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发表时间:2020/9/1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13期   作者:贾宁
[导读]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多媒体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与广泛的应用
        贾宁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北京 101101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多媒体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与广泛的应用。人们的生活中处处渗透着多媒体技术带给我们的便捷、舒适、时尚的感受,在影视多媒体技术充分发挥着作用。影视多媒体行业作为媒体行业的一个方向,伴随着数字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比较热门的产业之一。随着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方向的多元化、科技化和系统化,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作为艺术教育中的一个新分支,成为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环境和教育环境的趋势下,高职院校对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应该遵循社会发展、区域经济发展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影视多媒体技术;人才培养
        多媒体技术专业是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开展起来的新兴的专业方向,其专业发展中还存在着 很多方面的问题。高职院校培养的目标是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多媒体技术专业正是契合这一目标形成的一个多学科交叉、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合格的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人才既懂技术,又懂艺术。因此对于多媒体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更多地突出职业性与多向适应性,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慨述
        随着数字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影视多媒体行业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比较热门的产业之一。根据‘教育部关于制定高职高专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专业教学计划应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持德、智、体、美等全方面发展,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加强实践能力培养,贯彻产学结合思想,从实际出发,办出特色。影视多媒体技术人才是一种复合型的技能型人才,既要具备较好的艺术修养,又要有较强的技术实现能力。通过相关企业的调研发现,高职院校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应以培养“一专多能”的专业技能型人才为宗旨,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学生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建立以社会需求为目标,满足基础理论够用,加强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充分体现出高职特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要求。
        二、当前高职影视多媒体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学生生源与培养方式的问题。高职生入学的整体素质较差,不少学生文化课成绩较低,艺术潜质较差,家庭条件也不优越,客观条件难以满足专业要求,需要正视现状。与本科、美院、高专相比,高职学生专业面向太广,一专水准不高,多能强化不够,导致专不胜任, 多能不能的现象普遍。作为一种新兴的、以视频作品呈现为主要成果的专业,影视多媒体技术人才的培养应注重激发学生的个人兴趣,在专业大方向下注重“一专多能”的技能人才培养,在课程建设中只开设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课程,加强实践实训环节,在教学方式上以项目带动实践,在实践中积极的去学习理论知识。
        2、师资结构不合理。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的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专业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专业理论知识丰富的教师,更需要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技术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现在处于教学一线的教师大部分一般都会经历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从学校走向学校,缺乏企业工作经历、缺少参与实际设计项目的经验,在实践动手能力、实训教学方面都处于弱势。影视多媒体技术的人才需求比较高,设计专业的教师设计感强但技术能力有欠缺,计算机专业的教师追求技术的同时会有审美的脱节,这也是师资方面不尽完美的原因之一。因此,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一支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系统理论知识的强大师资团队,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实际需要的人才。
        三、高职院校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
        1、明确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定位。

依据对社会需求与高职“职业化、技能化、实践化”的办学特色综合考量,高职影视多媒体技术人才可归纳为四个方向:影视后期包装制作类的技术型人才;摄影类的技术型人才;摄像类的技术型人才;二维 flash 多媒体、短片制作类的技术型人才。本方案的培养目标定位的原则是将专业素质高、外在条件好而培养难度最大、成才人数最少的塔尖层目标压缩;扩展就业率高、职业岗位面积大、发展前途广阔的中坚层和基座层人才的培养。
        2、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影视多媒体技术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四个方向阶段式模块设置,即将专业的培养体系按照专业方向的一致性分别设置为影视后期包装制作指导模块,摄影类指导模块,摄像类指导模块,二维 flash 多媒体、短片制作指导模块。围绕每个模块构建阶段性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安排理论与实践教学。影视后期包装制作指导模块的培养重点是:掌握三维动画制作、非线性编辑、配乐、节目包装、后期特效等技术。摄影类、摄像类指导模块的培养重点是:掌握多媒体素材采集与处理的基本知识、摄像专业技术、摄影专业技术。二维 flash 多媒体、短片制作指导模块的培养重点是:熟练运用平面图形与图像处理、二维flash 多媒体等技术软件、掌握短片创作技能。影视多媒体技术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双证条件式培养”,即针对不同模块阶段性的培养目标,学生在毕业前必须获取毕业证书外的相关职业资格类证书或受社会认可的行业准入证书及技术等级证书,并将此列为毕业的必要条件之一,强调双证的关联与并重。实施“双证条件式培养”是培养高素质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有效途径。在专业建设上,学校应争取相关培训与鉴定机构的认可,提供证书的获取途径,促进证书的获取率的提高。影视多媒体技术人才培养模式中的“纵条式课程组合”是指在构建四模块阶段方向化、目标化、职业化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最终达到综合能力的深度延伸。课程体系是根据每个模块阶段的职业岗位的知识与技能要求以及最终的培养目标,设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序列性纵条式课程体系,每一条线的教学目标都体现了其职业特性与要求,如影视后期包装制作指导模块的“设计软件技能”、摄像类指导模块的“摄像技能”、摄影类模块的“摄影技能”、二维 flash 多媒体、短片制作指导模块的“短片制作技能”,每个方向的阶段专业课程也形成了环环相扣不可分割的纵深排列发展体系。
        3、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效果
        (1)正确的培养目标。根据遵循高职高专的办学规律,结合高职教育的生源特点,确定高职影视多媒体技术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在数字摄影、摄像、二维 flash 多媒体制作及影视后期领域的实用型专业技能型的人才。
        (2)强力推进技艺培养标准。在饱满核心能力的前提下,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管齐下,将资格证书的获得作为合格毕业生的重要条件,目标性地提高培养规格、有效地提升社会认可度,并促进提前学习相关技术,缩短上岗适应期的良性循环。
        (3)强化教风学风加强管理队伍与骨干教师的观念更新和教研水平的全面提高,力避少数教师在教学中的故弄玄虚、压课缩水、随意脱岗、漠视责任岗位、看重个人创收,导致局部教风下滑,学风不振诟病的发生,打造重课堂、重实践、重创新、重奉献的严师团队。
        多媒体技术专业是顺应市场需求的新兴专业,结合高职院校的教学特点进行发展建设,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与实践。根据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加强应用能力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改变单纯以学校为中心的封闭式教育模式并不断调整原先的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 蒋小燕.高职多媒体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9(3).
        [2] 马建森,窦均林.影视多媒体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15(3).
        [3] 张 婷.高职影视专业的发展困境与实践蓝图———以职业技术学院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为例[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