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研究-

发表时间:2020/9/17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6月11期   作者:陈桂云
[导读] 讨论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患者提供康复护理的临床疗效。


陈桂云

(西平县中医院内科;河南驻马店463900)

摘要:目的讨论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患者提供康复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病患者86名,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每组43人,一组记为对照组,一组记为康复组,统计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治疗情况及生存质量等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病情均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康复组患者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满意情况为:不满意9人,满意16人,非常满意18人,对护理对满意率为79.07%(34/43);康复护理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不满意人数4人,满意人数22人,非常满意人数17人,对护理满意率为90.71%(39/43),康复组患者生活质量评价优于对照组。结论对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提供康复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神经内科护理;脑卒中;康复护理
引言
   脑卒中又称中风,是神经内科最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突发性、治疗难度大等特点。疾病的不确定性,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极易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为了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院提出了对脑卒中患者采用康复护理,取得了良好的结果,描述如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4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病患者86名,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每组43人,一组记为对照组,包括男性患者21人,女性患者22人,年龄分布在45~72岁,另一组记为康复组,包括男性患者23人,女性患者20人,年龄分布在48~70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纳入指标:①患者经诊断后,确诊为脑卒中患者;②患者具有自主意识且无精神障碍;③患者自愿参加本次实验,且对所有事项知情。排除指标:①患者经诊断后,患病不是脑卒中患者;②存在精神、语言障碍;③同时患有其他疾病的患者;④存在既往病史的患者;⑤其他肾脏器官功能受损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提供传统神经内科护理,康复组患者提供康复护理,包括:①心理疏导:护理人员积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特征与心理需求,给予针对性心理疏导,向患者讲解疾病与康复护理相关知识,使认知水平有效提升,耐心回复患者提出的问题,使患者因对疾病缺乏正确认知产生的担忧、焦虑等不良情绪有效缓解,使患者的配合度显著提高。②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患者肢体取合适体位并由护理人员给予被动活动康复护理,每天按摩患肢3次,每次30min,此过程应该以患者肢体关节活动方向和范围为被动活动的依据,患者病发4d后应适当进行肢体锻炼,同时可对患者进行针灸治疗。针对并发高血压的患者,在予以降压治疗的同时,叮嘱患者多食用低脂肪和含盐量低的食物。③康复教育: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给予密切关注,监督并发症发生及时给予处理,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呼吸通畅,及时吸痰,注意患者导尿管情况,准确记录尿液颜色、量。积极预防应激性溃疡,注意更换输液部位。向患者与家属讲解康复相关知识,引导患者掌握饮食、穿衣等自我活动技巧。④日常指导,指导患者日常卫生,定期做好清洁,帮助患者调整呼吸、吸痰、调整卧位,防止久卧产生压疮。⑤并发症护理:密切关注患者呼吸情况,一旦出现呼吸道堵塞现象,应及时进行吸痰处理,防止患者窒息;观察患者导尿管通畅、尿量以及尿液颜色等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上报主治医师进行相应处理;为了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应叮嘱患者适当运动,提高下肢,同时多翻身,减少压疮的发生概率。
   1.3评价标准
   患者入院治疗期间,主要通过评价以下指标,判断患者的治疗情况,包括:①患者治疗后病情缓解情况;②对护理的满意率,评分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打分,所有问卷在查房时进行发放,并当场收回,回收率达到百分之百。评价标准为:60分以下为不满意,护理服务质量较差,不能满足患者的基本要求;60分~89分为满意,护理服务质量良好,能满足患者的基本要求;90分~100分为非常满意,对护理服务的质量非常满意,得到了很好的效果,能满足患者的要求;③生活质量评分及运动功能评分,评分越高,则代表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所采用的是主流的数据分析软件SPSS18.0,护理满意率采用(%)表示,分数使用(x±s)表示当组间存在差异,且P<0.05时,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治疗后病情缓解情况
   对两组治疗后康复情况进行整理,数据如下表1所示。

3讨论
   随着工作压力增大,快节奏生活,导致脑卒中发病率逐年升高,并呈现年轻化发展趋势。康复护理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护理模式,可根据患者病情为依据,通过多种护理手段制定科学的医治方案,促进患者病情快速恢复,减轻患者的痛苦,改善预后。我院神经内科给予脑卒中患者实施康复护理,通过心理护理措施的开展,缓解或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提升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康复教育的实施,可使患者与家属对疾病与康复护理的认知水平显著提升,提高患者的配合度与依从性。肢体功能康复护理的实施,可促进患肢运动功能恢复,使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有效提高。
   脑卒中作为临床多发病,以一次性或长久性的脑部功能障碍作为主要临床特征。据相关调查显示:50%以上经治疗的脑卒中患者伴有肢体功能障碍。然而根据现阶段的研究证实:早期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具有可逆性,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其肢体功能障碍。康复护理作为康复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将早期康复锻炼和其他治疗手段相互结合,达到减轻人体功能障碍、弥补和重建机体功能缺失、加快患者康复速度、尽早融入社会活动等目的,以此来提升治疗效果。
   本院对脑卒中患者提供康复护理,从心理上进行指导,生活上进行督促,加强肢体康复训练,结合生物疗法,帮助患者恢复,效果显著,研究数据表明,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后,痊愈人数增加,治疗有效率提高。数据表明,提供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率,降低医患纠纷。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及运动功能均有所提高,且康复组患者更优。综上所述,对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提供康复护理,能够有效解决患者疑虑,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加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升生活质量,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赵志娟.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5):307+309.
[2]芮玉玲.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5):321-322.
[3]高朵.神经内科护理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28):136+141.
[4]李秋梅,张利.神经内科护理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J].心理月刊,2019,14(18):1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