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大咯血介入术的整体护理模式及施行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20/9/17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6月11期   作者: 凌倩
[导读] 对肺结核大咯血介入术的整体护理模式及施行效果观察。


  凌倩
(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四川成都610061)
【摘要】目的:对肺结核大咯血介入术的整体护理模式及施行效果观察。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肺结核大咯血患者66例,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实施整体护理模式,并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指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在对肺结核大咯血患者进行护理时,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肺结核大咯血患者进行护理时,整体护理模式是一种有效的护理形式,能够优化患者的临床指标,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护理满意度,应该在临床上研究使用。
【关键词】肺结核;大咯血;介入术;整体护理模式

   肺结核是一种传染性疾病,致病菌是结核分枝杆菌,主要病变部位是肺组织、气管、支气管和胸膜部位。具有高发病率和高致死率的特点。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盗汗、胸痛等症状,常常伴随咯血现象,咯血量200~300ml/24h或大于100ml/次称为大咯血。若未及时发现进行就医,患者可能由于疾病累及其他器官感染,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生命健康有极大危害。为了让肺结核大咯血患者更好的进行治疗,可以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降低咯血窒息的风险[1-2]。本文是对肺结核大咯血介入术的整体护理模式及施行效果观察进行阐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随机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肺结核大咯血患者66例,均分为两组,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自愿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将其均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患者男17例,女16例,患者年龄为18~75岁,平均年龄为(46.50±4.00)岁,咯血时间1~16h,平均咯血时间(8.50±1.50)h;观察组患者男15例,女18例,患者年龄为20~76岁,平均年龄为(48.00±3.00)岁,咯血时间2~17h,平均咯血时间(9.50±1.00)h。两组肺结核大咯血患者的性别、年龄、咯血时间等一般资料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对比无意义。
   纳入标准:经过X线、CT、细菌学检查等相关检查确诊为肺结核大咯血患者;伴有不同程度胸痛、咳嗽、盗汗、低热等临床症状患者。
   排除标准:基本资料不全患者;有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合并恶性肿瘤患者;有精神系统疾病患者;不配合治疗患者。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包括采集基本信息,进行疾病知识普及,进行吸氧、输液等常规操作,监管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等。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实施整体护理模式,具体有术前护理:首先,根据患者知识文化水平为患者进行疾病知识宣讲,让患者对疾病有一定的了解,减少陌生恐惧感,其次,嘱咐患者注意事项,多以患者进行沟通,为患者答疑解惑,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积极配合治疗。最后,告知患者介入治疗具有手术切口小、安全性高、止血快、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并进行相关术前检查,包括血型、肝功能、试敏试验、术前禁食禁水4h等。


术中护理:准备好各种抢救物品,配合医生完成手术工作;为患者开放静脉通路连接心电仪器,密切关注患者各项生命体征;保持患者低流量给氧,保持呼吸道畅通。术后护理:术后患者需要绝对卧床休息24h,对于身体素质好的患者,术后24h就可在床上进行轻微活动,72h即可下床适当活动;关注患者切口有无渗血现象,观察术后咯血情况,若遇突发情况立即上报医生,与医生协力解决问题;嘱咐患者是少食多餐,清淡饮食,鼓励患者多饮水,有利于将体内的造影剂排除。
1.3 评价标准
   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指标和护理满意度。临床指标包括咯血停止时间和住院时间两项指标。护理满意度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项指标。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指标和护理满意度进行检测,其中临床指标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并进行t检验;护理满意度表示为(n%),作X2检验,两组数据组间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指标
   对照组患者的咯血停止时间为(9.85±2.43)d,观察组患者的咯血停止时间为(7.96±2.01)d。经过对比后,t值为3.4428,P值为0.0010(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5.26±2.79)d,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3.28±2.66)d。经过对比后,t值为2.9506,P值为0.0044(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
    对照组患者护理后非常满意的有6例,满意的有18例,不满意的有9例,护理满意度为72.72%(24/33);观察组患者护理后非常满意的有11例,满意的有20例,不满意的有2例,护理满意度为93.93%(31/33)。经过对比后,X2值为5.3455,P值为0.0207(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支杆菌感染引起的肺部疾病,具有传染性。主要传播方式是经空气传播。咯血是肺结核最严重的并发症,若没及时进行纠正,患者可能出现失血性休克,甚至发生窒息,威胁患者生命。所以,为了提高肺结核大咯血患者的生存质量,需要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整体护理是一个全面的护理形式,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优化患者临床指标[3]。本研究表明,在对肺结核大咯血患者进行护理时,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指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在对肺结核大咯血患者进行护理时,整体护理模式是一种有效的护理形式,能够优化患者的临床指标,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护理满意度,应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吉华,杨水秀,谭彩萍.集束化护理干预在肺结核大咯血介入术后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27):241-243.
[2]张立,麻燕莲,黄连飘.肺结核大咯血患者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50):153+194.
[3]赵德生. 介入治疗对肺结核病大咯血的疗效及短期再出血高危因素分析[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9, 47(01):49-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