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临床诊断及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20/9/17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6月11期   作者: 何紫阳
[导读] 颅内动脉瘤临床诊断及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何紫阳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江苏苏州215006)

【摘要】在临床中,对于颅内动脉瘤(IA)破裂而言,其是引发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十分关键的一大因素。现阶段,在各项新兴的影像技术得到十分迅猛地发展后,IA的总检出率逐步升高。以往临床中大多应用开颅夹闭手术对IA患者实施治疗,近几年,血管内介入治疗已经逐步变成了IA十分关键的一种治疗方式。同时,IA复合手术所具有的优势逐步显著,变成了新兴的分析与研究核心。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治疗;诊断;效果;手术;研究进展
1.前言
   在临床中,IA是十分普遍的脑血管性疾病之一,其有关的发病原因还没有得到确定,其影像学变化大多都是颅内局部动脉出现异常性突起、膨出,这一疾病在发病以前,没有十分典型的表现、症状,只要血管出现了破裂,就会危害到患者的生命。现阶段,在各项影像学技术得到十分迅猛地发展,加之各类手术方式持续得到了改良后,使得有关的诊疗获得了许多突破,为此,本次对IA有关的诊断、治疗实施了综述。
2.各项影像学检查
2.1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T)
   其是对SAH实施诊断的首选方式,SAH出血有关的分布能够对IA破裂血管极有可能出现的位置给予参照,比如,在大脑前纵列中的基底具有高密度影,可以考虑成前交通段动脉瘤;在大脑外侧裂具有高密度影,可以考虑成大脑中动脉瘤;在大脑环池、脚间池中具有高密度影,可以排除出具有IA的可能性,在原发性中脑周围发生出血的机率更大。头颅CT在应用到SAH后,在3d中,其敏感度在93%-100%的范围中,敏感度会伴随时间的逐步推移而有所降低。
2.2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
   其是具有无创性的影像技术之一,还是对IA实施诊断的一线检查方式。现阶段,临床中使用3D-CTA最多的影像方式就是最大密度投影重建(MIP)、容积重建(VR),MIP能够由各个方位全方位地显示出动脉瘤与其各个周围结构间所具有的关联性,并与小动脉瘤间加以区分;VR几乎应用到了100%的容积数据,具有更为理想的成像精度,能够全方位地显示出瘤颈各个细节,不但能够对各个表面、深部结构同时进行立体性显示,还能够更为清晰地显示出载瘤动脉、动脉瘤壁是否出现了钙化,以对各项血管条件实施评估。
   有研究人员对IA患者实施了CTA检查,最终的结果指出了,在术前,实施3D-CTA检查,IA的总检出率与术中的总符合率到了99%,在术前,实施3D-CTA检查,与术中基本上保持好一致,由此证实了,3D-CTA应用到IA的各项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总准确率。
2.3磁共振成像(MRI)
   在SAH出现数天后,由于头颅CT所具有的敏感度逐步降低,会体现出阴性,在这时,MRI应用到SAH的各项诊断中具有更为理想的效果[1]。在出现SAH的3d后,因为红细胞中具有正铁血红蛋白,加之血红蛋白全部被吞噬而生成的含铁血红素,这些均具有较高的顺磁性,所以,T1像体现出高信号,由此证实了,IA出血能够持续最少14d。


在出现SAH的7d-14d,实施头颅CT检查体现为阴性后,MRI可以被当作对SAH、IA出血大体位置实施诊断的一种方式。但是,因为许多医院均未实施急诊MRI检查,加之其总花费较高等,使得其应用具有相应的限制。
3.治疗
3.1手术
   现阶段,临床中大多应用手术对IA实施治疗,而其中,应用最为普遍的就是动脉瘤颈夹闭手术。有研究人员对应用显微外科手术的IA患者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在手术结束后,患者出现了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等有关的并发症,共1例由于感染性休克而出现了死亡,其他都获得了康复。
   对于手术时机,临床中依旧具有相应的争议,大多都认为需要在早期实施手术,可以降低再出血发生的机率,但是,依旧无法防控有关并发症的发生,所以,十分有必要联合其余手术来进行治疗。有研究人员把超早期显微手术联合持续腰大池引流手术,共47例IA破裂患者,只有3例由于脑血管痉挛所引发的脑梗死而出现死亡;在选取手术时机期间,开颅手术、腰大池引流手术在48h中、12h中结束,保障了患者的预后[2]。还有研究人员对危重IA患者实施了研究与分析,都在其发病的72h中实施了动脉瘤颈夹闭手术,并在手术结束的3d中施予高压氧,手术都十分顺利,由此证实了,早期显微手术能够避免动脉瘤再一次出现破裂,还能够防控出现脑血管痉挛,早期联合治疗能够得到更为理想的效果。
3.2介入治疗
   现阶段,各项血管内介入治疗得到了十分迅猛地发展,已经被十分普遍地应用到IA的各项治疗中,主要包括了球囊技术、支架联合微弹簧圈技术等。有研究人员指出了,在共237例IA患者中,共2例动脉瘤破裂而发生了再出血,共9例动脉瘤出现了复发,由此证实了,血管内介入治疗更为安全且微创。对于血管内介入治疗而言,联合其余治疗,能够得到更为良好的效果,有研究人员对共60例已破IA患者实施了研究与分析,对其应用微弹簧圈栓塞联合网孔支架,共34例出现了100%的栓塞,共4例出现了血管痉挛,共2例出现了死亡,由此证实了,联合治疗更具科学性、高效性、安全性[3]。对于常规手术、血管内介入治疗而言,其均具有自己的优势,有研究人员对共37例IA患者实施了研究与分析,对于生活质量评分,介入治疗组较手术组均更高,对于治疗疗效,介入治疗组对比手术组,没有显著性的差异;但是,由总体的治疗疗效来说,血管内介入治疗更优。临床中应参照IA患者的病情,给其选取更为适宜的治疗方式。
4.结束语
   综上,对于IA而言,尽早发现并对其实施诊断是十分关键的。现阶段,临床中对IA大多应用手术、血管内介入治疗,而其中,在对前者的手术时机进行选取期间,具有许多争议,所以,临床中大多应用血管内介入治疗。在各项新兴的影像学技术得到十分迅猛地发展,加之有关的治疗方式逐步得到升级、更新,无创性诊断、新兴技术与材料获得应用后,均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IA的总有效率、安全性。
【参考文献】
[1]付其昌,程敬亮,管生,等.高分辨率MRI在颅内动脉瘤评估中的应用进展[J].中华放射学杂志,2020,54(04):372-375.
[2]张丹,李彩英,高不郎,等.颅内动脉瘤血流动力学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7,26(4):378-382.
[3]肖刚,车旭东,彭形,等.栓塞和夹闭治疗对颅内动脉瘤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17(23):4498-4501,45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