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研究 冯厦

发表时间:2020/9/17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4期   作者:冯厦
[导读] 摘要:现代建筑行业中工程造价一直是重要环节之一,要想做好工程造价管理,有必要将工程造价精细化划分,进而让工程中的每一个过程都有迹可循,有理可依,基于BIM技术,完成对整个工程的数字建模,做好开始阶段的精细化建模,将所有预算信息统一录入进去,同时在施工阶段精细化处理,将周期内的施工建设与预期对照分析,做好成本与进度控制,让实际施工更加符合施工计划标准,进而更好的控制工程造价,可以说BIM技术在工程造
        广西永德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  广西南宁  530022
        摘要:现代建筑行业中工程造价一直是重要环节之一,要想做好工程造价管理,有必要将工程造价精细化划分,进而让工程中的每一个过程都有迹可循,有理可依,基于BIM技术,完成对整个工程的数字建模,做好开始阶段的精细化建模,将所有预算信息统一录入进去,同时在施工阶段精细化处理,将周期内的施工建设与预期对照分析,做好成本与进度控制,让实际施工更加符合施工计划标准,进而更好的控制工程造价,可以说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意义重大。
        关键词:BIM技术;工程造价精细化
        引言:
        BIM技术即建筑信息建模,首先,建模的外形是建筑物的整体样貌,其次,建模的内涵是将建设的所有信息统一收录进建模之中,施工单位通过将建筑信息模型放大,能看到内部构造的所有标注信息,甚至精细到每一块螺丝的使用,等于说模拟了一遍建筑工程的全过程,拥有这个参考物,施工会更加顺利,对于工程造价的控制也就能做到精细化管理。
        一、选题综述
        (一)BIM技术
        BIM技术是建筑信息模型的英文缩写,是将一个建筑物的所有信息汇集在一起而构建的模型,里面详细表述了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的设计理念与施工计划,是整个工程设计的数据化体现,外表形式是建筑建成后的形状,内在却是每一处信息的标注,信息非常详尽,在使用时,使用者将建筑信息模型放大或缩小,对当前建筑信息就有了更直观的了解,同时建筑的所有信息,甚至一个角落的一颗螺丝的选用,都会有具体的标注,这样一个系统化的建筑模型,能够帮助施工单位更好地开展施工,有利于施工过程中合理规划施工阶段性周期,观察实际施工与建筑信息模型的差异点,督促施工,有着极强的效用。
        建筑信息模型的应用应该贯彻在一个建筑工程的全过程,首先在招标投阶段,投标单位根据招标要求绘制建筑信息模型,建筑信息模型的详细、精良与否,直接决定招标是否顺利[1];其次,在拿下招标项目之后,招标单位,中标单位(施工方),设计单位或其他利益方可以共同参与制作更详细的建筑信息模型,设计单位根据建筑信息模型设计出施工图纸,施工单位确定下工期和施工计划,要分清施工图纸和建筑信息建模绘制的三维渲染图的区别,前者较为分散,后者较为整体,前者是方法,后者是目的,设计图纸是工艺,而建筑信息模型则是材料选取及整体规划;最后,在施工阶段,根据设计图纸和建筑信息模型进行科学施工,两者相配合才能让施工顺利进行,设计图纸的衔接段因为标注单位不同、图纸不连接、抽象性强等特点,很有可能让施工人员无法理解,这时候借助建筑信息模型,就能够有更好的理解。
        (二)工程造价
        工程造价一般而言有两方面含义,第一方面工程造价是一项工程在初期展开的预算,三要素为“量”、“价”、“费”,核心内容是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预算等等,可以将其简单理解为施工单位对某一工程的自我预算,预算建设这一工程是否有利可图、效益如何,同时也是对外界的展示,有助于招标单位在很多的投标单位中筛选出满意的一家,有助于社会与国家方面对工程的监管。第二方面则是在施工过程中,建设在生产和使用中消耗的各种费用的总和,也就是具体量、价、费的实际综合,随着现代社会工程施工情况变得越来越复杂,合同关系、劳动关系越来越多元,工程量、预算、施工人员、材料选配等等,都是影响工程实际造价的因素,种种因素堆叠在一起,让施工数据变得非常庞杂,成本总是在不经意间就已经流失,最后结算的时候,会发现造价严重超额超纲,而现代社会越来越先进,自动化、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已经能够实现对工程造价的精细化管理,做好周期内的建设信息收集,帮助施工单位更好地进行成本管理,意义重大。
        总结来说,可以看出BIM技术的应用和工程造价有非常大的联系,依据BIM技术,做好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是施工单位合理控制成本的实际需求,也是科技发展至今在建筑领域的体现与应用。


        二、BIM技术应用在工程造价上的精细化管理
        (一)加强BIM技术应用,构建完善的建筑信息模型[2]
