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林业工程建设中营造林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0/9/17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4期   作者:尹示伟
[导读] 摘要:森林是十分重要的自然资源,对国家生态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泗水县泗张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  山东济宁  273200
        摘要:森林是十分重要的自然资源,对国家生态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森林可以有效地让国家生态保持稳定的状态,可以有效地调节气候,并且还可以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在林业工程营造中出现了严重的质量问题,从而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也在一定的程度上抑制了社会的发展,本文主要对林业工程中营造林质量的影响因素及优化进行了分析,旨在提高营造林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林业工程;营造林;质量;措施
        1导言
        伴随着现代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问题也日益恶化,因此,现在人们越来越关注森林资源的保护,并在积极改善环境问题上也加大了研究力度。森林作为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资源,其在净化空气及防风固沙等方面有着非常好的效果,在国家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加强对林业工程和项目发展的投入的同时,对营造林质量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而营造林质量的优劣也会反弹影响到林业工程的进展。
        2林业工程中营造林质量优化的作用
        2.1防治水土流失
        现阶段,中国主要的环境问题是周边区域土壤沙漠化、水土流失问题比较严重,这就需要大力建设营造林工作,有效地阻止耕地沙漠化,并创造绿色防护堤,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现象的出现,避免因大雨袭击带来土壤流失问题,并对水土进行有效保护,有效地改善土壤沙漠化、水土流失问题。
        2.2改善环境,净化空气
        目前,中国营造林面积在不断扩大,有效地改善了各个区域的生态环境,当地逐渐成为一个小型的生态环境,其主要原因是树木能够增加环境的湿度,吸入大量的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进一步净化各个区域的空气,如梧桐树、银杏树等净化作用比较明显。
        2.3减轻噪音污染
        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日益推进,噪声问题日益严重,施工现场、工厂等区域的噪声越来越多,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活和身体健康,在长期的发展中会出现各种疾病。为了有效地改善噪声问题,相关部门需要大力建设营造林工作,有效地改善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提高大家的生活质量。
        3林业工程中影响营造林质量的因素
        3.1规划因素
        营造林工作的顺利推进与前期的合理规划密切相关,这也是工程后期实施过程中的关键影响因素。当前营造林规划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许多不足,影响着整体工程的顺利进行。首先,对于工程的整体规划缺乏正确的认识,例如,规划前没有进行实地考察,设计方案和整体布局都与实际需要存在差异,使得后期施工过程中出现多次变更的现象,从而影响了工期和质量。其次,在实际规划过程中,许多地区林业部门并没有完全开展项目工程现场环境评价与分析工作,不合规范的规划直接导致苗木死亡率升高,影响了整体林业工程建设的实际效果,营造林相关工作的进程也会受到限制。有关部门在营造林模式规划过程中,需要考虑林业工程和营造林之间的关系,从而做好统筹分析和规划工作。
        3.2树种因素
        结合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的不同,对树种的选择和种植上,所作出的决定,也会受到巨大的影响。例如:我国的西部、北部以及东北部是林业工程发展的重要基地,而这些地区主要是以荒漠、干旱以及盐碱地为主,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这就需要选定一些具有耐旱、抓沙能力强、可抗风沙以及生命力超强特征的树种。而这些地区因长期缺水,造成树种的存活率偏低的情况,对盐碘化、水土流失的情况也相对严重,这就是进行林业工程所遇到的难度挑战。
        3.3树木的管理维护机制不完善
