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教学效果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一项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本文以高职院校教学效果评价为依托,研究了教学效果评价的意义;构建了现代化教学效果的评价体系;分析了高职院校教学效果评价未来发展方向。以期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效果评价,为高职院校树立科学的教育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提高学生的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效果评价,评价体系
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学习一种职业能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从而培养技能型、实用型高级人才为目的的教育。与本科教育不同,高职教育承担着培养和造就专门人才的重任,它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培养实用型人才,突出能力为本位,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多样的进行专业课程教学效果评价可以促进学生对实践课程的学习,从而有助于提升学生入职后的未来规划。进行多元化的教学效果评价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基本技能的提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开展教学效果评价的意义
1.1 教学效果评价结果可为学生学习情况提供反馈
通过教学效果评价,学生可以有机会了解自己学会了什么,学习的程度如何,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是比其他同学学得好,还是比其他同学学得差。教学效果评价作为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1.2 为教师提供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教师利用评价的结果可以明了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教学活动中使用的方式是否有效,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学习状况,从而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思和改善自己的教学计划与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教学效果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的,如果评价后的学习结果与预期的教学目标相符,表明教师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师的教学方法是成功的。如果评价后学生的学习结果与预期的教学目标不相符,那么教师必须重新考虑教学目标的适当性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考虑如何进一步改进教学。
1.3 为教学管理提供可靠依据
教学评价反映着教师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可以为教学管理提供比较可靠的依据,也为学校的人事决策提供依据。另外,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可为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水平提供证明,并成为选拔与淘汰、升留级、是否毕业等决策的依据。
1.4 利于实现教学过程的科学化,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学过程的科学化即要遵循教学规律进行教学。定期对教学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能够揭示哪些做法符合规律,哪些做法违背规律,教学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达到程度如何。这有利于调整教学过程,促进教学过程科学化。
1.5 有利于端正教学思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效果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对教学进行全面检查,并予以价值上的判断。它的目的不在于区分学生学业成绩的等级差别,而在于测评每个学生对教学目标的达到程度。除对学生的成绩进行判断外,还要评价学生的性格特点、行为习惯、身体素质等方面的情况,因而有利于社会、家庭、学校对教育价值的认识,克服目前存在的只重智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价值观念,更好地对学生实施全面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检验教学实验的成败,可以对新旧教材、教法等作出比较性判断。此外,教材、教具的开发,课程设置和师资素质的调查,学生能力的研究,都离不开教学质量评价的帮助,教学评价已成为教育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工具。
2 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建立健全多角度、多层次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是抓好高职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2.1 学生接受、理解和掌握课堂教育内容的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它主要包括:知识理解与掌握的程度,难点领悟突破程度、疑惑破释程度;知识拓宽加深程度;知识到方法的转化程度;课程的及格率、良好率、优秀率及其提高情况等。
2.2 学生思维、学识进步评价指标体系
以学期或学年为单位测试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程度,思维方法的改进和充实程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指导学生查阅参考资料的新知识新信息的数量、质量及其结合状况等。
2.3 学生职业技能掌握情况的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掌握职业技术技能的种类数和熟练程度,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所获得的奖项和等级,学生因教师培养训练而获得的职业从业资格证书的数量。学生对职业和行业企业的了解程度等。
3 教学效果评价的发展方向
3.1 由传统知识、技能考核单一取向,向全面评价多元化发展
传统课堂教学评价受传统考试内容、方式的影响,偏重于知识技能的教与学的训练。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认为,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是评价者(教师)与被评价者(学生)共同构建的多元价值判断过程。在评价情景中,评价者和被评价者都是评价的主体,被评价者是评价情景中的内部人员,而不是客体。因而,主体取向评价强调参与者的交互驱动,强调评价是一种民主参与、协商和交往的过程,主张质的评价。 应该说,它体现了课堂教学评价的时代精神。
3.2 评价功能由侧重甄别转向侧重发展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在理念上并不否定评价功能,在实际操作中,更多的是为选拔和甄别服务,背离了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现代教育评价认为,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课堂教学实践。在不排除检查、选拔、甄别的功能外,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反馈调节、反思总结、展示激励与积极导向的功能。
3.3 评价方式由侧重量化转向量化与质性评价统一结合
目前常采用的量化评价方式,具有简明、精确的特点,能减少人的主观推论。更为重要的是数量能用现代统计工具加以处理,便于掌握和应用,与追求对被评价对象的有效控制和改进相适应。然而,对教育而言,就课堂教学为例,量化的评价方式会把复杂而又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过程简单化。它无法从本质上保证课堂教学的客观性,而往往把课堂教学中最本质的、最根本的内容丢失。教师的创意发展活力收到抑制,课堂教学的丰富性、灵活性被拘泥于格式化中。而质性评价是对量化评价的反思和革新。在质性评价的内涵上应该包括量化,通过事例,使评价更为完整科学,更为全面反映课堂教学的全部内涵和全部意义,以符合高职教育中课程改革及项目化教学的目的。
结语
总之,在教学评价效果理论的基础上,构建高职院校项目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区别于传统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价。我们要更加重视教学过程的评估,并以促进学生和教师的持续发展为目的。评价需要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通过使用一定的方法,取得对项目课程实施中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全面评价。
参考文献:
[1]杨荣旨.项目化课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现代职业教育,2017.
[2]杨国华.职业学校教学质量控制与评价的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0(10):28-30.
本论文为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重点课题项目《测绘专业群校企产教深度融合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编号:GZB1319039)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