        首先,从招投标阶段就开始需要构建建筑信息模型,招标单位所提出的招标内容,即是对建筑物建成后的期望,投标单位合理解读招标内容,构建较为完整的建筑信息模型,要将建筑中的所有预算信息添加进去,双方达成协议,确定合同价款,实现双赢局面;另外,在中标之后,招标单位可能提出更详细的建设要求,招标单位和投标单位(施工单位)认真对待建筑信息建模和工程造价事项,包含设计单位或其他利益方一起,核查详实的建筑信息模型,公正维护各自利益,确保信息的完整,构建完善的建筑信息模型,将所有的建筑信息预算录入其中,每一段工程、每一处管道,甚至每一刻螺丝所选取的材料是什么都要精确合理,事实上,构建完善的建筑信息模型的过程,就是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的过程,通过建筑信息模型,所有的材料、所有的材料造价都将有迹可循,数据粒度处理能力达到了构件级。
        (二)加强前期设计规划,精细化划分
        依托于精细化的建筑信心模型,在施工前期可以设计出更精细的图纸,制定更精细的施工计划,BIM技构建的三维数字建筑模型,为设计师、水电工程设计师等提供了模拟和计划的基础,设计的时候展开合理的成本预算和计划管理,需要多少施工人员、具体多长工期、施工周期如何精确划分、某一施工周期内进度如何安排、周期内材料的分配等,在施工前期设计好施工进度安排、材料的选配、人员的分配等等,运用精细化的思维做出精细化的施工计划,为接下来的施工提供精细化的数据支持,将所有建设周期在建筑信息模型上模拟一遍,之后,施工管理会得心应手的多,最终让实际工程造价和预算造价尽可能贴合,这就是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的意义所在。
        (三)施工阶段做好实时信息收集
        在施工中,单靠施工图纸是不足的,还要借助于建筑信息模型,在细节处理时,将建筑信息模型放大,能看到模型中的更多细节,两者协同配合,才能有效完成建筑施工,依托于建筑信息模型,施工精细处的管线位置,每一个构件样子,每一个零件的大小尺寸标准、规格型号等,都有迹可循[3],切实按照建筑信息模型上的标注进行精细化施工,保证材料分配到位,保证工期内的预计工作全部完成,再之后,将实际施工信息实时收集汇总,上报给相关管理人员,由管理人员对照当前的施工进展和工程设计进度计划表,寻找差异点,分析可能出现的工期延缓或者提前完成出现的原因,是否因为开始的设计出现问题,对于施工计划方面的问题,要及时更改施工计划,保持施工计划的最优性,有了BIM技术绘制的三维信息模型,能够更好的做到这一点。
        (四)做好施工管理控制
        施工管理控制是工程造价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包含有施工质量、安全、进度、成本控制等多个方面,做好施工精细化管理,确保施工按照施工计划进行,整合各方面的施工数据,持续了解当前施工进度,与工程设计进度计划表进行比对,就能知道是否出现问题,问题又出在哪里,而具体的施工管理策略首先需要明确责任人制度,将不同的责任人明白自己身上的职责与义务所在,进而为施工现场提供技术知道,其次,要建立精细的分区域分级别监管制度,无规矩不成方圆,精细化的监督之下,才能最大程度减少成本的损耗,把每一个材料的成本与造价都精细化管理,结合建筑信息模型,做到全方面的把控,更有利于施工管理,最终工程造价的呈现也会是精细化的数据记录,工程实际造价也会最大程度贴合预算造价[4]。
        (五)核算阶段结合BIM技术精确核算
        在工程完结或邻近完结的核算阶段,在过往的建设过程中收集了不少建筑数据,将建筑数据和建筑信息模型比对,充分发挥信息系统的优势,对工程量、价、费,进行统一核算,签证等材料确保其有效性,进而确定数据的准确性,为工程建设画上句号,同时更好的向社会和招标单位回报工程建设情况。事实上,在建设中,BIM技术就可以提供建设的模拟运行,相互对照查看,能有效了解工程一系列情况,对工程有更详尽的了解。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建筑信息建模,能够更直观的了解建筑物的预测外形,也能够了解到其内在的所有信息,甚至精确到每一个零件的大小格式,对工程建设的意义重大,BIM技术作用于工程建设的前中后期,和工程造价有一定重叠,基于BIM技术,能更让工程造价更加精细化管理,结合上述建议,让施工顺利进行,让工程造价对控制,尽可能接近预算造价,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邹军令.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研究[J].门窗,2017(7).
        [2]马燕.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8,No.488(03):32-33.
        [3]王海军.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研究[J].建筑知识,2017,v.37;No.277(18):185-186.
        [4]夏珊珊,甘霖.基于BIM的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No.524(15):1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