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43300119780912XXXX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各地区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在开展经济建设的同时也十分重视区域防御防守,使得地下室人防的地位日渐凸显。人防建筑不仅能有力推进经济发展,还能提升空间使用率,因此需要提升人防建筑的科学性。然而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人防建筑设计却存在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人防建筑功能的发挥。为此,本文就如何弥补人防建筑设计问题进行了探讨,旨在提升人防建筑的质量。
关键词:人防建筑;建筑设计;地下室
前言
地下室是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一方面可用作存储,以提升空间的利用率,另一方面能满足国防要求,使地下室成为战略设施。当前鲜有人知地下室的价值,随着我国加大国防宣传,促使人们内心产生安危意识,地下室的地位日渐提升。要想切实发挥地下室的作用,就需要对人防建筑进行科学设计。然而当前人防建筑设计还存在很多缺陷,因此,本文从人防建筑的价值入手,分析了人防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以供设计人员参考。
一、地下室人防建筑的价值
人防建筑是防护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能够保护人身的安全性。在战争年代,地下室被用作躲避空袭。一般而言,人防建筑多处于地下,方便人们躲藏。当危险来临时,通过有效组织,便可将地面群众转移到地下。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日渐强大,以至于人们的危机意识丧失,对人防建筑的关注度显著下降。人防建筑的热度下降,导致我国人防建筑设计水平较为落后。随着生活品质的改善,人们的居安思危意识也逐渐产生,使得人防建筑设计进入人们的视野。再者说,人防建筑在拓展城市空间方面表现出色,可大大缓解我国空间紧张状况。综上所述,人防建筑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所以需要对人防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以促进我国人防设计领域的良性发展。
二、地下室人防建筑的设计问题
(一)设计意识薄弱
人防建筑设计在城市发展、社会进步方面影响深远,本应被重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很多设计人员在设计人防方案时缺乏设计意识,对设计方案敷衍了事,不仅给人防建筑埋下了安全隐患,同时还影响了人防建筑功能的发挥。设计意识薄弱的表现有:其一,人防设计多凭借设计人员自身经验,而他们的设计基础不足、设计水平也十分有限,直接让设计效果大打折扣。与此同时,设计人员并未对施工现场进行充分调研,在没有掌握全面信息的前提下设计人防建筑方案,会让方案与施工之间产生矛盾。其二,有关人员的设计功底不扎实,设计方案不完善,即便发现设计缺陷也不会及时上报,更不用会对设计缺陷进行分析。当事故发生后,涉事方会推卸责任。长此以往,人们对“设计不当,司法不公”怨声载道。
(二)设计方式单一
近些年我国大刀阔斧改革,切实关注民生问题,对人防建筑设计问题十分重视,也深刻认识到人防建筑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力。但是由于人防建筑设计形式单一,以至于设计方案与我国有关标准存在出入。设计方案体现不出科学性,那么势必会让不良影响加重。人防建筑设计工作缺乏信息平台的支持,很多时候都是凭借设计人员自身经验来规划方案,这样设计出的方案就会受设计人员能力所限制。倘若设计人员具有较高水平,那么设计方案就会合理。相反,倘若设计人员能力偏弱,那么设计方案就会存在漏洞。由此可见,凭借经验设计人防建筑并不能彰显先进设计理念,也不能体现出我国有关标准。长此以往,人防建筑设计领域就会偏离正常轨道,无法切实解决民生问题,也没有办法推动城市经济的稳定发展。
三、地下室人防建筑设计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强化设计意识
设计人员要深刻认识到继续沿用传统设计思维,无法实现预期效果,还会让人防建筑隐患颇多。为避免后续麻烦,需要设计人员更新设计理念,强化设计意识。在人防建筑设计之初,设计人员要广泛搜集资料。资料的获取途径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从政府部门获取部分资料,二是借助调查获取相关信息。值得注意的是,政府部门的资料放置时间较长,因此只能当做参考之用。设计人员要对各区域的情况进行勘察,收集相关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以此作为设计的基础。利用数据设计人防建筑可提升建筑的安全性,从而让人防建筑发挥其应有的贡献。在设计的过程中,要明确设计责任与任务,并严格按照设计规范开展设计活动,以此提升设计方案的规范性,避免推诿事件发生。此外,设计人员还要培养自我学习能力,利用闲暇时间阅读相关著作,以夯实自身基础,提升自身能力。设计人员还要积极参与相关研讨会,以增强自身设计经验,为设计工作打好铺垫。
(二)优化设计方式
当前时代发展迅猛,各类技术不断涌现,因此需要设计人员掌握一定的信息,并以此为基础优化设计方式,提升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优化设计方式的途径有两条:其一,建设人防建筑信息平台,并加大平台的完善与应用,以此作为设计人员补充知识的重要场所。丰富平台的信息种类和信息量,展示更为全面的资料,以促进人防设计的科学性。比如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相关信息进行筛选、整合,自动生成调查报告,以供设计人员观看。作为设计人员应利用调查报告实现查漏补缺,从而提升设计水平。其二,加大BIM技术的推广,让更多的设计人员懂得运用BIM技术来进行人防设计。在设计中应充分运用BIM的优势,让人防建筑结构更为合理,空间利用最大化,同时确保人防建筑的牢固稳定性。而通过BIM技术便可深入分析设计方案,给设计人员提供建议,对提升方案的准确性大有帮助。
(三)注重设计细节
当前人防建筑设计向信息化、全面化方向发展,就需要设计人员注重细节,设计出优秀的方案作品。只有不断优化方案细节,才能确保人防建筑可靠。如若设计人员遗漏某处细节,就会在日后暴露出问题,并且增大影响力,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还会威胁社会稳定。在开展设计活动时,设计人员要注重这几方面的内容:其一,人防建筑单位面积要符合国家要求,以前防护面积是八百平方米,当前要求防护面积不少于两千平方米。其二,对出口宽度进行合理设计,要按每百人大于三公分的要求来设计,并且每个出口人数不得超过七百人。并且,人防建筑不仅要设置主次出口,还要配以疏散口,以此强化人防建筑的功能。其三,设计人防电力系统和通风井。电力设备要具备可移动的特点,以满足人们的需求。通风口无法保障空气有效流通,因此需要设计通风井,以满足生存需求。其四,设计通风系统和给排水系统。通风系统可让人防建筑有新鲜空气流入,这样人们待在地下室就不会感觉到胸闷。给排水系统可给人们提供水资源,同时将废水排出,让地下室干燥整洁。其五,人防建筑要具备防爆能力,至少可抵御七百五十磅的冲击力。与此同时还应通过各项防御技术,如抗航空弹技术,这项技术的应用来有效降低航空弹对建筑的伤害。在设计过程中还要将这些要求融入进去,以此保证人们的安全。
四、总结
人防建筑是建筑不可或缺的组成,其设计质量直接影响建筑功能的发挥,因此需要提升人防建筑的设计质量。设计人员是人防设计的主力军,需要培养设计人员的设计意识,推动设计人员开展自主学习,以提升设计水平。通过大力建立信息平台,给设计人员提供丰富资料,以促进其成长。将BIM技术与人防建筑设计相结合,以此提升设计方案的准确性。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各项细节,确保人防建筑更加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谢朋利.地下室人防和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四川水泥,2020(04):91.
[2]郑佳树.地下室建筑设计框架下人防工程设计问题解决措施[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0(05):107.
[3]孙会.人防地下室建筑设计中的几个常见问题[J].门窗,2018(02):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