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华冶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 100176
摘要:现阶段,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升,社会大众对建筑工程质量的关注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由于现今建筑企业以及施工单位对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管理不重视,这导致其管理水平不高,极大地制约了建筑工程的后续发展。对此,本文对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管理现状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其中所存在的问题,最后总结了相应的施工技术管理措施,以期可以为建筑企业以及施工单位的后续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管理措施
引言:
在现今建筑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中,建筑企业为了保证整个施工工作的水平,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开始应用深基坑支护技术。但由于建筑企业以及施工单位对深基坑支护技术的认识还不全面,这使得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应用效果较差。要实现其价值,就需要建筑企业以及施工单位加强施工技术管理,这可以在保证建筑工程顺利发展的同时,维护社会的稳定。
1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管理现状
1.1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现状
在建筑企业的实际运行过程中,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技术包括了多种类型施工技术,由于各项施工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所需条件不一,这使得施工单位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难以合理选择满足实际施工标准的技术,施工技术的不完善也导致建筑工程质量水平一直难以得到提升。实际上,由于现今大部分施工单位施工技术不完善,在施工过程中应用的施工技术为钢板支护技术,其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尽管可以保证边坡支护的稳定性,但由于其自身特性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对建筑物基坑周围环境造成伤害的现象,这不仅会阻碍整个建筑工程施工工作的开展,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建筑企业以及施工单位的后续运行。
1.2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深基坑支护问题
由于建筑工程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往往都是在外部环境中施工,整个建筑工程内容较多,且工序较为复杂,这就导致施工过程中很可能出现深基坑支护施工问题。在实际的施工技术管理过程中,由于相关工作人员对施工现场的综合情况掌握程度不高,这就导致其难以意识到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会由于环境、天气、地质等因素的影响,致使深基坑支护问题较为严重,而相关施工人员也没有按照规范标准去进行施工,这就导致深基坑支护结构的承受能力不强,这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与水平,从而阻碍了整个建筑工程的开展。
1.3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管理不到位
为了使深基坑支护技术的作用在建筑工程中得到最大化发挥,相应的建筑企业以及施工单位就需要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注重施工技术管理,以此才可以确保坑基的质量。但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由于建筑企业以及施工单位对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视程度不深,并未对建筑工程进行科学管理。在坑基的建设过程中,施工人员仅仅关注施工进度,而建筑企业也只是盲目追求经济效益,这就导致坑基的质量不符合实际的施工标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坑基顶部的堆载过重,这很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会危及到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对社会稳定发展也有着很大的不利影响。
2深基坑支护中常见的施工技术管理措施
2.1锚杆支护专业技术管理
目前,在各种建筑工程中,最常用到桩锚支护。这种施工技术通常适用于现场土质十分理想,且没有软土地基存在的场所。
在施工过程中,用到深基坑桩锚支护技术时,需要施工专业技术人员严格控制工程建设技术,确保深基坑支护中的锚杆与水平面之间具有15.0°~49.0°的夹角,并选用长度短于35.0m的锚杆,来完成锚杆施工。此外,还应控制锚杆支护,具有不到600.0kN的轴向抗拔力。基于此,为了控制深基坑支护具有最低的结构位移水平,还需要施工专业技术人员在内部没有支撑的条件下,通过3、4根钢绞线来制造锚筋。同时,保障桩锚深基坑具有13.0~20.0m的支护深度,以此来控制地下结构足够稳定。另外,在建筑工程中,针对深基坑施工四周存在的临时性建筑或材料堆放等方面的问题,需要施工专业技术人员注意控制好机械设备移动和挖方边缘之间的距离(超过0.80m),并且避免往深基坑边上进行材料堆放。此外,还需要施工专业技术人员及时计算出在工程建设中,深基坑四周存在的临时建筑、材料堆放等引起的临时性荷载大小。同时,安排专门的施工人员,通过施工基础模块,来严密观测现场内建设临时建筑的全过程,以此来及时发现因临时性建筑等而引起的过大沉降、变形裂缝等问题。然后基于此,经由施工专业技术人员积极与甲方联合,实施加固或者拆除措施。
2.2灌注桩施工专业技术管理
在灌注混凝土并且形成桩的施工阶段,为了严格控制混凝土灌注桩的质量,需要施工专业技术人员按照规范的施工流程,在现场场地展开施工作业。这种灌注桩一般会采取重力式支护模式,也就是凭借自身结构的整体重力压力,来控制深基坑结构足够稳定。针对栅格类型混凝土灌注桩形成的挡土结构,施工专业技术人员在设计墙截面的过程中,可有效控制搭接不同灌注桩之间的宽度超过0.20m,并且确保水泥掺加量约为13.0%。紧接着,施工专业技术人员还可将混凝土板用作顶板,并且增设适量的细钢筋,以大幅优化整个灌注桩支护的有机融合性。在实际的灌注桩施工环节,考虑到灌注桩现场优良的地质情况、开阔的施工场地、较大的四周建筑间距等特征,作为施工专业技术人员便可通过在四周边进行放坡开挖的技术。按标准角度,对深基坑四周边存在的维护结构进行放坡,在整个基坑深度又或局部建筑深度开始开挖施工。值得注意的是,在放坡开挖灌注桩的环节,施工专业技术人员还可全面考量施工现场的挖方深度、地质条件、填方高度、现场地下水位等,并且设计适合的放坡高度、自线类型或者阶梯类型的边坡等,以此来杜绝工程实施的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
2.3四周土体止水技术管理
在深基坑四周边,通过管理土体止水技术,旨在处理深基坑施工现场区域出现较高地下水位的问题。作为施工专业技术人员,可降低地下水位一直到基坑底以下1.0m,并专门指派工作人员,通过轻型井点这样的抽水手段,全天候进行值班抽水,并认真记录抽水情况。如果有必要,施工专业技术人员还可通过明沟排水法,在施工期间连续展开排水作业,一直到构筑物不具备抗浮条件位置。此外,为了有效减小深基坑施工带给地下水的影响,需要施工专业技术人员基于对地质部门中资料的分析,从施工现场四周的环境出发,追踪四周边形成地下水的原因,再合理选用施工方法。目前,针对较高深基坑地下水位的位置,还可通过止水帷幕等,来避免地下水影响到深基坑的实际支护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在制作止水帷幕的过程中,如果深层搅拌、高压喷射、压力注浆等影响到搅拌桩质量,尤其是深基坑内发生渗水现象,作为施工专业技术人员,则可以考虑立刻停工且改变混凝土掺加量等措施,来控制止搭接的水帷幕足够密实。另外,在多雨季节进行施工时,作为施工专业技术人员还要在深基坑四周采取排水措施,并在深基坑基坑自身的标高上,预留约25.0cm的泥土,以防地面水或雨水流入坑内而影响工程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与水平,相应的建筑企业以及施工单位就必须及时改变思想观念,重视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管理,后续通过有效的措施来保障施工进度,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稳定开展,推动建筑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帆.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技术管理重点及措施[J].住宅与房地产,2015(19):111-112.
[2]韦希斌.探究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管理[J].门窗,2016(5):111-112.
[3]曹雄伟.试分析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管理[J].绿色环保建材,2016(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