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晓敏
浙江省杭州市定山小学 310024
摘要:实验要进行改进和创新,必须对教具进行相应的改进和设计。课改中出现一套好教材,就要有一套与之相配套的教具。课标所规定的教学任务才能有效完成。通过我们一线教师对教材的不断研读,对学生学习特点的熟练掌握,对学生所处生活和学习环境的深入了解,越来越觉得自制教具,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对实验的易操作性,对实验的探究兴趣和学生对实验结论的归纳总结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
引言
在小学科学课堂上,实验探究既是教学的主要方式,也是学生学习的有效方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的高低和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所以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要特别注重实验探究,并保证其有序性。
1科学实验教学的意义分析
1.1通过科学实验教学方便学生知识能力的提升
科学实验教学是重要的小学教学科目,对学生的学习意义重大,通过实验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进一步保障小学综合素养教学的效果。实验教学的整个过程对学生的教学意义重大,在实验中学生的探究能力不断地提升,学生通过对实验情况的观察,学生的观察与分析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必要保障。通过科学实验教学,学生对一些生活中的现象有了初步的了解,加深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帮助学生以一个积极的态度积极面对生活与学习。
1.2通过实验教学提升学生的勇敢精神
通过实验科学教学可以提升学生勇敢与坚持不懈精神,帮助学生对一些不正确的理念与事情说“不”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精神修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勇敢与坚持不懈对之后学生的成长影响很大,所以在学习中教师需要湖中相关的实验精神培养,提高学生的勇敢精神与坚持不懈的精神,让学生遇到困难是不会轻言放弃。并且,在困难中寻找科学的方式对问题加以解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1.3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科学实验的教学培养学生探究到底的精神,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加适应多变的社会环境,坚持正确的学习理念。通过科学实验的教学,学生的积极性思维被调动,因此在生活与学习中积极性更浓重更愿意加入科学实验的学习中,不断地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创新能力。另外,通过科学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保障教学的效果。学生在实验教学中,通过实验进行操作与观察,全面掌握科学实验的具体步骤,有序进行实验操作,激发兴趣提高实验水平。
2有效开展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方法策略
2.1用生活材料,进行实验活动实践
在小学科学课堂实验的教学中,教学的内容往往都是比较易于理解的,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通过科学实验来对知识进行探究和验证,教师就可以对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材料进行应用,来为实验活动的开展提供充分的支持。比如:在进行“光的行进”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对光的行进进行观察,教师就可以准备一个透明的水杯和一个红外线灯,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对水杯进行照射,这样红外线就能够在水中留下一条穿行的直线,进而再让学生进行动手实验,让他们改变红外线的方向和角度,看其行进的线路是否会发生改变,从而来对光的直线行进进行验证。
2.2合理确定实验探究的问题,明确实验目的
问题是实验探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没有问题就没有实验探究活动,学生也不会明白为什么做这个实验,不了解实验目的。对于学生而言,在不了解实验目的情况下进行实验,探究过程必然是盲目的、杂乱无章的,难以产生良好的实验探究实效。所以,小学科学实验课堂上要合理确定实验探究的问题,明确实验目的,以目的为导向,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展开探究活动,提高实验探究的有序性。具体的是,教师精心研读课程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和重点内容,结合这些予以确定实验探究问题,让学生了解实验目的。对于实验探究的问题,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针对问题展开思考,亲自探究验证,最终获得正确结论。如讲“磁铁有磁性”一课时,笔者经过分析确定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的磁铁的磁性,即磁铁越靠近两端磁性越强,越靠中间磁性越弱。基于这一教学目标,确定学生要实验探究的问题是“磁铁两端吸得多中间吸得少的原因”,让学生了解实验探究目的,通过自身的自主探究认识磁铁的磁性。为了让学生有序地进行实验探究,笔者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况,具体如下:用一根条形磁铁平放到一堆回形针上,然后拿起条形磁铁,问学生,“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磁铁吸住了很多回形针”。然后,笔者再问“磁铁两端吸得多,中间吸得少,这是为什么?”在这里,笔者先明确教学目标,确定学生实验探究的问题,再利用实际现象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结合问题自主进行实验探究,获得正确结论,这一过程是有序的,且能有效完成教学目标。
2.3善于鼓励学生们进行自主性的探索实验
由于在小学阶段科学课的内容主要是一些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现象,所以教师主要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主要在于让学生从科学实验的角度去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这一教师在课堂上的眼实验,可以注重选择生活化的现象,结合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品和原料来进行实验的设计。比如水就是一个生活中,每天都要用到的物质,通过水可以做很多的实验。通过水和其他素材的结合可以让学生们发现物理和化学世界里更多的奇妙现象。所以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让他们认识到每一种物质的特性,从而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同时,充分的联系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他们对科学世界的好奇和兴趣进一步的扩大,提高他们的学习综合能力,为今后科学课的探究打下基础。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科学课教师要围绕着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进行更多的创新和努力,要善于积累丰富的教学素材,将实验活动开展的更具有创新性生活化的特点,要让小学生认识到科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科学与自己个人未来发展的关系,提升他们的科学课学习和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雪婷.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改进策略[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19(1):93-96.
[2]黄其梅,洪亲,蔡坚勇.小学科学教育现状的调查与研究:以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17(7):97-100.
[3]潘洪建,张静娴.小学科学课程实施:成就、问题与政策建议[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8,10(4):3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