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影像学诊断技术对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评判效用

发表时间:2020/9/17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6月11期   作者:张丽
[导读] 探讨当下采用不同影像学诊断技术在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此寻求诊断价值更高、效果更好的诊断技术


张丽
(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浙江杭州310009)
【摘要】目的:探讨当下采用不同影像学诊断技术在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此寻求诊断价值更高、效果更好的诊断技术。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7月期间在我院诊断为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患者68例(59条患肢)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数字X线引导下和彩色多普勒超声下肢静脉造影检查,以手术情况作为重要标准,对两种检测手段的诊断准确率、特异度、灵敏度进行评价,对两种检测手段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估。结果:经研究对比,在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临床诊断中,数字X线引导下在检查灵敏度、特异度和诊断准确率方面,各项指标优于彩色多普鲁超声检查,但差异较小,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检测手段都是临床上较高应用价值的诊断方法,在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诊断中均具有高敏感、高准确的特性,各有优势。
【关键词】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数字X线;彩色多普勒超声
   目前,下肢静脉功能不全在下肢静脉疾病中发病率较高,在40%-50%之间[2]。而在临床诊断中有多重检查方法,其中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临床使用率较高,为对该方法检查效果进行评估,本次研究采用将数字X线引导下静脉造影和彩色多普超声检查进行对比,以对其诊断价值进行评估。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7月期间在我院诊断为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患者68例(59条患肢)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下肢静脉疾病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1]的诊断标准,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订知情同意书。在68例研究对象中,男性45例,女性23例,年龄在30-80岁之间,平均年龄(60.23±6.21)岁,其中患病下肢共59条,其中左下肢发病患者31条,右下肢发病患者29条。
1.2方法
1.2.1彩色多普勒超声
   检测仪器采用频率为3.0-9.0MHz的线阵探头,首先,在对下肢静脉血管采用二维灰阶超声对血流情况、管壁厚度进行观察,并通过调整对比度、增益,清晰显示静脉瓣状态。患者取俯卧位,对腘静脉、胫后静脉等静脉依次进行检查,尤其是穿静脉内径的测量。之后取平卧姿势,下肢外展,仪器调整为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状态下,将声束与血流方向夹角应小于60度,通过提高彩色增益、降低量程,对静脉瓣膜的活动状况、厚度、静脉内径等分别进行观察、测量,并在第一对瓣膜反流最稳定且面积最大时取像。同时通过挤压远端肢体的方法查看静脉反流情况,对反流持续时间、反流速度与足底距离进行记录,以上参数均测量3次以上并取平均值。
1.2.2数字X线引导下造影
   检查前先将造影对比剂——碘海醇注射液进行配比,将其与生理盐水1:1的比例进行稀释,剂量为100毫升,之后患者平卧,在足踝上方进行止血带结扎,之后取足背部进行静脉留针并胶布固定。之后取头高脚低位,注射配比液50毫升,余下50毫升配比液通过留置在高压注射泵内的注射器缓慢注入。同时,采用数字X线引导下,对踝部到髂静脉进行造影观察。对静脉瓣膜反流情况、反流持续时间、反流程度、静脉通常度进行观察,每项数据测量3次,取平均值。
1.3观察指标
   对两种检测手段的图像进行分析,如图像显示病变静脉数量、静脉内径大小、是否出现反流及反流持续时间等。对两种检测手段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估,以其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的吻合状况为评价标准,对其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和诊断准确率进行评价。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数资料用%表示,用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图像分析
   将两种检测手段下图像特点进行分析,其中数字X线引导下造影显示,静脉宽度增大,静脉扩张形态为直筒状,静脉瓣膜不清或消失,存在对比剂反流现象,反流时间在1秒以上;而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静脉宽度增大,静脉扩张形态为全程或阶段性病变,瓣膜回声增强。静脉瓣膜闭合不全,血流显像提示患侧静脉存在反流现象,持续时间在1.0-12.0秒。
2.2诊断价值评估
   经手术结果显示,在60条患侧中,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48条,余下12条为未出现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以此诊断标准对两种检测手段的灵敏度、特异度和诊断准确率进行评估,结果显示数字X线引导下造影各项数据优于彩色多普超声检查,但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可参见表1。

3讨论
   下肢静脉功能不全以静脉瓣膜关闭不全、静脉血液反流为主要诊断特征[3],患者为此会出现发病部位皮肤萎缩、皮下硬结,湿疹等皮肤问题,严重的还会引发淤血、溃疡等症,较难治愈,为此及早诊断及早治疗对患者有重要意义[4]。
   本文就临床上常用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数字X线引导下静脉造影检查进行对比,以探寻更准确的检查方法。结果显示,两种检测方法虽然在图像特点上有所不同,但检测灵敏度、特异度均较高,均显示静脉管腔宽度增大、病变部位形态显示、静脉血液反流等情况,诊断准确率也较高。其中数字X线引导下造影检查各项数据会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但经组间对比,P>0.05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为此,在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临床诊断中,两种诊断方法均能对病变部位精准定位,反应血液反流状况,能有效评估病情,准确率较高,均为临床诊断价值较高的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血管外科学组. 慢性下肢静脉疾病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J].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4,29(3):143 ̄151.
[2]和秀春. 彩色多谱勒超声在下肢静脉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1):71 ̄73
[3]陆启勇,刘亚萍,宋文炜,等. 彩色多普勒超声、HbA1c 及 hs ̄CRP 联合检测对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的诊断价值[J].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37(1):60 ̄63.
[4]林心琛. 数字化顺行性下肢静脉造影的诊断价值[J].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3,14(6):411 ̄4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