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打压植骨单节段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的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20/9/17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6月11期   作者:刘林
[导读] 探讨并分析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打压植骨单节段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的临床应用疗效。230

刘林
   (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四川成都610061)
【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打压植骨单节段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挑选本院骨科在2018年1月—2020年5月间收治的20例单节段腰椎结核病患者进行研究,分别在手术前、后为患者检查X线片,以此来测量患者椎间隙高度与畸形矫正情况、融合等情况,并在术后为所有患者实施常规佩戴腰围,同时严格限制患者腰椎部位活动3个月,根据患者情况实施抗痨治疗9-18个月。统计并对比这些单节段腰椎结核病患者的椎间融合情况。结果:这些单节段腰椎结核病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长为170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790mL;患者腰腿疼痛症状明显改善;这些患者无一例发生术后感染、结核病复发以及螺钉断钉等并发症;术后椎间高度与Cobb角均较于术前得到显著改善,该项实验差异较大,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打压植骨单节段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的临床应用疗效显著,适合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打压植骨;单节段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病患者;疗效分析
   脊柱结核疾病是一种必须要使用手术治疗的疾病,任何治疗手段都不能够控制该疾病的发展与病变,且无法彻底治愈[1]。现代临床中,治疗脊柱结核的床用治疗方案就是病灶清除治疗与植骨融合术[2]。本院将回顾研讨在2018年1月—2020年5月间在本院进行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打压植骨单节段固定治疗的20例单节段腰椎结核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抽选于2018年1月—2020年5月间在本院进行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打压植骨单节段固定治疗的20例单节段腰椎结核病患者,其中:男性患者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在30-66岁之间,平均年龄(43.28±5.46)岁;L3/4节段5例,L4/5节段13例,L5/S1节段2例;病程在1-12个月之间,平均病程(6.11±2.48)个月;每例患者的腰背部疼痛与下肢放射痛的程度各有不同;术前为所有患者应用X线、CT以及MRI检测,影像学检测结果为椎间隙狭窄、椎体不稳、椎体塌陷或者死骨形成、病变椎体骨质破坏以及伴有腰大肌或是椎旁脓肿等。两组单节段腰椎结核病患者的基础资料显示均无差异(P>0.05),其统计结果具有可比性意义。
1.2方法
   术前,为患者实施心电图、胸片等基础检查,及时发现并优先治疗合并症,保障手术能够顺利进行,同时还要调节营养不良并督促患者绝对卧床;对患者实施抗痨2-4周后,检测出所有患者的结合中毒症状均有所缓解,血沉也有所下降,其中有高达16例患者的血沉控制在40mm/h以下,且患者的血红蛋白超过100g/L。
   手术流程:帮助患者取俯卧位,利用气管插管吸入复合全麻;操作C型臂X射线仪器,找出患者病椎部位并实施标记,放置好消毒铺巾后从患者后正中腰部位行纵向切口,直至显露出病变节段双侧椎板与关节突处后,将椎弓根螺钉置入并实施全椎板减压,利用大咬骨钳将椎板与棘突咬除,期间要高度注意操作时尽量保留患者骨块的完整性,再将小关节内侧半切除;当充分减压后,将椎间隙适当撑开,实施椎体复位,安装预弯固定棒;将患者的椎间隙暴露出来,将椎前死骨、脓肿处、肉芽组织以及干酪样坏死物进行切除,并将标本移交至病理检查,对于破坏骨质的组织要用刮匙刮至鲜血渗出为止,再将椎体间隙撑至合适程度,利用无菌生理盐水与双氧水对该处进行反复冲洗,并在局部放入1-2g链霉素;而后将此前咬下的椎板骨块与棘突修剪至8mm*15mm大小,剩余部分修剪成直径约3-5mm小骨粒;使用特纸漏斗将植骨器进行打压,再将修剪完毕的植骨块放置其中进行封堵并敲实,直至椎体后缘前3.0-4.0mm处,以防止骨粒落入椎管当中;采用透视仪器准确判断出植骨块的具体位置、复位情况以及植骨量等,再用椎弓根螺钉沿着固定棒进行合拢加压,让椎间隙保持前宽后窄的状态;最后将闭合伤口进行冲洗并放置负压引流管。
   术后,于24-48h之内将引流管拔除,当患者麻醉恢复后辅助其活动四肢,待卧床4周后佩戴好支具才能够下地活动;支具要佩戴3-6个月,并且要继续使用抗结核药物治疗9-18个月,期间要按时检查血沉与肝肾功能。
1.3观察指标
   对比单节段腰椎结核病患者分别在术前与术后1个月的椎间融合情况,分为Cobb角(°)与椎间高度(mm)。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单节段腰椎结核病患者的椎间融合情况应用(SPSS)19.0软件,以(x±s)表示,行t检验;上述统计数据中存在差异P<0.05,符合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单节段腰椎结核病患者的椎间融合情况
   单节段腰椎结核病患者术后1个月的椎间融合情况要明显优于术前,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讨论
   脊柱结核是全身性结核杆菌感染病症的一小部分,但该疾病必须要遵照局部与身体各处系统兼顾的综合性治疗方案[3]。脊柱结核手术能够将病灶彻底清除殆尽,解除脊髓压迫、重建脊柱稳定并且矫正后凸畸形。
   本次研究得出,手术1个月后,单节段腰椎结核病患者的椎间融合情况要较之术前更优,(P<0.05)。
   综上所述,针对单节段腰椎结核疾病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打压植骨单节段固定治疗的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夏道林,周成林,徐敏,颜延凤.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对单节段腰椎结核患者经病椎短钉内固定术后镇痛的影响[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9,34(05):589+591.
[2]王艇.单纯自体植骨与钛网植骨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短节段腰椎结核的疗效比较[J].颈腰痛杂志,2019,40(05):719-720.
[3]邓再冲,关宏刚,于淼,陈超,文磊.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9,27(09):46-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