        树木的生长需要很长的时间,营造林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形成,因此,林业工程的效果缓慢,需要工作人员长期养护这些树木。但在实施过程中,很多地区都不能专业地管理营造林,很多人认为只要栽种树苗即可,不需要再进行管理等,不关注树木的集中管理和及时保护,导致很多树苗死亡,大幅度地提高了森林建设的成本。


        另外,为了让树木茁壮成长,需要专业人员对其进行养护。如为防止虫害需要提前喷洒药物,树木生长需要灌溉量,树木的抚育等,这些都需要专业人员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进行管理,才能在根本上提高营造林的树木数量和质量。但现在很多地区配备的专业人员和设施都不完善。另外,有些地区为获取利润,在营造林中栽种其他作物,影响了树木的生长,严重降低了营造林的效果。所以,应根据地区的自然环境及作物和树木间的影响,分析在种植作物的情况下是否会影响树木的生长。
        3.4工作人员管理水平
        在现代营造林建设过程中,工作人员缺乏相应的管理培训工作,营造林专业知识相对比较缺失,只注重林木种植,缺乏对林木后期管理工作、后期发展的重视,导致树木自然生长没有人员进行管理,严重影响着后期的存活率。另外,林业管理和农业管理具有一定的矛盾,导致管理制度比较混乱,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有所降低,在未有效处理病虫害问题的情况下,严重影响林木的成活率,导致营造林质量有所降低,不利于林木工程的发展。
        4林业工程建设中营造林质量的控制措施
        4.1制定科学的规划
        营造林规划前需要做好自身能力的提升,在种植理念、规划理念等方面进行系统性和综合性的培训,提升种植人员技术水平。尤其是需要科学分析自然环境因素,根据当地的实际环境特征和面临的突出问题进行营造林设计。在规划过程中,根据整体工作部署需要,做好资金投入、工程开展、后期产出方面的综合效益分析,从而提升营造林规划水平。
        做好前期建设统筹规划工作,保证营造林工程满足国家基本要求。施工团队严格按照施工图纸科学种植树木,保证苗木种植成活率。种植前期统筹分析施工点周围地理和气候环境,合理选择树种和种植方式。例如,需要根据城市环境的特点,选择与气候环境相符合的植物,充分考量在降噪、吸尘、净化空气等功能需求。另外,经济性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以提高树木成活率。在种植过程中,还需做好养护管理,提高营造林工程质量。
        4.2加强林业的数据管理工作
        了解林业真实有效的数据,是进行林业工程建设的关键依据。要获得真实准确的林业数据,首先要引起对营造林工作的重视,把握每一个细节的统计工作,相关的从业人员必须认真负责,以严谨的工作态度进行实地的勘测,确保所提供的数据是有效的。在实际的工作中,出现错报、谎报以及应付的数据,这就使得管理工作者无法掌握林木成活率和营造林实际面积的准确性,难以为林业工程的发展作出准确地判断依据,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林业的发展。
        4.3关注管理和保护
        在种植完树木后,树木还需要一定的管理和保护,才能长成参天大树,最大程度提升营造林的质量,发挥林业工程最大的效果,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
        一方面工作人员在前期的规划中,应认真地考虑树木的管理和保护,并制定相关的工作流程和内容。要严格地根据相关工作流程和责任管理和保护树木,并在发现问题时及时解决,全方位地保护树木的生长。另外,为了防止执行人员对责任树木和地区产生混乱,需要根据执行人员数目和工作强度科学合理地划分营造林区域,每个划分的小区域对应一位或多位执行人员,划区到人,责任到人。可以让执行人员对自己的工作区域具有十分清楚的认识,可以促使他们更加认真地对待工作,踏实地工作。在某一区域的树木出现问题时,可以较快地找到责任人,追究其责任,可以督促执行人员更加认真仔细,而不是敷衍地完成工作。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树木的质量,进而提高营造林的质量。
        另一方面,在树木的管理和保护中,病虫害是十分常见且危险的因素。所以应建立较完善的预防机制,及在出现病虫害后的治理措施。因为每个地区的自然环境不同,这个预防和治理的体系要依据当地环境制定,要有针对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化营造林建设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需要树立现代化管理观念,将单一的管理模式转变成精细化、专业化的管理模式,将营造林成活率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充分发挥出营造林工作的重要作用,改善人类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李志雄.林业工程中营造林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中国林业经济,2019(2).
        [2]程罡.影响营造林质量的因素及解决对策研究[J].山西农经,2019(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