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类高校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调查研究 ———以成都部分高校为例

发表时间:2020/9/1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13期   作者:蒋廷婷
[导读] 国家安全关系到整个国家发展和民族生存,也关系到每一位公民的切身利益
        蒋廷婷
        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  四川 成都 611830
        摘要:国家安全关系到整个国家发展和民族生存,也关系到每一位公民的切身利益。加强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是我国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外语专业大学生作为国家对外交流储备人才,清楚认识国家安全形势,坚定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个外语人的责任与担当。本文根据成都高校实证调研,发现外语类高校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总体上滞后于时代发展的需要,基于此提出增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对策,为新形势下完善高校国家安全教育体系、保护外语专业大学生的安全增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提供数据分析与理论依据。
        关键词:外语类高校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调查;对策

        根据201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 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1]因此,维护国家安全,人人有责。教思政(【2018】1号)文件明确要求:“构建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教育体系,把国家安全教育覆盖国民教育各学段,融入教育教学活动各层面,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国家安全教育进学校、进教材、进头脑。”这一要求,对于科学构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外语专业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也是国家对外交流的储备人才,肩负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风采的光荣使命,他们的国家安全意识状况非常重要。        为获取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状况的第一手资料,笔者通过 “问卷星”发布问卷 350 份。调查对象以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2017级、2018级和2019级学生为主并涉及部分驻蓉高校学生。 截止到数据分析时,共得到有效问卷322份,有效率为92%。问卷设计了15个选择题,其中3个多选题,12个单选题,主要从大学生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解、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意识与行动以及高校对大学生安全教育三个方面展开。
        1 新时代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总体状况
        1.1 对总体国家安全观内涵的理解较为正确但还有待提高,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是强调:“要把生物安全作为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组织部分”。在对国家安全内涵的认识上,只有65.84%的大学生认为国家安全包含核安全和生物安全。这说明大部分同学已经认识到在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国家安全已不仅仅是传统的政治与国防安全,还包括经济安全、科技安全等非传统安全方面( 具体情况,见图1 -1) 。

图1-1国家安全所包含的内容
        在网络问卷调查中,55.25%的大学生不知道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正式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时间;66.98%的大学生清楚每年4月15日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40.43%的大学生不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表决通过的时间。从网络问卷调查数据看,大学生国家安全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不乐观。外语专业大学生国家安全知识匮乏势必会导致各种危害国家安全的事件发生。在新时代,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因此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刻不容缓。
        1.2具有较强的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意识但是能力还有待加强根据网络调查问卷分析, 94.75%的受访者表示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只有5.25%的受访者认为无所谓或者说不清楚。但是,尽管如此,学生还是不清楚到底如何维护国家安全。当被问及“在发现任何组织和个人危害国家安全的情况和线索,你会怎么做时”, 66.36% 的大学生选择“直接或间接上报国家安全机关或者公安机关”,11.42%的大学生选择迅速向学校老师报告,高达17.28%的大学生选择“想向国家安全机关或者公安机关报告,但是不知道具体怎么做” (见图 1-2).当问及“假如您是党(团) 员,有国外朋友向您打听党( 团) 组织生活内容时,您会怎么做”时,有84.26%的受访者选择“婉言拒绝”,选择“一五一十全盘托出”和“可能会透露一些”的各占 1.23%和4.32%(见图1-3) 。可见,部分大学生面对危害国家安全的言行时没有意识到这些行为危害国家安全并且不知道如何做,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还需增强。当问及到“你觉得以下哪些行为可能危害国家安全时?”,98.46%受访者可以明确贩卖GPS跟踪定位器、钥匙扣密拍器等专用间谍器材是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97.53%的大学生知道参观卫星发射中心、军事基地、军用港口等图片上传朋友圈也可能危害国家安全,只有79.63%受访者认为拍摄带有军人合照可能危害国家安全。仅有31.79%的大学生意识到回国行李箱装有外国的新鲜水果蔬菜可能会危害国家生物安全。

