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 成永刚

发表时间:2020/9/17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4期   作者:成永刚
[导读] 摘要:“美丽乡村”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崭新理念,“美丽乡村”的“美丽”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形容词,更是对乡村建设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在此背景下,我国乡村景观的规划设计需要突破同质化理念,因地制宜,设计具有当地特色的景观,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及持续性发展目标。
        昌吉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831100
        摘要:“美丽乡村”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崭新理念,“美丽乡村”的“美丽”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形容词,更是对乡村建设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在此背景下,我国乡村景观的规划设计需要突破同质化理念,因地制宜,设计具有当地特色的景观,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及持续性发展目标。 文章主要探讨了“美丽乡村”理念下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策略。
        关键词:美丽乡村;景观规划;乡村建设
        我国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美丽乡村的建设理念尤为重要,可以提高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水平,并且通过区域内的资源合理配置,规划设计乡村景观,从而更好地建设乡村。在进行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乡村景观的具体类型,遵循规划设计原则,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乡村景观,还需要采集规划设计建议,才能保证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效果,并且通过规划设计乡村景观,促进区域内的乡村经济发展
        1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常见问题
        1.1 思想亟待转变
        在美丽乡村建设地区存在着大量自行拆旧建新的现象,许多“欧陆风住宅”出现在乡村中,严重破坏了乡村肌理和景观风貌。这种忽视地域传统、文化内涵、生态环境的行为让人感到痛心疾首。因此,建设美丽乡村首当转变人们的思想。
        1.2忽略地区文化特色
        地区文化特色是乡村建设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必须要围绕人文进一步升级建设方案。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面临很多考验。在这样的时代和建设背景下,往往忽略了地区文化和人文背景的特点,传统发展模式并没有注重乡村文化,取而代之的是千篇一律的建设和规划理念,忽略了文化特色。
        1.3 缺乏生态保护
        一般来说,乡村地区由于建筑密度小、开发强度低,具有较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但改革开放以来,乡村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在大规模的建设过程中,极少考虑乡村固有的自然因素,加之一些项目时间紧、任务重,造成了只是片面的追求形式美,而忽略了乡村景观自身所蕴含的生态价值。原生态的自然驳岸被冰冷的混凝土所取代,许多当地树木被砍伐,取而代之的是硬质铺装和造型奇异的景观树,这些都使得乡村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2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原则
        2.1保护乡村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为人们提供空气、阳光、食物等生存必需的物质,只有生态环境得到保护,人类的生命才会得到延续。因此,在进行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时,应遵守保护乡村生态环境的原则。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借助科学技术把人类社会和自然进行有机融合,打造一个生态健康、生态可持续发展、适合人们居住、环境优美的理想乡村环境。
        2.2保护地方文化风俗
        我国地域广阔,不同的地区生活着不同民族的人民,不仅风俗习惯不同,历史人文也存在差异,并且已经逐渐成为不同地区民俗文化特有的象征。所以,在进行乡村景观规划时,设计人员应当做到充分认真地调研,了解和掌握当地历史沿革和人文风俗,充分利用地域文化资源,保护地方文化特色以及乡村传统的独特风貌。
        2.3坚持可持续发展
