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井下作业安全事故防范分析

发表时间:2020/9/17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5期   作者:肖丽娜
[导读] 摘要:众所周知,石油井下作业大都是在野外进行,施工条件十分艰苦,而且所涉及到的施工工艺也十分复杂,在加上石油、天然气等自身易燃、易爆的特点,更是给井下施工人员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
        身份证号:13043419840428XXXX
        摘要:众所周知,石油井下作业大都是在野外进行,施工条件十分艰苦,而且所涉及到的施工工艺也十分复杂,在加上石油、天然气等自身易燃、易爆的特点,更是给井下施工人员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
        关键词:石油;井下作业;安全事故;防范措施
        1 石油井下作业分析
        在石油行业,工作人员进行地下作业基本都涉及复杂的施工程序和施工技术,对于一些专业仪器,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操作技术水平。结合石油建设现状,在进行地下作业过程中一般都是以“班组”为单位。从整体上看,施工具有流动性强、分散性大、时间不稳定等特点,在施工管理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从施工技术角度来看,石油开采涉及钻井、修井、油井维护等作业过程,其中安装、施工、油管等都是事故高发阶段。鉴于以上内容,以现有形式进行地下施工,必须加强安全管理。
        2 油田井下作业施工中安全事故分析
        2.1 物体打击
        在石油井下时经常会出现落石、材料等物体坠落问题,如果井下工作人员不幸被这些物体砸中,会给自己生命安全带来巨大影响,严重者会造成人员伤亡。出现这种问题主要是由于人为因素,比如,在作业之前没有对刹车系统进行检验,导致施工过程中刹车失灵;提升系统没有进行检查,高负荷时导致绳索断裂;工作人员操作失误,违规操作,导致顿钻、顶天车事故等等。物体打击对井下工作人员生命造成的伤害是非常大的,所以,首先要做好预防物体打击事故的发生,确保井下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2.2 机械设备伤害
        在井下施工往往会涉及到很多种类机械设备的使用,而机械设备的操作不当会直接导致机械设备伤害事故的发生。比如,机械设备未按照规定使用,使用相关流程混乱,导致机械伤人事故的发生;电力设备错误使用电力电源,导致工作人员触电;电力设备老化,发生漏电事故;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没有安全使用电路,严重时会导致爆炸事故等等,机械设备事故严重时也会给施工人员带来巨大的生命与财产损失。
        2.3 高压事故
        高压作业都是在压力非常高的环境下进行的,比如封堵、压裂一级气井等,管道、管柱、井口设备等在高压的作用下,非常容易出现事故,如果没有做好试压、检验、固定等工作,也将直接导致事故的发生。
        3 石油井下事故安全防范措施
        3.1 建立落实井下作业安全生产措施
        (1)做好巡护线管理,及时察觉并发现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进而采取相应的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别人伤害。(2)预防为主,“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事故发生以后及时采取挽救措施,追究责任,虽然是十分有必要,但是对于工作人员来讲,一旦身体受到严重伤害,或者失去生命,就不可能在改变了,将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因此,要强调预防为主。(3)综合治理,将事故安全隐患最大限度地去降低,主动排查各类安全隐患,不能等付出巨大代价以后再去改进工作。安全生产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公共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要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从教育培训、立法规范、内部管理,以及追究事故责任等方面着手,解决影响制约安全生产的历史性、深层次问题,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因此,“综合治理”必须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3.2 做好基础安全管理工作
        (1)井下作业施工之前,要有针对性地、全面、具体做好井下作业编制工作,并且按照施工组织要求进行审核、审批。(2)施工之前要对施工人员做好安全培训工作。尤其是对特殊作业人员更要加强安全培训工作。同时进行安全措施、危险告知等技术交底工作,并经负责人同意签字后方可执行。(3)特殊工种人员必须持有效证件上岗,现场施工人员必须正确佩戴劳保防护用品。(4)掌握电力设备检测及漏点修补情况,杂散电流分布情况,检测、分析、判断电压、流量、电流、电阻、电流密度、埋深等值。进而判断管道、设备是否处于正常运行状态。(5)掌握泄压阀、压力表、电流表、流量计、可燃气体报警器、防雷设施等的检定情况。(6)检测油气的浓度,准确划定警戒区的范围,决定是否允许动火、是否允许使用非防爆电器等。建立扩音器用于统一指挥、调度。搭建帐篷用于临时休息、遮荫蔽雨雪等,为打持久战做准备。
        3.3 加强井下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
        (1)在井下施工作业中,所使用的照明工具、电气设备等必须符合防爆规定,同时进行强制通风。另外在井下施工中,需要现场设置安全监护人,监护人应佩带便携式可燃气体报警仪,随时进行监测,当可燃气体报警仪报警时,必须立即组织作业人员撤离,从而更好的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2)现场配电箱及用电设备应按规定进行接地,垂直接地体应采用角钢、钢管或圆钢等,不得采用螺纹钢材。防爆区域内使用的临时电源、电气元件等也必须满足防爆要求。临时用电线路不能直接暴露在外面,不能受潮浸水,电缆接头必须做好绝缘包扎工作。(3)起重机械操作人员必须按照指挥信号进行操作。当起重臂、吊钩或吊物下面有人,或吊物上有人、浮置物时不得进行起重操作;严禁超载,严禁起吊重量不清的物品和埋置物体。
        3.4 监管体系的标准化建设
        石油施工企业应结合具体的法律法规,在企业内部建立一套完整规范的监理体系。这是因为建立健全规范的管理制度,可以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的频率,保障地下石油作业的安全,保障中国的天然能源,保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建立规范的企业发展监督体系,是企业落实安全责任的基础,是企业在当前社会经济改革潮流中立足的基础。根据我国石油企业运行状态和具体条件的分析,在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的标准化监督系统过程中,油田相关企业需要积极大量引进专业管理人才,因为我国钻井工作时间早,在石油工业的整个开发过程,受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较大,面对时代的发展,在观念转变上要及时引入新鲜血液。因此,在招聘管理人才,企业应严格把控应聘人员的资质,同时为有关人员提供完善的薪酬体系和福利待遇,并结合员工的个人发展意图提供合适的工作岗位,同时,定期与国内外先进的组织学习交流,为青年管理工作者提供学习的平台,促进其成长和发展。此外,结合现代科技的进步,企业应及时搭建安全网平台,利用现代高科技对企业建设进行智能监控。网络管理平台借助先进技术可以实现对井下施工全过程的实时监控,结合各种数据信息的实时变化,合理预测施工风险,及时发出安全警报,为一线人员提供安全保障。
        4 结束语
        总之,石油开采井下作业存在很高的风险,并且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会造成大量人力、物力以及资源的损失,对工作人员生命也将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必须完善井下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全面加强安全管理,从根源上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 孙越. 石油井下作业安全事故分析及防范对策[J]. 中国化工贸易, 2017, 9(002):20.
        [2] 刘双毅. 浅议石油井下作业安全事故分析及对策[J].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8, 000(001):269-270.
        [3] 刘一天. 油田井下作业生产安全事故与控制[J].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9, 000(005):253-253.
        [4] 彭辉, 王虎军, 张峰. 井下作业安全事故分析及对策探讨[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8, 038(021):100-101.
        [5] 鲁东晓. 石油井下作业安全事故及对策研究[J]. 中国化工贸易, 2018, 010(015):2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