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采访时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发表时间:2020/9/17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4期   作者:朱浩
[导读] 摘要:新闻作为目前人们生活娱乐的重要形式,是帮助人们足不出户了解世间百态的重要途径,也是弘扬正能量的有效工具。
        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融媒体中心  安徽潜山  246300
        摘要:新闻作为目前人们生活娱乐的重要形式,是帮助人们足不出户了解世间百态的重要途径,也是弘扬正能量的有效工具。不过新闻要想发挥其舆论和引导作用,首要工作就是采访和编辑内容的准确性、代表性、感染性,这样才能引导人们深思,找出问题关键,深化民众思维意识。不过在目前新闻记者采访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事件播报存在延时性、偏差性,难以有效发挥新闻作用,严重时还会引发不良社会现象。基于此,本文将重点对新闻记者采访时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提升新闻价值。
        关键词:新闻记者;采访;新闻价值;解决措施;
        1新闻采访重要性
        1.1挖掘新闻价值,保证其及时性
        新闻具有纪实性、针对性、及时性等特征,可直接反映时下发生的各类事件,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新闻采访的目的是将身边事及时播报出来,让更多人了解周边生活,从中得出不同的感悟,丰富自身情感,拓展眼界思维。不过在新闻采访中,有时会因为采访方式的不正确,使得事件的真实情况无法表述出来,这就很容易引起民众的疑惑和猜忌,从而导致事件向不正常的方向发展,带来不好的社会影响。
        1.2凸显新闻真实性
        新闻记者作为新闻采访的引导者,在工作中,一方面要注重自身形象和态度,给民众亲切之感,这样才能从民众中获取更多信息资料,了解整个事件过程,明确群众看法。另一方面也需做好敏锐察觉及随机应变,因为一些事件的发生具有敏感性,很多民众并不愿提起或参与,这就要求新闻记者能够根据当时情况,预测一些民众的反应,在采访中以温和的言语进行沟通,尤其是对于一些偏激的民众,需要分析问题的尖锐性,尽量争取被采访者的配合,丰富采访内容,增加新闻角度。此外,在新闻采访中,新闻记者要从当事人、事件接收人两个角度展开问题分析,以客观公正的心态对待不同事件,注重新闻的真实性,发挥新闻的引导作用,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2新闻记者采访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前期准备不充分
        新闻采访是采访记者与民众或企业间的互动,不是依靠新闻记者单方面就能完成的。在采访中会面对形形色色的人,这就使得采访中存在的变数较多,要求新闻记者做好全面考量,有针对性的设置问题。但从目前情况来看,采访记者对于前期准备工作的重视度不够。事件具有突发性特征,可能存在随时采访的情况,但仍有部分事件的发生需要做好前期准备,以获取更多知识信息,加深新闻价值。但很多新闻记者并未认识到这一点,采访中的针对性不强,与民众或企业的互动尴尬,无法保证新闻信息的准确性、全面性。当前,有很多记者为了减少自己的工作量,在采访之前没有充分了解当事人的情况或者新闻事件的走向,导致采访中主题偏离或促使采访对象情绪激动,最终采访工作难以开展。
        2.2提问环节把控不到位
        提问环节是新闻采访中经常出现的环节,提问环节一旦出现差错,整个采访流程都会被打乱,也很难再获得准确的信息数据。新闻记者在采访提问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有:首先,提问方式不正确,无法抓住要点内容,做到直击要害,整个采访受阻。有些记者不得要领,每提出一个问题,都会使采访陷入僵局。其次,记者自身经验和应变能力不足,提出的问题过于表面化,延长了采访时间,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损耗,也无法保证新闻的价值。还有些记者在采访过程中的控制能力较差,遇到一些诉求欲过强的新闻当事人,往往显得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插入话题,场面难以控制。
        3新闻记者采访的主要技巧
        3.1前期准备
