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蜀兴益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结合实际,对市政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进行分析。首先对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前的材料准备工作内容进行探讨,其次在分析混泥土道路施工准备内容的基础上,详细的探讨了市政道路水泥混凝土技术的应用过程,希望论述之后可以给相关工程人员提供一些参考,从而促进我国市政道路项目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市政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分析
引言
水泥混凝土在现代城市道路路面结构中极为常见,由于其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不良影响,因此一旦出现病害必定会对道路的正常运行造成严重的阻碍。由此可见,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的保障对于维护城市道路通畅运行的重要作用。
1.市政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分析
1.1施工前的建材验收阶段
市政道路的性能高低很大程度上是由所采用的水泥所决定,因此其质量务必要处在既定的标准之内。前期进行水泥采购以及进场施工使用时都应经过严格的质量检验,与此同时还应对其品种和物理力学性能等进行认真核对,以确保其与既定施工环境的保持协调。水泥混凝土施工集料的含杂质程度应经过精细的检验,其中的砂和石子的体积一般应达到混凝土总体积的70%以上,不仅如此还应保证集料质量达到既定的技术标准。就我国当前针对水泥混泥土路面施工材料的检验来看,集料中的泥以及有机质等含量的检验往往被放在突出位置,只有将其质量控制在既定标准内,才能切实地保障水泥混凝土集料处在最佳的施工效果。
1.2水泥混凝土道路施工准备阶
(1)正式施工之前,应首先选定适宜的水泥材料的处理场地,以确保整个的材料处理以及施工的稳定高效,同时还应保证施工材料质量的达标。
(2)施工之前也应将水泥混凝土的配比方案确定下来,以切实地保障混凝土材料质量的稳定高效。
(3)混凝土路面摊铺之前应首先确定路基的稳定,路基的宽度以及坡度和标高等都应经过科学精细的测量,只有确定达到既定的技术施工标准后才可进行后续的施工。如有不达标的情况,应立即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整修。以为整个施工稳定高效地推进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4)施工之前针对临时水准点实施布设也应高度重视,这点应与具体的施工路线等保持一致,以为后续的有关施工提供切实的保障。另外,具体进行施工过程中的纠错和调整也应有序进行,以切实地保障整个施工过程的严谨精细。
(5)已经处理完成的路基或调平层上存在的杂物应及时清理干净,与此同时还应保证施工模板得到稳固支立,一般应使其高度与路面保持齐平。
1.3水泥混凝土混合材料的制备阶段
对于水泥混凝土道路的施工来说,要想使其达到既定的施工效果,相应的配合比务必要达到既定的标准,各类原料进行配比之前都应经过精细的计算,尤其是是其中水含量的测定。由于天气或是其他影响因素的存在,进而使得各类原料的配合比难免会与既定的标准存在一定的偏差,这点应视具体的情况做出适当地调整,从而切实地保障混凝土施工过程的稳定高效。
1.4材料的运输阶段
对于混合料材料的运输来说,手推车和翻斗车以及自卸汽车等应做出科学地调配,且应视具体的运输距离和特定环境做出适当地选择,从而切实地保障原料运输的科学与稳定。需要注意的是,混凝土运输过程中务必要保证车厢处于密封状态,以免出现漏浆和水分流失的不良情况,与此同时还应针对材料可能出现的离析实施精准性的防控。天气炎热条件下,运输时应给予车辆一定的遮挡和防护,以减少水分的散失。不同季节下的运输也应做出特定的设计,夏季条件下一般应控制在30min以内,冬季处在60~90min比较适宜,同时冬季条件下还应落实好必要的保温部署。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每日完成运输以后都应对运输车辆以及运载工具实施清洗,以方便后续运输工作的稳步实施。并且在运输的过程中还需要做好运输距离的控制,从而保证运输距离缩短,能够提高混凝土的应用质量,减少混凝土离析问题出现。
1.5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铺设阶段
对于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铺设来说,一般是将材料直接倾倒在路面施工槽中,随后再对其进行找补和完善,如有出现离析则应对其进行重新搅拌。路面铺设的过程中,一般应采用大铁耙将混凝土材料打散,而后使用铲子和刮子将其中的砂浆捣出,以免对后续的铺设施工造成不良影响。需要注意的是,松散混凝土的铺设高度应高于路面模板设计高度10%左右,针对楼面的浇筑应保证连续稳定,如有中断,时间较短仍可继续进行。
对于停顿时间较长或是超过规定路面浇筑停止的时间,为避免对正常的施工造成不良影响,应为施工路面预留裂缝。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通常都会插入振捣棒,其作用半径一般处在300~400mm的范围内,为了确保其施工过程的稳定高效,移动区间应控制在作用范围半径的1.5倍。其作用的时间通常应控制在20~30s之间,每个部位的作用时间则应处在25~40s范围内。当然具体时间的控制,应与现实的施工环境等保持一致。
1.6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的伸缩缝
施工过程中为了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的稳定与高效,通常都会设置伸缩缝,以确保路面膨胀压力处在既定的技术标准内。一般其间距应控制在6m以内,缝隙的宽度不得大于20mm,与此同时还应对缝隙实施填充,以确保其结构的稳定与坚实。对于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浇筑来说,其中涉及到的间歇性留缝,具体实施可一并留设伸缩缝,如不能一并实施,可参考以下方式予以处理:
(1)对于水泥混凝土路面浇筑未超过规定时间的情况,可将新的混凝土浇筑在先前的混凝土之上,进而在振捣施工基础上使前后混凝土融为一体;
(2)对于超过浇筑规定时间的情况,则应在混凝土强度超过1.2N/mm时才可继续以上的施工,这样所达到的效果才会更为稳定高效;
(3)在已经硬化的混凝土路面上进行浇筑之前,应首先实施清理和湿润,尤其是钢筋上存在的油污和砂浆等都应清理彻底。值得注意的是在伸缩缝处理施工的时候,需要对施工面进行处理之后,再进行伸缩缝的相关处理,从而保证整体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得到提高。
1.7水泥混凝土的收水抹面及拉毛阶段
对于水泥混凝土路面来说,要想确保其平整度和粗糙度以及耐磨性等的稳定,就应切实地保障其具体施工过程中收水抹面和拉毛操作的合理控制,而在具体操作之前务必要对路面裂缝以及砂浆等清理干净。对于这部分的施工来说,通常都会采用小型的抹面机实施,初步操作应在混凝土路面整平10min后进行,这样的等待在冬季条件下则应适当延长。这部分的施工完成以后,如果路面能够按下2mm左右的深度即可进行拉毛处理,其深度通常应控制在1、2mm左右,方向以顺应横坡操作为准,且整个的操作不得有停顿,以免对路面的美观性以及后续运行造成不良影响。
2.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的养护阶段
完成水泥混凝土施工且用手指按压无痕迹以后,即可对其覆盖湿布或是湿草垫实施养护,以确保其湿度处在稳定的标准内。与此同时,还应每天对其进行洒水养护,切忌将水直接喷洒在路面上。通常来看,当水泥混凝土施工路面强度达到既定强度的80%以上即可通车,但应对其进行至少三天的洒水养护。
3.结语
由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尽管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在当下的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经常用到,但不同条件下的施工部署却有着特定的形式,因此其中涉及到的原材料以及技术等的操作都应确保精细严格,只有将这些关键的部分予以科学严谨地控制,才能切实地保障市政道路水泥混凝土施工的稳定与高效。
参考文献:
[1]邢凤霞,栗晓明.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处理及道路改造施工方法浅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16).159-160.
[2]张雪莲.浅谈市政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3).64.
[3]李承,马书刚.浅谈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4).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