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工作中的护理心理学应用-

发表时间:2020/9/17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6月11期   作者:梁红叶
[导读] 探究急诊护理工作中选用护理心理学后取得的效果


梁红叶

(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北京100039)
摘要:目的探究急诊护理工作中选用护理心理学后取得的效果。方法探究资料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60例病人,依据数字表法平均划分为第一组与第二组,第一组给予常规护理,第二组在护理工作中有效应用护理心理学,且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经过相应护理后,相较于第一组,第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更优,P<0.05,说明在统计学上具备一定的意义。结论对于急诊科收治的病人来说,在护理工作中应用护理心理学,有利于提高急诊护理工作的质量,更好地满足急诊病人的需求,在临床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急诊护理工作;护理心理学;应用
引言
   现如今,医学不再停留在生物医学上,而是转变成生物、心理及社会医学模式,临床上急诊就诊的人数越来越多,由于急诊科病人的病情比较严重,存在比较复杂的心理变化,这就要求急诊护理人员在急诊护理工作中对病人的心理及其心理加以充分掌握,将护理心理学加以有效应用,从而提升急诊护理工作的质量。本文探究急诊护理工作中选用护理心理学后取得的效果,以下为相关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探究资料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60例病人,依据数字表法平均划分为第一组与第二组,第一组给予常规护理,第二组在护理工作中有效应用护理心理学。其中第一组男病人有18例,女病人有12例,岁数为18~76岁,平均岁数为(50±4.71)岁,第二组男患者有19例,女患者有11例,岁数为20~78岁,平均岁数为(52±4.88)岁。比较以上探究资料,可以发现P>0.05,在统计学上没有意义,具备可比性。
   1.2方法
   第一组给予常规护理。第二组在护理工作中有效应用护理心理学,主要内容为:①注重调节急诊护理人员的心理状态,要保证护理工作的质量,首先需要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工作心态,基于此,急诊科管理人员需要注重护理人员的心理状态,并提升其护理水平,促使其护理经验更加丰富,即管理人员需要主动与护理人员沟通交流,结合国内外先进的经验与方法,来制定科学合理地急诊科护理工作管理模式,并对护理人员心理咨询师、护理人员专业业务培训中心、护理人员娱乐活动中心等进行设置,并定期组织急诊科的护理人员开展适当的文体活动,以此来转移其注意力,调节其心理状态,并有效锻炼其身体素质。同时,急诊科管理人员需要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与教育,以此来提升其护理水平。在日常急诊科护理工作中,管理人员需要实时观察护理人员的心理状态,当其出现身心疲惫情况时,需要及时与其沟通,帮助其调整心理状态,鼓励护理人员说出自己遇到的困难和压力,并帮助其解决困难,使其压力得以减轻,从而确保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②护理人员应注重调节病人的心理状态,在急诊科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给予病人充分的尊重及足够的关心,认真对待每一位病人,尽可能地满足病人提出的需求。护理人员应当具备精湛娴熟的护理技术,在工作中树立良好的责任感,以此来让病人充分相信自己,愿意积极配合相关的治疗工作。同时,护理人员需要观察急诊病人的心理活动规律与特殊的心理表现,根据其心理情况,采取最佳的心理护理手段。作为一名合格的急诊护理人员,必须拥有真挚的同情心与高尚的道德感、熟练的护理技术、敏锐的观察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积极且稳定的情绪,这样才能够及时发现病人的不良心理情况,给予病人合理的心理疏导,保证病人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此外,虽然急诊病人的自我保护能力紊乱,但随着其疾病的康复,其不良应激反应越来越弱,对于这类病人,护理人员应与之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给予其温暖和信任,鼓励其平静情绪;由于急诊病人面临着生命的威胁,且身体遭受伤残,导致其出现紧张、恐惧、不安等不良情绪,心理处于高度应激状态,其非常渴望获得最及时的救治,所以护理人员需要给予病人及时有效的心理治疗,加强与病人家属的沟通,给予病人足够的关心,以此来促进急救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③心理疏导。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者沟通,在交流过程中了解患者的真实想法和心理状态,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并给予患者关心、鼓励和支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同时可以让患者通过深呼吸、听音乐、看报纸等自己喜欢的方式调节心理状态,从而让患者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④健康教育。在实施手术前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类型进行健康宣教,向患者介绍手术相关知识,让患者掌握手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需要配合的方式,并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医护人员等相关内容,避免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出现心理和生理上的不适感。同时也应该倾听患者的主诉,让患者将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说出来,了解患者对手术的顾虑,针对性地进行健康宣教,在此基础上让患者了解急诊手术的重要性以及我院实施这类手术治疗的安全性,让患者对急诊手术更具信心,提高其手术配合度。⑤家属及社会支持。护理人员应该做好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让其多陪伴和探视患者,并辅助护理人员更好地完成患者的护理与照顾,让患者感觉到温暖与安慰,从而更好地缓解患者的心理负担与压力,保证其以更好的心态接受手术治疗。
   1.3效果判断
   选择医院自制的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其护理满意程度进行评估,判断依据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总分共100分,超过85分可评定为病人对护理工作是满意的,60~85分可评定为病人对护理工作是基本满意的,60分以下可评定为病人对护理工作是不满意的,护理满意度=(满意+不满意)/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来对探究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利用(%)来表述计数资料,如果P<0.05,说明在统计学上具备一定的意义。
2结果
   经过相应护理后,相较于第一组,第二组的护理满意度更优,P<0.05,说明在统计学上具备一定的意义。见表1。


3讨论
   传统的急诊手术护理方案过多关注术前检查、准备以及术中相关操作,忽略了患者心理状态可能会对手术造成的影响,而心理护理干预是针对于患者心理状态实施的一种护理方案,其侧重点在于患者心理状态的调整以及良好情绪的保持,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运用。在为急诊手术患者实施护理服务的过程中心理护理干预可以通过心理疏导了解患者的真实心理状态,进行针对性的负性情绪缓解与疏导,让患者以更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而健康教育让患者掌握了更多有关于手术的知识,了解了手术的重要性、安全性,并掌握了手术操作的配合方法,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家庭与社会支持对于患者的手术配合度与积极性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由此可见心理护理干预是急诊手术患者的理想护理方法。
   本次探究中,经过相应护理后,相较于第一组,第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更优,P<0.05,说明在统计学上具备一定的意义。从而可知,对于急诊科收治的病人来说,在护理工作中应用护理心理学,有利于提高急诊护理工作的质量,更好地满足急诊病人的需求。
   综上所述,在急诊护理工作中有效应用护理心理学,可有效提升病人的护理满意程度,可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罗顺梅,陈蔓,奚平,敖国静,吴应涛,刘泽艳,杨丽君,吴丹丹.心理护理和舒适护理对创伤骨科急诊患者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9(02):190-191.
[2]常玉华.急诊手术病人心理状况与护理干预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9,10(04):80-81.
[3]栾倩千.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02):170.
[4]张秀团.急诊心理护理对急诊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9,38(02):143-1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