图1-2 发现有损国家安全的情况 应如何做

图1 -3 有国外的朋友了解党( 团) 组织生活会如何做

图1-4 以下哪些行为可能会危害国家安全
        1.3能够意识到国家安全的重要性,但对国家安全相关事件缺乏关注
        调查发现,部分大学生对于近年发生的涉及国家安全的事件并不是很了解,对时事政治漠不关心。问卷中设置有“你平时关注时事政治吗”一题,表示经常关注的仅为28.7%,偶尔关注的占69.75%,还有1.54%的受访者表示从不关注。调查中还了解到,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积极主动了解国家信息安全知识的只占33.64%,大部分是偶尔关注,占64.51%,还有1.85%的大学生根本不关注。关注时政信息、了解国际形势是增强国家安全意识的前提。反之,势必会影响到他们的国家安全意识,进而影响他们对国家安全形势的客观判断。综合以上数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外语专业大学生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具有较强的责任意识,也都能够意识到国家安全的重要性。但是,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缺乏深入了解,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还需加强,防范意识和警惕性。
        2影响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主要因素
        2.1环境因素,新入新时代,我国国家安全涉及的领域日益增多,国家安全面临的现实和潜在威胁与挑战日益复杂。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趋成熟,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不断通过影视作品、互联网、以及书籍等诸多形式对我国大学生进行思想形态的渗透,从而导致大学生群体思想观念发生改变,同时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下的不断流失,部分大学生开始崇洋媚外而抛弃我国自身优秀的传统文化。[4]
        2.2大学生自身因素 “多元化文化背景,多元化价值观,高速发展又日益复杂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以及国家安全问题本身的敏感性、复杂性,使大学生在国家安全问题上表现出有热情关注却又无所适从的矛盾,也存在诸多的困惑”.【4】这些困惑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政治敏锐性和国家安全防范意识。
        2.3学校因素 (1)没有形成规范的国家安全教学体系。多数高校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形势政策课程来进行国家安全教育。这就造成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不完整、不规范。调查显示,47.22%的大学生表示学校经常进行国家安全意识宣传或者开展讲座,偶尔进行国家安全意识宣传或者开展讲座为49.69%。50%的大学生认为目前高校培养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工作一般。觉得高校培育大学生安全意识工作很不好和不了解的分别占到受访人数的3.07%和2.15%。上述网络调查数据表明高校对国家安全意识培养的有效供给不足,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求。(2)没有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的国家安全教育教师队伍。笔者在调查中了解到,目前高校普遍由思想政治辅导员兼任国家安全教育课程的教师。辅导员大多数都没有受到专业的国家安全教育的培训,这种情况会导致高校对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3增强高校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对策
        本文通过详细的问卷调查得出目前外语类高校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养过程中的成就与不足,结合目前现状,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提出以下对策:
        3.1深化大学生对国家安全意识的认识
        从大学生自身安全的角度,尤其是涉及到国家安全的法律法规,笔者从真实的案例角度分析,2020年国家安全部根据真实案例改编的反奸防谍的微电影《危爱》作为4月15日国家安全日主题教育的主要内容,引起学生极大的反响和警醒。根据通过学习相关的知识增强国家安全意识,促使大学生自觉树立防范意识,提高保密观念,学习保护好自己,牢记国家安全人人有责。
        3.2提升教师队伍相关素质,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相互合作形成合力
        (1)定期对授课教师进行学术上和思想政治上进行培训,促使教师队伍的政治觉悟和专业理论素养进一步提升。可以迎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邀请所在区域国家安全部门宣传人员到校作报告或者安排教师走进国防院校进行短期学习深造。
        (2)高校的专业课任职教师人数众多,对学生影响深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4]高校作为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育的重要职能部门,其培养出的应该是德才兼备的新时代大学生。高校的科学理论课程注重于大学生专业知识技能方面的培养,外语专业教师大多数都具有出国留学经历,深受西方文化影响,应该和思想政治辅导员合作交流形成合力,培养出三观端正政治立场坚定的新时代大学生。
        3.3开展国家安全观教育社会实践活动
        高校对大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不仅在课堂上,还应该有意识的走出课堂,使国家安全意识培养不及只停留在书本上,而与每个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走进红色革命圣地走入周边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走进当地的博物馆了解这个城市的抗战历史,使大学生们了解到没有国就没有家,如今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来自于前期无数革命先烈的不懈探索和自我牺牲。走进老红军听听这些人的故事走进档案馆看看实实在在的历史,在增强民族认同感的同时,增强学生对于国家安全方面的认识。
        3.4营造校园氛围,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宣传教育
        古语有云:近朱则赤,近墨则黑。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培育不能仅依靠课堂上的学习,还需要营造蕴含中华民族精神的校园文化,希望学生在校园文化的熏陶下,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国家安全教育。其二是要利用重要的时间节点为契机,比如每年的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进行主题宣传,每年的宪法日进行大学生法制宣传,每年的八一建军节进行中国军队发展史的讲解等,结合当下时政热点,结合学生本身对学生带来有热度有深度有温度的时政分析。让学生明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每个人的梦想都实现了中国梦也就实现了。
        3.5拓展新媒体国家安全教育平台
        大学是一个开放的空间,是学生到社会人的重要阶段。从2018年开始,大学新生00后成为主流,这些网络时代的原住民。根据问卷调查可以看到,当被问及一般是通过哪种方式了解国家安全知识的,73.01%的大学生选择通过网络,说明移动网络平台是国家安全宣传的重要阵地。利用好学校学院网站、微信公众号、抖音号、校园广播新闻联播等平台做好宣传工作。加强对这些主要流量平台的把控,把我党最新理论成果、时事热点分析、红色动漫、普法宣传等推送给学生。组织引导学生党员班委干部,在重大事件等特殊时期,加强舆论主阵地建设,敢于发声表明观点,传播正能量。通过站好网络舆论主战场,及时推送最新热点时政及与大学生相关的消息,让大学生们感受到国家安全就在身边,人人有责。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5.
[2]教育部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施意见.教思政(2018)1号.
[3]史煜,理工类高校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育研究-以西安市为例【D】.西安理工大学.2018-05
[4]覃小林.民族高校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 4) : 1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