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干预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20/9/17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6月11期   作者:陈春丽 严冰通讯作者
[导读] 研究药剂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干预效果

陈春丽  严冰通讯作者
(解放军第960医院泰安医疗区;山东泰安271000)
摘要:目的:研究药剂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干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开始时间为2019年1月,结束时间为2019年12月,需要选取400例临床处方,均符合研究标准。对2019年7月~2019年12月临床医师开具的处方实施药剂师干预,而2019年1月~2019年6月临床医师开具的处方未实施药剂师干预,在此期间需要研究人员做好记录工作,重点记录用药与病情不符、用药重发、抗生素用法不当、配伍禁忌、选药不科学发生率。结果:药剂师对临床处方干预前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为16%,药剂师对临床处方干预后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为3%,干预前后不合理用药发生率存在差异(P<0.05)。结论:药剂师对临床医师开具的处方进行干预,可以有效降低用药不合理发生率,保证患者安全用药。
关键词:药剂师;临床不合理用药;效果
引言:合理用药对提升医院治疗质量有重要作用,本次研究药剂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干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开始时间为2019年1月,结束时间为2019年12月,需要选取400例临床处方,对2019年7月~2019年12月临床医师开具的处方(200例)实施药剂师干预,而2019年1月~2019年6月临床医师开具的处方(200例)未实施药剂师干预,处方均符合研究标准,差异性低(P>0.05)。
1.2 方法
   药剂师对临床用药处方进行干预,具体实施如下:(1)定期对药剂师、临床医师进行培训,临床药物种类比较多,同种药名不同剂量的药物多,还有多数药物不同药名治疗作用相同,加上药物推陈出新的速度比较快,药剂师对新型药物了解度低,因此需要定期对药剂师进行培训,通过培训学习更多新型药物药理知识、治疗作用、使用禁忌等知识,从而在药物审核时做到有据可依[1]。而临床医师主要对自身所属专业的知识了解,但在疾病治疗时,需要跨专业开药,若对药物的熟知度低,比较容易出现药物用法不当、用药重复状况。此外,临床药师的工作比较繁忙,很少有时间学习新药品的知识,加上医师在向患者开具处方时比较重视药物的治疗作用,忽视药物与药物之间的作用,对患者用药效果造成不良影响[2]。(2)成立用药安全监督委员会,不定期抽查临床医师开具的处方,若出现用药与病情不符、用药重发等情况,需要予以批评,并采取资金处罚,给予相应的处分。(3)具体干预措施,药剂师在药物审核过程中若发现不合理用药情况,需要对该处方进行存档,并与开具处方的医师联系,联系方式可以为邮件、短信、微信以及面谈等。
1.3 观察指标
     临床用药处方干预前、干预后观察指标为用药与病情不符、用药重发、抗生素用法不当、配伍禁忌、选药不科学。
1.4 统计学处理
     一般资料、观察指标以及计数资料为本次研究的重要数据组成部分,为保证研究数据准确性,需要将其统一录入计算机设备中,数据涉及较多需要通过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n)为本次研究的例数,观察指标中用药与病情不符、用药重发、抗生素用法不当、配伍禁忌、选药不科学用(%)表示,t进行数据检验,两组数据存在差异时,以(P<0.05)为具有可比性。
2 结果

如表一所示,药剂师对临床处方干预前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为16%,用药与病情不符率为4%,用药重发率为1%,抗生素用法不当率为5%,配伍禁忌率为3.5%,选药不科学率为2.5%;药剂师对临床处方干预后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为3%,用药与病情不符率为1%,用药重发率为0%,抗生素用法不当率为0.5%,配伍禁忌率为1%,选药不科学率为0.5%,研究数据差异性高(P<0.05)。
3 讨论
   药物为临床疾病重要的治疗方式,用药使用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若临床医师在开具的处方中出现用药与病情不符、用药重发、抗生素用法不当等状况,会严重降低治疗效果,甚至会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间接增加医疗事故发生率。相关研究结果显示,临床医师在开具处方时对药物药理作用了解度低、专业限制等原因,加上新型药物推出速度过快,使临床不合理用药率不断增加。而药剂师为处方药物把控的重要人员,通过处方审核可以有效发现处方药物错误状况[3]。
   本次研究药剂师对临床处方实施干预,研究结果显示药剂师对临床处方干预前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为16%,用药与病情不符率为4%,用药重发率为1%,抗生素用法不当率为5%,配伍禁忌率为3.5%,选药不科学率为2.5%;药剂师对临床处方干预后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为3%,用药与病情不符率为1%,用药重发率为0%,抗生素用法不当率为0.5%,配伍禁忌率为1%,选药不科学率为0.5%,研究数据差异性高(P<0.05)。由此可以说明药剂师对临床医师开具的处方进行干预,可以有效降低用药不合理发生率,保证患者安全用药,主要因为加强了对药剂师审核培训,成立用药安全监督委员会,进而提升了用药合理性[4]。
参考文献
[1]左静,李鑫,廖丽娜,郭美琦,张敏,邬蓉.某院门诊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实施效果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9,39(22):2338-2341.
[2]李娟,曾秀琴,谢希晖,王丹,刘静.药师干预下我院不合理用药所致不良反应的改善效果分析[J].甘肃科技,2019,35(21):116-118.
[3]刘晶晶,闫荟羽,张杰,张永凯.PIVAS审方药师对不合理静脉用药医嘱的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9,19(10):1259-1262+1266.
[4]刘扬,李雪梅,张关敏,刘敬弢,王娜娜,张艳华.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药师对抗肿瘤药不合理医嘱的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9,19(09):1140-1142+11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