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芯片检测分枝杆菌在关节结核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探讨

发表时间:2020/9/17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6月11期   作者: 蔡玉郭 蒲育通讯作者 何敏
[导读] 探讨在关节结核早期诊断中应用基因芯片检测分枝杆菌的效果。

     蔡玉郭  蒲育通讯作者  何敏           
(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外一科;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目的:探讨在关节结核早期诊断中应用基因芯片检测分枝杆菌的效果。方法:选择106例本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间收治的关节疾病患者的关节积液标本,对关节积液样本实施传统抗酸染色法与基因芯片技术检测法检测分枝杆菌且对菌种进行鉴定,对比并分析基因芯片检测结果与传统抗酸染色法的检测结果。结果:基因芯片法阳性检出率相较于抗酸染色法MTB阳性检出率明显更高,予以统计学检验,X2=73.3142,P=0.0000,差异存在统计学分析意义(P<0.05)。结论:在关节结核早期诊断中应用基因芯片检测分枝杆菌建立了无创、简便、特异、敏感标本无需培养且微量的细菌学鉴定与检测手段,是关节结核早期诊断的有效指标检测形式,值得广泛应用。
【关键词】:关节结核;早期诊断;基因芯片检测;分枝杆菌

   早期骨关节结核诊断对于控制患者病情进展、促进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早期骨关节结核无显著症状,发病较为缓慢,临床早期诊断难度较大,检出率较低[1]。本研究选择106例本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间收治的关节疾病患者的关节积液标本进行传统抗酸染色法与基因芯片技术检测,旨在探讨在关节结核早期诊断中应用基因芯片检测分枝杆菌的效果,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研究标本选取为我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间收治的106例关节疾病患者,其中男性患者51例,女性患者55例;年龄为18~75周岁(32.41±3.12)周岁。关节结核组患者具备以下三项任意一项即确诊为关节结核:患者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结核性病变;患者细菌学检查检测出结核分枝杆菌;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X线检查及抗结核治疗有效,本研究106例患者中58例符合上述标准,其中1例指间关节结核,2例骶髂关节结核,3例肘关节结核,5例腕关节结核,6例髋关节结核,41例膝关节结核。非关节结核组患者具备以上三项任意一项,但不具备排除标准任意一项:结核菌素试验(+);有结核病史,血清抗结核抗体(+),48例患者符合上述标准,其中痛风性关节炎3例,创伤性关节炎6例,化脓性关节炎7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9例,风湿性关节炎5例,骨性关节炎8例。
1.2方法
   在无菌局麻条件下抽取患者2-5ml关节腔积液,将积液样本投入带盖1ml生理盐水内,置于4℃环境下备用,涂片2-4张实施抗酸染色与HE染色。使用FYY 型杂交仪(兴化分析仪器厂)以及Techne 公司推出的TC3000 PCR检测仪实施检测。将样本液离心后保留上清液备用,实施PCR扩增,待检上清液选取4μl,PCR总体系25μl,反应条件保证50℃ 2min;95℃ 10min;实施95℃ 45s;64℃ 60s 20个循环,95℃ 45s;56℃ 30s;68℃ 45s 30个循环,延伸68℃5min。后进行杂交与显色,以裂解液与4μl阳性DNA为阳性对照及阴性对照,后进行洗片与甩干,记录结果。



1.3观察指标
   对基因芯片分枝杆菌菌种鉴定结果、抗酸染色结果进行对比观察。
1.4数据处理
   本次实验研究将患者数据录入SPSS22.0系统中,以[n(%)]表示抗酸染色法MTB阳性检出率、基因芯片法阳性检出率计数资料,用X2行结果检验,若P<0.05说明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2.1基因芯片分枝杆菌菌种鉴定结果分析
   106例患者中关节结核组58例基因芯片法检测MTB阴性8例,阳性50例,假阴性率为13.79%(8/58),阳性率为86.20%(50/58);非关节结核组均为阴性。NTM阳性8例,阳性率为7.54%(8/106)其中海分枝杆菌1例,堪萨斯分枝杆菌1例,龟/脓肿分枝杆菌1例,偶然分枝杆菌2例,胞内分枝杆菌3例,MTB与NTM复合阳性2例,非关节结核组48例均为阴性,特异度达100%。
2.2抗酸染色结果分析
   58例关节结核组患者中4例抗酸染色阳性,阳性率为6.89%(4/58),该4例患者基因芯片检测同样为阳性。抗酸染色法MTB阳性检出率相较于基因芯片法阳性检出率明显更低,予以统计学检验,X2=73.3142,P=0.0000,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分析意义。
3讨论
   结核性关节炎临床诊断较为困难,仅仅通过患者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表现无法准确诊断早期结核病。因此寻求敏感性较强、准确性较高、特异性较好的检测方式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2]。
   基因芯片能够高通量快速检测病原体核酸,以反向斑点分子杂交法为原理,具有无需培养标本、结果更加直观、特异性敏感性强、检测速度快等特点,在临床应用具有广阔前景[3]。本次研究表明,106例患者中关节结核组58例基因芯片法检测MTB阴性8例(其中海分枝杆菌1例,堪萨斯分枝杆菌1例,龟/脓肿分枝杆菌1例,偶然分枝杆菌2例,胞内分枝杆菌3例,MTB与NTM复合阳性2例),阳性50例,假阴性率为13.79%,阳性率为86.20%;抗酸染色检测4例抗酸染色阳性,阳性率为6.89%;非关节结核组均为阴性。NTM阳性8例,阳性率为7.54%,非关节结核组48例均为阴性,特异度达100%。抗酸染色法MTB阳性检出率相较于基因芯片法阳性检出率明显更低,予以统计学检验,X2=73.3142,P=0.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分析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关节结核早期诊断中应用基因芯片检测分枝杆菌建立了无创、简便、特异、敏感标本无需培养且微量的细菌学鉴定与检测手段,是关节结核早期、快速鉴别与诊断的可靠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参考文献:
[1]郭志平,陈晓红,李学玲,翁丽珍,吴迪,黄明翔,吴国兰,王鸿翔,余薇.肺结核痰涂阳标本直接检测rpoB、katG及inhA耐药基因的临床意义[J].中外医疗,2019,38(16):32-35.
[2]钟业腾,吕志辉,林翀,林明冠,陈灼霖,苏应仙,陈少文,裴华.基因芯片法与线性探针法对痰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检测的应用价值[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9,18(04):283-288.
[3]吴国兰,陈晓红,陈力舟,李学玲,黄明翔.基因芯片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药位点对耐药结核的早期诊断价值[J].中国医刊,2018,53(07):812-814.
 基金项目:结核分枝杆菌DNA与X-Pert+快速耐药基因检测在膝关节结核早期诊断中的对比研究;成都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课题(20190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