护理后非常满意的有8例,满意的有27例,不满意的有9例,护理满意度为79.54%(35/44);观察组患者护理后非常满意的有19例,满意的有23例,不满意的有2例,护理满意度为95.45%(42/44)。X2值为5.0909,P值为0.0240(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骨结核是骨科的一种特殊疾病,并不常见,主要临床症状为功能障碍、肿胀、疼痛、畸形等,随病情进展,可能会产生贫血、肝肾功能衰竭、周围脓肿、瘫痪等并发症,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可能产生焦虑不安等负面情绪,加重病情。若在进行临床治疗时,进行科学的辅助护理,能够将临床效果扩大化,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3]。本研究表明,在对骨结核患者进行护理时,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在对骨结核患者进行护理时,心理护理是一种有效的护理形式,能够优化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护理满意度,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应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胡雪林.心理护理干预对骨结核患者护理效果及负性情绪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30):125+159.
[2]姜春燕.心理护理干预对骨结核患者护理效果及负性情绪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4):263.
[3]李艳华.心理干预对骨结核患者护理疗效及负性心理的影响分析[J].智慧健康,2018,4(36):51-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