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语文文化品格的培养研究

发表时间:2020/9/1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14期   作者:潘文生
[导读] 在素质教育不断推动的背景下,如何在课程当中促使学生语文能力、文化传承意识和能力的增强,让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深化,也成为高中语文教师在课程当中不断探讨和深思熟虑的课题
        潘文生
        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华侨中学   广西  南宁   530105
        摘要:在素质教育不断推动的背景下,如何在课程当中促使学生语文能力、文化传承意识和能力的增强,让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深化,也成为高中语文教师在课程当中不断探讨和深思熟虑的课题。所以,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就应该立足核心素养,重视课程当中学生文化品格的培育。让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得到增强,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真正的带动学生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语文;文化品格;培养

        前言:在核心素养当中,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求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应该引导学生肩负起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重任,让学生能够树立起责任意识,真正的成为祖国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所以,高中教师在语文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就应该将核心素养为导向不断的加强文化品格的培养,带动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文化素养得到不断的提高。
一、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语文文化品格培养的重要性
        为了使得我国民族的伟大复兴得以真正的实践,习近平书记在不同的场合都反复强调应该加强对于文化的发扬和继承[1]。应该在教育当中加强传统文化的融入。这样才能够让教育的价值展现出丰富的内涵和文化底蕴。而新课标在此方面也做出了强调,要求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应该将培养核心素养作为主要形式、将文化理解与传承作为导向,加大在课程当中对学生的文化熏陶,让学生能够传承和理解文化。所以,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高中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就一定要加大对学生文化品格的培养,积极的对培养对策进行探寻和实践,将文化品格的培养真正的落到实处,有助于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和传承,让教育的本质和价值得到不断的展现。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语文文化品格培养的对策研究
(一)立足课本素材,培养文化品格
        传统文化往往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和精神所在,是历经几千年所遗留下来的珍贵财富[2]。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的弘扬和继承,应该是每一位中华儿女的使命,也是推动民族得以长久、稳定发展的坚实保障。所以,高中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首先应该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刻的挖掘。以此作为立足点来转变教育思想,推动教育模式的创新,保障教学措施在实施的过程当中更加有效。例如,在讲解《劝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运用古代尊师重道的文化思想来进行课程的导入,为整个教学的开展奠定整体基调。在后续中则可以让学生对课文进行熟读,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当中了解荀子对待学习的看法和态度。并可以对其中的经典词句进行背诵,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对文化魅力进行感知。这样就可以让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深化,让学生懂得尊师重道、古代时的从师之道等等。让理想的课程教学效果得到实践。
(二)渗透传统文化,培养文化品格
        新课标倡导,在语文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也应该对文化传承的相关活动积极的进行开展,让学生对于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意识不断提高。所以,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就应该加强实践活动的开展,让传统文化得到真正的渗透。例如,首先,可以将传统文化作为主题来带领学生开展专题探讨活动。

应该实现资源的配置,加大学生对于文化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在讲解《离骚》相关知识点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对“离骚体”相关的特点进行深刻的了解。应该对离骚当中象征和对比的手法进行理解,对作者的情感进行深刻的体会。同时,可以让学生进行仿写,让学生的文化修养得到不断的提高。其次,应该加强文化氛围的构建。比如,可以对相应的比赛进行举办。在日常当中举办文化大赛、诗歌朗诵比赛等等,将学生的知识视野得到进一步的拓展,有助于文化的弘扬和传承。最后,也可以带领学生观看一些相应的节目。比如《成语大会》、《诗词大会》、《朗读者》......加深学生对于文化的印象和理解,让学生对文化魅力进一步的进行感知。
(三)抓住节日契机,培养文化品格
        传统节日文化是传统文化非常重要的代表和形式[3]。所以,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也应该抓住节日契机,带领学生对于风俗文化更好的进行理解,使学生对文化的理解程度得到进一步加强。例如,在中秋节之际,就可以让全班学生一起去做月饼,并可以将中秋作为主题开展诗词大赛、写作比赛。在端午节到来之际则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学生对博物馆进行参观,让学生掌握端午的由来以及节日中的风俗传承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都可以让学生的文化认知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保障传统文化在课程当中的渗透,真正的实现学生文化品格的良好培养。
(四)加强任务驱动,培养文化品格
        在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师也应该实施任务驱动法,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有明确的目标,让学生的文化理解和传承素养得到不断的提升。例如,在讲解《念奴娇·赤壁怀古》之前,教师可以对文章当中所描绘的场景和景物、情感等加大分析。在这之后,就可以为学生实现任务的设定。比如,应该让学生掌握豪放词所具有的特点、掌握古诗词鉴赏方法、能够通过语言文字对苏轼在文字当中寄托的胸怀进行深刻的感知。通过这样的方式就可以让学生加大对其中情感的理解,感受古人情感,促使文化意识得到良好的树立。
(五)转变教学方式,培养文化品格
        在教学的开展过程当中,教师也应该推动教学方式的转变。让学生的文化修养和素质得到更好的锻炼。例如,在讲解《鸿门宴》的过程当中,教师在课前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对当时的历史背景和资料进行查询,并在课程进行展示。此外,教师也可以将慕课资源融入进来,将《史记》其他内容的记载在资源当中进行呈现,让学生通过手机对二维码的扫描就可以及时的对资源进行获取。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理解,让学生的文化视野得到拓展,真正地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让文化品格的培养得以实践。
        结论: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的导向下,高中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不断的加强对学生文化品格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使得课程的内涵变得更加丰富,让学生的能力和素养得到良好的发展。所以,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应该做到立足课本素材、渗透传统文化、抓住节日契机、加强任务驱动、转变教育方式。让学生文化品格的培养得以真正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邹佳叡,马红丽,马长安.统编版与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同文异样”比较研究——以朱自清《荷塘月色》为例[J].教学研究,2020,43(04):87-92.
[2]高涛.高中古代散文的教学价值及教学策略探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07):26-27.
[3]沙莎.探索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路径[J].华夏教师,2020(20):53-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