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

发表时间:2020/9/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1期   作者:郑芳林
[导读] 信息技术是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
        郑芳林
        顺德区大良顺峰小学                    
        摘要:信息技术是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在教学中,我们已经离不开信息技术所带来的便利。信息技术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衍生的许多问题,笔者在此想要谈一谈具体的问题,并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找出原因并提出对策,使得信息技术更好地进行深度融合。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  融合
        信息技术是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在教学中,我们已经离不开信息技术所带来的便利。信息技术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衍生的许多问题,我们已经深谙信息技术的优点,但很多时候,短板决定了其是否能得到长远发展。下面我们来谈一谈问题以及解决方式,使得信息技术与教学更好地融合。
一、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所出现的问题。
        在日常教学生活中,笔者发现主要问题有以下:一、过于依赖信息技术,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被课件牵引,教师缺乏自主性。教师事先将课文所讲的内容集中呈现在几张PPT上,但是教师在讲课时面对的是一个动态的课堂,因此在讲课时如果单纯用课件讲课,学生所出现的问题将得不到解决。二、教学中许多软件的应用过于模式化,没有考虑到不同个体的区别。个别教学软件缺乏人性化的考量。三、在教学中通常通过社交软件来进行与家长的沟通,但是文字性的表达最容易引起误解,很多认为可以通过社交软件来解决的问题,比如与问题学生家长的沟通,其实家访不能被这种方式所代替。
二、各个问题出现的原因以及解决方式。
(一)教师如何更好地运用课件。
        课堂应该是生动的,教师不能一味依赖于课件。作为教师,我们的职责是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如果过于依赖于课件,缺乏对文本的人文解读,将会将教学内容刻板化。文本解读应该是个性化的,一篇文章的教学,我们教给孩子的是思维方法,是感受文字美的一种能力,而非单独将文章割裂,这样所带来的结果只能是给孩子们一种没有价值的割裂的东西。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首先应该进行文本的人文性解读,去感受作者所传达的美学等方面的思想内涵,在课堂上引导孩子结合自身感受去感受文本的美。除此之外,大纲所要求的硬性知识可以适当借助课件,有利于加深学习的印象。学习的过程不只是简单知识的重复,更有个人情感的融合,所以在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应该主要以个人思想的引导和解读,辅以课件的帮助。我所任教的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文本解读的能力或许还太弱,但是他们能够做到对所学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尽管他们还是10岁左右的孩子,但是不要忽略孩子的能力和天性。
(二)如何更好地使用教学软件。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种软件应运而生,让人们能够便捷地享受到各种服务,包括教学软件。在班级教学中,本着提高专业水平的角度,我们会使用写字软件等进行教学,但是这些教学软件容易出现模板化等问题,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存在很多的问题,如果要求所有人仿照写,要求是什么?要求所有人都写得一样?那是不可能的。很多人都难以达到要求。这样对于个体来说,学习积极性会受到影响,同时毕竟是软件,笔画等都是电脑设置,缺乏人性化要求,存在不够精细等问题。我们在运用这些教学软件进行教学时,应该懂得如何为我所用,尊重学生学习发展的自主性,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懂得运用,尊重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情,科学地进行教学,以科学的教学目标和方法引导孩子在这些教学软件中进行学习。
(三)使用社交软件与家长进行沟通。
        在信息时代,人们习惯运用微信、QQ等交流软件进行沟通,便捷是它的优点。殊不知在整个过程中,缺少了面对面交流带来的真实感,并不利于成功的交流。并且文字表达总有言不尽意的地方,甚至会让人产生误解的时候,所以如果教师在与家长们的交流过程中一味依赖交流软件进行交流,不去进行家访等,会减少许多真正了解的机会。我们时常需要与家长交流,如果只用社交软件进行交流,有时候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误解,所以在与家长交流过程中,应该注意运用这些社交软件,除了必要的时候,我们作为老师,应该多近距离地了解学生和他们的家庭,在问题出现时才能应对,因材施教。与家长沟通好,能更有效促进教学的发展。
三、结语。
        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学中运用广泛,但是如果不注意运用得当,也会使得其弊端暴露无遗,作为教师应该懂得以最佳的适合学生的方式,运用课件、教学软件更好地进行教学,运用社交软件更好地与家长进行沟通,从而使得信息技术与教学更好地融合。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M].20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