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华翔热力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省济宁市 272500
摘要:从提高工民建施工水平角度出发,结合工程实例分析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通过简单论述给出技术应用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策略,为类似研究提供借鉴,最大程度发挥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工民建施工中的作用。
关键词:工民建;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随着工民建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工程施工作业遇到的条件和情况更加复杂,增加了施工作业的难度,需要克服很多技术困难。我国建筑领域发展迅速,积累了丰富的工程经验,在软土地基处理方案,有着许多处理方法,方法的优势和适用性不同,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切实发挥技术的作用。
1、提升软土地基施工工程质量的重要性
工民建工程可以有效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进行房屋建设的时候,软土地基的整体质量才可以确保工民建施工的时候具有安全稳定性,而且工民建在使用的时候也会比较安全。对于工民建施工而言,尤其是在一些土质、地形复杂的地方,在进行软土地基施工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对施工的质量。社会的发展是离不开工民建工程的,而且软土地基的安全稳定性才是确保工民建工程质量的关键,提升工民建的整体施工质量,避免出现低质量的工民建。因此,提升工民建的整体质量,才可以让人们满意,住得放心。
在对软土地基施工的时候,提升整体质量才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发展也是离不开房屋建设的,工民建工程给社会提供了很大的贡献。所以,一定要提升软土路基施工工程的质量,这样才可以使社会经济稳定的发展。房屋建设工程可以有效地促进城市化的建设,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有很大的意义。提高软土地基的安全稳定性,才可以让工民建变得更加稳定安全,避免工民建出现变形的情况,使整个工民建的质量得到提升。现阶段,因为许多人们都比较重视工程施工的效率,所以他们为了可以尽快的完成工程,就会减少工作任务,这样也就导致工民建的质量会下降。最终就会导致工民建出现变形的情况,不过这些问题都是可以经过提升软土地基质量而解决的。
2、工民建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2.1工程概况
某工民建工程位置便利,二期工程由16栋商住楼组成,场地地貌单元属柳江冲积一级阶地,丰水期的地下水位在6.10~8.00m之间,底层从上到下一次使用的是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杂填土,冲积层粉土、粉砂、碎石土。整个场地的土层厚度呈现出较大的变化,因此在力学性能的均匀性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由于地基土的不均匀性,上部荷载作用难以达到要求,需要采用人工施工方式进行处理,确保地基的承载情况。
2.2地基方案的选择
通过对工程现场地质条件的进一步研究,同时对工民建物的实际情况进行目的,对地基的设计和方案进行了筛选对比,发现相对于天然地基+条形基础方案以及桩基础方案,CFG桩施工技术在地基处理的稳定性、施工的便利性和造价成本上,可以取得较好的效益。具体如下:
由于碎石土层的厚度较大,地基的承载力较大,顶面的埋深较大,可以形成较好的持力层,因此可以施工CFG桩复合地基的施工方式,确保工程施工的质量。CFG桩复合地基指的是水泥掺粉煤灰和碎石形成桩体和上部土层共同承担荷载的复合地基。使用CFG桩复合地基进行处理,施工相对简单,整个施工的工期较短,整个场地没有污染,造成相对较高。这种施工技术当前已经相对成熟,工程经验比较丰富,在大型地基、复合工民建场地环境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同时这种处理,可以将工民建工程的复合地基承载力可达250kPa以上。通过对现场的进一步分析,以及工程施工的具体需要,并对现场场地岩土工程条件进行研究,使用CFG桩复合地基非常适宜。
2.3 CFG桩施工控制
2.3.1试桩
在正式施工之前,需要对现场进行试桩处理,严格按照施工要求,保证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的特征值为250kPa,从而满足设计的需要。
2.3.2 CFG桩施工
整个施工流程具体如下:设定桩位、钻孔并满足CFG桩的施工深度要求、初次填料并夯实处理、循环填料并进行在此夯实直到满足CFG桩设计的深度、对基坑进行挖掘处理,确保高程满足施工条件、截桩处理、对复合地基进行再次检测、铺设褥垫层并进行压实处理、对褥垫层的夯实情况进行数据监测、完成基础施工。在本次施工中使用到的桩数量总计385根,整个施工时间控制在25天。
2.4 CFG桩复合地基效果检测
在利用CFG桩施工技术一个月后,对施工现场的复合地基效果进行数据监测,发现反射波形规则、波列清晰、桩底反射明显,桩身完整;对相关参数的检测也完全符合要求。还对工民建物的沉降情况进行检测,整个变化情况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完全满足工民建工程的需要。
2.5 施工质量控制
针对工程施工特点和难点的控制措施因本工程是在自然地坪上进行桩基施工,空桩约为6~7 米,钻头由地面钻入至设计桩底标高后,钻头提升至保护桩头顶标高以上时停止供灰,在进行浇筑砼时,因砼输送泵放于基坑外侧,砼质量较大,在输送时非常容易堵管,所以必须将砼输送泵位置随施工部位进行必要的调整。
其次是商品混凝土每天用量较大,在施工中为保证供应的连续性,经过我公司与供应厂家的磋商,供应厂家决定在施工过程中,特派一名现场调度进行配合,以保证混凝土的正常供应,确保工程按时保质完成。
3、工民建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质量控制
3.1 优选软土地基处理方案
工民建工程施工实践分析,可运用的技术手段较多,每种技术的适用性与应用效果差异,要做好事前调查与分析,优选软土地基处理方案。制定软土地基处理方案前,要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调查,掌握软土地基的类型和特点,确定几种可行的处理方案。对选出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案,要围绕成本和操作难易程度等,进行对比分析,确定最终的方案。所选的软基处理方案,要能够满足作业的需求和要求,确保软土地基问题得到有效处理,确保工民建工程的建设质量。
3.2 做好技术应用的准备
从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角度来说,最为简单的技术和方法,也需要借助相应的材料与设备等的支持,有着相应的需求。基于此,作业前要根据制定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案,准备所需的材料与机械设备等,为后续作业的开展提供保障。一般来说,考虑到材料和机械设备对技术应用效果的影响,要做好材料与性能的把控。对于所需的材料,采购时要经过严格对比,优选适宜的工程材料;做好进场和使用环节等的质量检验,切实保证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效果。对于使用的机械设备,要进行性能检查和日常保养维护,使其处于安全运行状态,保障软土地基作业的安全性和效率,切实发挥技术的优势和价值,推动工民建工程高质量建设。
3.3 落实技术交底制度
从当前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发展情况来说,很多技术相对成熟,能够有效保障工程的建设质量。不过由于软土地基的情况具有复杂性,很多工程需要进行工艺优化和处理,进而达到处理要求。基于此,为保障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质量,作业前要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教育,使得作业人员能够明确软土地基处理方案的设计意图和技术要点,做好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把控,保障软土地基得到有效处理,确保工民建工程的施工质量。
结语
总而言之,软土地基处理是工民建施工中较为重要的环节,只有采用合理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且加强对施工质量的把控,才能更好地改进工民建地基结构质量,增大工民建的安全系数,优化其实用性能。
参考文献:
[1]何运洪.工民建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04):175.
[2]吴有明.工民建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浅议[J].绿色环保建材,2018(09):149-150.
[3]李春辉.工民建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探讨[J].门窗,2017(07):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