        作为美丽乡村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表现形式,景观设计应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引导当地百姓正确、充分认识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意义,真正做到善待自然,对自然资源开发方式做出进一步规范,以此来获得更理想的美丽乡村建设效果。


        3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策略
        3.1 尊重乡村传统肌理,构建和谐温馨的生活环境
        按照历史地理学理论,每个乡村的发展都历经了上千年的历史迁移及环境演化,在历经时间长河的洗礼后,每个乡村都形成了其特有的生命肌理。为了构建一个和谐温馨的生活环境,乡村居住区应保持良好的围合感,紧密的居住环境有利于增强村民间的情感交流。另外,在规划设计劳动场地、休息娱乐场地时,要确保其连接路线顺畅,方便居民生活、生产及休憩娱乐。在规划设计乡村原有形态时,应努力挖掘能够保护原始乡村形态的景观素材、元素及空间肌理,从而增强乡村的温馨感、和谐感。
        3.2 立足乡村地域特色,挖掘乡土资源价值
        每个乡村本身具备着独特的地域特色,蕴藏着巨大的乡土资源价值。因此,在规划设计乡村景观时,要善于整合利用乡村的地域特色,充分挖掘这个地区的潜在乡土资源,使乡村景观焕发独特的魅力。在具体规划设计时,既要结合乡村地域特色,又要与时俱进融入时代元素,丰富乡村景观的形态,让其兼具特色与时代感。这样还能为乡村经济提供发展契机,如为当地的旅游业做好宣传推动,也就达到了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目的。此外,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应用乡村特色时,确保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相适应,既要提升乡土气息,展现文化魅力,又要注重建设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在景观规划过程中,设计师应从文化角度出发,寻找出能够充分呈现乡村文化特色的设计符号,例如,安徽的徽派建筑、朝鲜族聚集区域的平盖型屋顶等。在保持历史文化建筑保护工作顺利进行的同时,改造现有的建筑体系,将融入现代元素的,富有民族风情的建筑符号植入于乡村的景观工程中,以此打造环境优美的乡村环境。
        3.3 做好生态设计,建设生态乡村“隔离带”
        随着乡村建设发展,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对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随之而来的就是乡村环境的破坏,所以,在进行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时,应建设起工厂区、牲畜养殖区和种植区、居民生活区之间的生态隔离带。对工厂区的景观规划设计,重点放在热量排放与吸收效应上面,规划种植抗性强且具有针对性的空气净化功能植被;对牲畜养殖区和种植区引入生态循环技术,构建循环经济体系,加强生态利用,种植饲料型植被和抗病虫害植被,生态隔离的同时,起到空气净化和经济效用。对居民生活区的景观设计,应重点突出舒适宜人性和特色景观性,打造美丽乡村景观,同时丰富乡村居民的生活,做到双方自身利益最大化。
        3.4应用本土材料,打造生态景观
        在乡村景观改造设计中,除了可以利用本土文化和历史资源外,还可以应用本土材料,包括建筑材料或种植树木等,这些材料都是乡村的原始资源,其与乡村的契合度最高,优化设计这些资源,可以使其成为当地景观特色。乡村景观要展现出生态化特色,所以还要打造生态景观。在生态景观设计中,植物是关键要素,规划人员应挖掘具有当地特色的树种,将其重组在一起,构成具有某种主题的景观,在其与乡村相适应的同时,使其成为乡村的象征。另外还要处理水文环境,解决河流湖泊等污染问题,使水文环境中的生物群落更多元,如此乡村所处的生态环境也会得到改善。另外如果有条件,可以在乡村建设相关的自然保护区,使生态保护林等得到有效保护。这些要素需要得到合理规划,并将其合理布置
        在乡村空间中,置身于这样的生态景观环境中,乡村居民的精神生活质量会得到提升。钱三组村便很好利用了本土材料,塑造了不一样的景观。其主要使用了旧石材和旧砖瓦塑造了不同风格的住宅建筑,这些资源被应用在建筑墙体上,使墙体展现出不同的魅力,再配置不同的植物,使得每户人家的景观都不同,可谓一户一景。
        4结束语
        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要求乡村规划设计者能够全面综合考虑乡村的生态、环境、经济等因素,从而在美化乡村景观同时,加大当地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力度,从整体上提升村民的生活质量。在“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展开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必须能够加大对乡村与生俱来的特色利用率,在设计规划景观中应严格遵守继承发扬的基本原则,通过科学的规划设计方法,综合应用多种景观要素,从而凸显出乡村景观的个性化特点,塑造更加美丽的乡村景致,在给予当地村民更加优质的生活环境基础上,为我国整体的现代化建设贡献出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提升乡村风貌开展村庄设计[J].上海城市规划,2020(03):82-83.
        [2]俞安平.乡村振兴中的乡土景观设计探讨[J].现代园艺,2020,43(12):46-47.
        [3]宗彦.美丽乡村之生态景观环境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探析[J].中国集体经济,2020(18):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