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措施

发表时间:2020/9/17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4期   作者:姚胜高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态建设给予的重视度越来越高,但却忽略了水土保持,导致城市水土流失问题越来越严重,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绊脚石。
        身份证号码:45263119720710XXXX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态建设给予的重视度越来越高,但却忽略了水土保持,导致城市水土流失问题越来越严重,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绊脚石。
        关键词:城市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措施
        1 城市水土保持的概述、现状及目的
        1.1 城市水土保持的概述
        城市水土保持主要指的就是预防水资源或土壤出现流失现象,并对其展开一系列的保护、改善与充分利用,通过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土壤的生产能力,并以此为土壤起到一定程度的维护作用,还能够在真正意义上预防洪水、风沙与干旱等大自然所带来的灾难,从而将土壤与水资源在生态、社会、经济等多方面起到的效益作用完美发挥出来。此外,在全国开展城市水土保持,既可以为我国各个地区的生态环境起到一定程度的保障,还可以以此为我国发展的持续性提供支持帮助。
        1.2 城市水土保持的现状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与进步,使得各种先进技术的发展越发迅速,尤其是自大数据诞生之后,导致城市水土保持的所有领域开始出现较大的转变。现如今城市水土保持在信息化方面的建设已经开始有了雏形,在其中对于信息数据的收集、储存、标准要求、信息数据库与规章制度等,都已经开始逐渐构成并拥有一定的规模。而在建设信息化的城市水土保持时,最为重要的就是对于相关业务的信息数据,主要特点为在抛出管理发生意外时的重要地理信息。而在其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则是信息化服务,并不是根据位置所展开的地理信息服务(较为传统的GIS),通过对离地要素所展开全面分析的信息化服务。
        1.3 城市水土保持的目的
        生态环境恶化已成为影响人类生存的重要因素之一,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近年来水利快速发展对生态治理欠账较多,越演越烈的生态环境危机又暴露出水利工程对环境这个新问题应对不足。常规的硬化工程在发挥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大程度的负面影响,造成了河流水域生态系统与环境的急剧恶化,产生了日趋严重的生态问题。因此,现代城市水土保持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水利建设要结合生态建设,生态水利是发展的必然趋势,生态恢复治理方案的设计理念是以生态水利为基础。但在工程建设中出现的大量裸露边坡,这时就需要针对工程防护与生态绿化进行处理,从根本上确保可以有效降低因工程建设造成水土流失的情况出现,从而达到防止边坡破坏、水土流失、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目的。
        2 城市水土保持措施分析
        2.1 重视城市土地规划工作
        在开展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城市土地利用情况进行合理规划以及安排。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要根据水土保持的相关法律法规,坚持水土保持的相关要求以及原则,开展城市各项开发建设活动。除此之外,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如果对城市的土地利用情况没有进行科学合理规划,会严重影响原有水系的稳定性,例如在城市用地日益紧张的情况下,一些城市为了扩大城市的土地利用空间,将原有的河湖水系进行填埋、占用,导致城市土地丧失调蓄雨洪、调节水循环的功能,使雨水资源成为城市洪涝灾害的原因。例如在某个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逢雨必涝情况,主要的原因就是大量湖泊被填,在过去的近三十年中,建设总面积增加200km2,但是湖泊面积减少230km2左右。对湖泊进行填埋后,主要是以房产开发为主进行利用。这种方式严重破坏了城市本身的生态循环系统,导致城市的生态功能被破坏,影响城市生态环境的稳定性与协调性。


        2.2 加大水土保持宣传教育
        现阶段,在城市水土保持工作中存在的另一个主要问题是人们对水土保持工作不够重视,对水土保持的认识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没有强烈的水土保持意识。这就需要相关的部门充分利用当前新媒体平台以及各种宣传教育平台,加强城市水土流失危害的宣传,同时强化人们对水土保持重要性的认识以及了解,才能够增强人们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意识。例如,充分利用当地政府部门的宣传平台,开展“防治水土流失,促进城市长远发展”等主题活动,引导人民群众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增强人民群众参与城市水土保持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这样能够在极大限度上提高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的效率以及质量。
        2.3 健全水土保持法律法规
        在城市水土保持过程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并没有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为城市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可靠的保障。为了保证水土保持工作能够贯彻落实,需要对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进行健全。这是保证城市水土工作顺利实施的重要基础。我国很多城市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时,都已经根据地方的具体特点制定了水土保持条例或者实施办法,很多地级城市也根据我国相关的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制定了与城市发展实际相契合的地方性法律以及规范性文件。这些法律文件都能够为城市水土保持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在对法律法规体系进行健全的过程中,要重视提高城市水土管理和监督队伍的专业素质以及综合能力,在对城市水土保持工作进行监督的过程中,要开展严格全面的调查工作,保证能够对城市水土流失的具体情况有了解和掌握后,制定科学合理的水土保持政策法规,确保政策法规能够为水土保持工作提供指导。与此同时,要坚持以预防为主的水土保持方针,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治理的原则,严格落实水土保持相关制度,强化对水土保持工作的监督以及验收工作。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控制人为导致的水土流失情况。
        2.4 合理布置植物景观
        在开展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的过程中,要根据城市发展过程中水土流失的具体特点以及水土流失的严重程度,综合考虑工程措施以及植物措施进行结合的方法,提高水土保持工作的效果。工程措施的主要特点是速效性以及控制性,而植物措施的主要特点是持续性以及生态性。在对城市水土流失进行治理的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排水、沉沙、土地整治等综合措施对水土流失进行有效控制。而在建筑材料开采场地需要设置挡渣墙,防止弃渣流失。这些工程防治措施能够有效对水土流失进行快速控制。但是并不利于当地生态环境的恢复工作。因此,在利用工程措施进行水土保持工作时,要重视对植物景观的合理布置。可以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的树种和草种,增加城市绿地面积,以植物绿地对城市的生态环境系统进行调节,提高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的生态性以及持续性,有利于恢复城市的生态环境系统。
        2.5 加大力度宣传城市水土保持,强化全社会的水土保持意识
        保护水土资源,从本质上就是在保护人类。但是,要将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做到位,就一定要获取到整个社会以及人民的理解,号召其参与其中。同时,要强化大众的国策意识与水土保持法律意识,这是将城市水土保持工作做到位的重要条件。所以,要提高对所有宣传工具的利用率,综合运用多元化的宣传手段,向全社会人民尤其是开发建设单位以及各级领导积极地推广宣传城市水土保持的意义及必要性,广泛宣导水土保持法律法规,提升全民的水土保持意识,创设优质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环境。
        结束语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城市也在面临着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并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并在不断的探索中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参考文献:
        [1]何玉宇.城市水土保持的新机遇与新对策[J].工程技术研究,2019,4(18):241-242.
        [2]胡利强,詹锐生,程中秋.新时期城市水土保持工作思考[J].亚热带水土保持,2017,29(01):34-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