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阴道炎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20/9/17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6月11期   作者:黄学英
[导读] 探析妇产科阴道炎的临床诊断效果以及治疗效果

黄学英
(淄博市淄川区岭子卫生院;山东淄博255154)

摘要:目的:探析妇产科阴道炎的临床诊断效果以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20年2月-2020年6月妇产科收治的60例阴道炎患者作为研究主体,回顾性分析60例阴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病情发展进行综合评估。结合检测结果将其分为不同类型,同时具体实施相应的针对性较强的治疗措施。结果:经过临床诊断后,参与研究的60例患者中,细菌性阴道炎20例,念珠菌性阴道炎20例,滴虫性阴道炎20例,各占总数的33.33%;采取的治疗措施主要包括局部给药、药物擦洗、静脉注射以及口服用药等等。结论:研究表明,妇产科阴道炎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因此医务人员必须给予针对性较强的治疗措施,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发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从而提升妇产科整体的治疗水平以及护理服务质量。
关键词:妇产科;阴道炎;临床诊断;临床疗效
引言:本次研究中,我院随机抽取我院2020年2月-2020年6月妇产科收治的60例阴道炎患者作为研究主体,具体分为细菌性阴道炎、念珠菌性阴道炎以及滴虫性阴道炎,探析妇产科阴道炎的临床诊断效果以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20年2月-2020年6月妇产科收治的60例阴道炎患者作为研究主体,参与本次研究的60例阴道炎患者中年龄最小的为29岁,年龄最大的为45岁,平均年龄(38.76±2.46)岁;60例患者均符合外阴瘙痒、白带增多、阴道分泌物增多等炎症反应表征,排除存在精神障碍、认知障碍以及交流障碍的患者。
1.2 方法
1.2.1 诊断方法
   参与本次研究的60例患者分别检验衣原体、支原体培养、白带常规、妇科常规等等多项指标,同时负责本次研究的主治医师应当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发展进行问诊,基于此,提高患者临床诊断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如果患者的诊断结果中显示,被检测者的阴道分泌物增多、粘稠,且伴有鱼腥味,部分患者存在轻微的瘙痒肿痛等症状,性交时刺痛等症状,即可诊断为细菌性阴道炎;如果患者的外阴存在灼痛感,且伴有尿痛、尿频等症状,白带处呈现出脓性豆腐渣状物质的通常诊断为念珠菌性阴道炎;如果患者存在明显的滴虫、尿道感染等症状,且常伴血尿等表现时,一般诊断为滴虫性阴道炎[2]。
1.2.2 治疗方法
   ①细菌性阴道炎:取浓度为2%的氯洁霉素5g涂抹在阴道局部,1次/d,7d/疗程,或者是采用浓度为0.75%的甲硝唑膏5g均匀涂抹在阴道局部,2次/d,7d/疗程;②念珠菌性阴道炎:取浓度为0.1%的新洁尔阴溶液反复擦洗阴道,随后均匀涂抹咪唑类药物,或者是采用2%-4%浓度的小苏打水反复冲洗阴道,1-2次/d,14d/疗程;③滴虫性阴道炎:为患者口服或肠道外用硝基咪唑类药物[3]。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我院将以60例患者实施治疗方法后的临床疗效以及诊断效果作为主要的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作为数据处理工具,主要作用于本次研究中所产生的相关数据信息的统计与分析,利用(x±s)表示60例患者之间的计量资料,运用t进行检验;利用(%)表示60例患者之间的计数资料,运用x2进行检验。当(P<0.05)时,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类型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比较
   经过临床诊断后,参与研究的60例患者中,细菌性阴道炎20例,念珠菌性阴道炎20例,滴虫性阴道炎20例,各占总数的33.33%;采取的治疗措施主要包括局部给药、药物擦洗、静脉注射以及口服用药等等。
   结合表1所示,20例细菌性阴道炎患者经过针对性治疗后均已痊愈,痊愈率达到100%,滴虫性阴道炎患者同细菌性阴道炎患者一样,拥有100%的额痊愈率,而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中存在1例基本痊愈患者以及1例未痊愈患者,通过计算得出,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的痊愈率为90%[4]。


3 讨论
   阴道炎(vaginitis)在临床上又称阴道炎症,会导致患者的外阴阴道瘙痒、灼痛,时常流出不明液体,气味刺鼻。对比之下,正常妇女的外阴阴道是具备抵抗病原体入侵能力的,而阴道炎患者并不具备这一特性,也就是说,炎症反应致使正常的自然防御功能消失或者功能减弱。从病因上看,阴道炎症反应的出现具体是由于阴道口的闭合,引导前后壁紧贴,阴道上皮细胞在雌性激素的影响下加快了表层细胞与增生细胞的角化过程,打破了阴道中的酸碱度平衡,原本已经适应了碱性环境的病原体被抑制增值,颈管粘液逐渐改变性质成为碱性,最终导致阴道出现炎症反应。
   截止目前,国内妇产科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妇科炎症包括细菌性阴道炎、念珠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老年性阴道炎以及幼女性阴道炎,其中细菌性阴道炎患者在所有的妇科炎症患者中的占比最高,也较易诱发。导致细菌性阴道炎的细菌基本上形成于外阴阴道内部,通常情况下,在有氧或者厌氧的条件下,部分细菌依然存在于阴道内,并且逐渐发展成正常的阴道菌群,然而阴道菌群相对脆弱,任何原因均可成为打破阴道与菌群之间的平衡关系,致病菌随之产生。
   综上所述,妇产科阴道炎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因此医务人员必须给予针对性较强的治疗措施,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发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从而提升妇产科整体的治疗水平以及护理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杜波,孙晓琳.免疫层析技术在念珠菌阴道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9,6(16):141-141.
[2]翟永慧,张同华.探讨阴道分泌物五联检查法在阴道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全科口腔医学杂志(电子版),2019(7):150-150.
[3]伍志荣,兰小宝.阴道分泌物五联检查法在阴道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32(2):264-265.
[4]岳欣,田文君,邵明秀,刘庆玲,李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阴道微生态的实验室检查[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16(9):1156-11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