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肺损伤的研究现状与治疗进展

发表时间:2020/9/17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6月11期   作者: 周丹 邓胜勇通讯作者
[导读] 小儿急性肺损伤的研究现状与治疗进展

  周丹  邓胜勇通讯作者
(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重庆409000)
【摘要】急性肺损伤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肺泡上皮细胞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出现损伤,造成肺泡水肿,导致低氧性呼吸功能不全。在儿童时期经常患有该病。小儿急性肺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病能够造成弥漫性肺泡水肿,使呼吸功能出现障碍,病情轻者则就会影响患儿正常的生活,严重者能够危害生命安全。因此本文分析了小儿急性肺损伤的研究现状与治疗进展。
【关键词】小儿急性肺损伤;研究现状;治疗效果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再加上经济发展过程中给人们带来的不良影响,人们患有各种疾病的机率在不断上升,尤其是对于儿童来说,在儿童时期常见病之一就是急性肺损伤,严重的能够损害到生命。临床上多种疾病都能够引发该病,比如肺炎、严重脓毒症等[1]。主要是通过正位X线胸片显示双肺均有斑片状阴影或者是急性发作性呼吸衰竭,因此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
1小儿急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
1.1小儿急性肺损伤发病机制
   急性肺损伤病理特点是肺部血管通透性增加、肺水肿及肺不张等,是一种炎症综合征。目前大部分研究认为,导致儿童患有急性肺损伤因素可能是感染、创伤、中毒等。该病的主要临床特征是肺泡上皮细胞出现死亡。而一部分研究认为,导致儿童患有急性肺损伤的主要机制是炎症反应失控、炎症反应细胞被激活、细胞释放失衡等[2]。
1.2小儿急性肺损伤的表现
   患儿的早期症状仅仅局限于肺部,当患儿的后期表现症状为严重的呼吸困难、口唇明显紫绀,心动过快,气促等,呼吸频率加快至30~50次/min,并且常规给氧方式无法缓解。而患儿的肺部体征常常表现出肺部呼吸音增强,有时可闻及哮鸣音。
2小儿急性肺损伤的研究进展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细胞内Ca2+浓度会维持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内,由于在该病的各种因素作用下,导致细胞兴奋,使Ca2+浓度升高,让细胞出现死亡,并为后期的间接损伤创造一定条件。间接造成损伤的结果就是让患儿出现脓毒血症、肺部以外的严重损伤等[3]。
2.1治疗事项
   小儿急性肺损伤在治疗时主要治疗以下几个方面:(1)防止肺损伤;(2)减轻肺水肿;(3)改善患儿的通气;(4)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情况;(5)修复肺损伤;(6)缩短患儿的病程。
2.2磷脂酶A2激活
   磷脂酶A2激活在急性肺损伤发病因素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由磷脂酶A2催化生成的溶血卵磷脂、花生四烯酸及各种前列腺素是一些致炎因子。TNFα能够使多种细胞合成分泌磷脂酶A2,磷脂酶A2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诱导白细胞中的PMN产生毒性自由基,并进行释放。这些致炎因子能够一起作用到肺内皮细胞,增加患儿的微血管通透性。同时磷脂酶A2同时也是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活化因子等共同限速酶,而且该酶在炎性反应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磷脂酶A2抑制剂也对不明原因引起的急性肺损伤有预防作用[4]。



2.3微循环障碍
   急性肺损伤的发生大多与凝血、纤溶系统等被激活相关,细菌内毒素、细胞出现损伤等都可以激活凝血因子Ⅻ,从而导致微血栓形成,是急性肺损伤发生的重要原因。凝血因子Ⅻ能够让引起缓激肽的大量释放,从而让患儿的肺毛细血管扩张,使通透性增加。身体中的免疫复合物能够激活补体系统,让最终产物损伤细胞、毛细血管出现痉挛。
3小儿急性肺损伤的治疗进展
3.1急性肺损伤机械通气治疗的进展
   机械通气是急性肺损伤患儿最重要的治疗措施,但是对患儿使用呼吸机也容易让患者出现肺损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对患儿来说耐受力也比较差,严重影响急性肺损伤患儿的预后效果,因此如何在进行气体交换的同时避免机械通气给患儿带来的不良反应,提高患儿的耐受力,一直是临床上面临的困境。近年来,由于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小潮气量和限制平台压等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让急性肺损患儿的病死率出现显著显著下降,而限制性液体管理更是缩短了急性肺损伤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提高了患儿的耐受力。由于患儿治疗不及时,导致患儿的病情加重,严重急性肺损伤患儿会让肺内分流以及肺顺应性出现下降,导致使用常规的机械通气对患儿难以起到治疗作用。对于该类患儿通常使用抢救性治疗。在治疗严重急性肺损伤患儿时医师能够及时、正确的判断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能够准确对患儿实施肺保护性通气措施。在临床治疗上,根据患儿的实际进行诊断并进行分级,采取不同的机械通气方案,是急性肺损伤患儿临床治疗的主要发展方向,提高急性肺损伤患儿的预后[5]。
3.2急性肺损伤药物治疗的进展
   在临床治疗上,许多药物在研究中被寄予厚望,比如表面活性物质、糖皮质激素、B-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活性蛋白C等,但是在后期的Ⅱ期或Ⅲ期临床治疗和研究中发现不能很好地改善急性肺损伤患儿的预后。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发现他汀类-羟基能够很好地治疗急性肺损伤,他汀类是一种能够降低胆固醇的药物,常常被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但是近年来一些研究发现该药物还存在很多药理学活性,比如抑制炎症的释放、血小板聚集、抗凝、抗氧化等,而且还能够同时对急性肺损伤发病机制的多个环节进行拮抗,因此在治疗小儿急性肺损伤具有很好地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在临床上急性肺损伤仍然是导致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相信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机械通气、药物治疗的使用,创新药物的研发,加快急性肺损伤患儿的恢复。
【参考文献】
[1]刘名倬,甘春霞,徐斌等.外泌体在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中华烧伤杂志,2018,34(7):481-485.
[2]田兴国.小儿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应用不同剂量潮气量机械通气后指标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8,13(1):98-100.
[3]王美琪,梅花,张亚昱.肿瘤坏死因子-α、Toll样受体基因变异及表达在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及急性肺损伤的作用[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9,26(1):65-68.
[4]黄志平,高捷,陆志峰等.大剂量沐舒坦联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肺损伤的临床研究[J].现代实用医学,2017,29(4):460-461.
[5]陈明祺,鲁俊,陈秋华等.他汀类药物治疗ALI/ARDS的系统回顾和Meta分析:基于国际数据库的结果[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7,29(1):51-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