        前期准备是新闻记者采访工作前的必备环节,只有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才能有效增强新闻采访的实效性,获取较为精准的信息资料。在前期准备环节内,要求新闻记者做好事件了解,掌握被采访对象的基本信息,如家庭、年龄、职业、爱好等,信息资料越详细越有利于采访活动的进行。

同时,在了解了采访对象的相关信息之后,记者也能够在交流中迅速找到共同的话题,拉近与采访对象之间的情感距离。采访工作并非临时起意,记者在采访之前必然有一个周全的采访方案,明确采访目标和方向,预测采访效果,并在方案中将可能存在的突发情况考虑进去,细化采访问题,以增强采访效果。
        3.2提问技巧
        新闻采访中的提问形式以闭合式和开放式这两种为主,前者提问范围有限,涉及面较窄,多被应用在追问、核实等过程中,目的是帮助新闻记者找到时间突破口,深入挖掘事件真实情况。在使用闭合式提问时,新闻记者要注意自己的言辞和语气,以免增加被提问者的反感情绪。后者则正好相反,范围较广,涉及内容较多,环境氛围也比较轻松自由,对于采访对象来说,回答的内容限制性也较小,可以有效拉近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情感距离。
        3.3倾听被采访者的声音
        新闻采访是从被采访对象处获取准确信息数据的重要方式。所以在采访中应多倾听被采访者的声音,了解其对事件或问题的看法与观点,从被采访者言谈中获取更多资料,了解事件的整个过程和社会反响。如果在采访中要穿插自己的提问,则需结合被采访人表述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打断,引导被采访人针对事件发表意见和看法,获取精准的信息,了解事实真相。在倾听过程中,新闻记者要善于发现,找出其中存在的破绽,以免受访者歪曲事实,削弱新闻播报的真实性。倾听过程中,记者要注意采访对象所叙述的话语是否与采访主题相关,方向偏离后,应采用适当的技巧做出调整。且做到认真倾听,及时发现采访对象在对某一事件评论的闪光点,这样有助于提升后期访谈报道制作的水平。
        3.4做好新闻记录
        由于新闻采访活动现场较为混乱,采访对象较多,所以新闻记者会利用录音笔或影像的方式,在征得被采访人员同意后,进行信息记录,以便于后期处理和编辑。对于一些特殊事件,新闻记者会选择笔录的方式,留存相关资料,优化新闻编辑质量。在采访过程中,记录工作不得影响到正常的访谈,记录也要讲究方式方法,讲究记录的准确性。采访工作中记录工作是新闻记者积累资料的重要手段,运用合理的记录技巧,提升采访业务水平。
        4完善新闻记者采访技巧的策略
        4.1强化语言表达能力
        新闻采访是一个双向沟通的环节,要求新闻记者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语言编辑能力,能够根据不同采访对象,改变沟通方式,营造良好的沟通环境,从中获得更多真实有意义的信息资料。为此,新闻记者应不断尝试自我提高和锻炼,增强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加大对事件的深入挖掘,生动简明的阐述事件整个过程及涵盖的内涵意义,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4.2强化综合素质
        新闻记者作为新闻事件的第一接触人,应秉持公正、公平、客观的态度看待事件走向,禁止掺杂私人感情,以免造成负面影响。为此,要求新闻记者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道德品质,在新闻采访中坚定自身立场,合理规范自身行为。同时新闻记者还需深入到民众中心,从民众角度对事件加以分析和考虑,替民众发声,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民众认可度,也能完成为民请命的职责义务。
        5结语
        综合以上分析与论述可以获知,新闻记者采访中会遇到较多的问题。对此,新闻记者应当保持高规格的职业素养,树立坚定的信念,通过问题的科学规划、方式方法的合理选择,促进采访工作的顺利进行,获取真实的信息资料,从而深化新闻内涵,正确引导舆论,维持社会关系的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李秋晨.电视新闻记者采访中常见问题与对策分析[J].传媒论坛,2019,002(005)
        [2]石峭.新时代背景下新闻采访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新闻传播,2019,353(08)
        [3]王玉江.新环境下电视新闻记者采访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