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衔接之历史课堂教学探究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0/9/1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14期   作者:刘艺敏
[导读] 在当前施行的新的课程标准当中,在初中的历史以及高中历史当中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主要是体现在课程的体系、课程的编排、课程内容知识的深度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
        刘艺敏
        福建省惠安嘉惠中学
        摘要:在当前施行的新的课程标准当中,在初中的历史以及高中历史当中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主要是体现在课程的体系、课程的编排、课程内容知识的深度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因此,如何使得学生们在初中结束后,高中的历史学习中能够更好的学习,使得初高中的历史学习中形成一个递进的合力,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新课程改革的成果就变得非常的重要。那么我们作为历史老师,就需要通过不断地研究以及实践,从历史知识、历史教学方法、学生们学习方法等方面进行斜街,这样才可以让学生们在进入高中阶段可以更好且更快的去适应过渡期,提升学习的质量。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来简要的对初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方法;学习方法
        引言:对于高中阶段的课程改革创新已经早已启动,当前课程改革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实质性、深入性的阶段,对于课程改革创新而言,这次从整个教学的体系以及教学的理念都是需要全面的改变。在在这一情境之下,初高中的课程体系、课程的编排、课程内容的深度以及教学、学习的方法都是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的,那么在所蕴含的知识以及衔接上也都是有着非常大的差距的,这样就很容易导致脱节。因此,我们如何通过改变与创新让初高中阶段形成一个学习的合力,让学生们可以更好的成长,更好的接受知识,更好的推进课程的改革,就变得非常的重要。
        1、当前初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衔接的必要性
        (1)初中历史的学情:我们想要更好的去衔接初高中之间的教学,那么首先就需要去充分的对各阶段的学情进行充分的了解,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了解初中的历史学情。笔者为了更好的完成这一工作,笔者首先就是去查阅了《历史与社会》,并且还去做了一些问卷的调查。通过这些形式的了解,将初中的历史学情有一个准确的掌握,笔者通过数据,认为主要有以下的几个特点:(a)经过新课改之后,学生们的优势所在:学生们通常在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下,变得兴趣比较广泛,自己所掌握的知识面也是更加的全面,通常表现出来的都是个性鲜明、活泼积极的优点。这些学生们通常对于一些当前的社会问题有特别的兴趣,并且也会在课堂上表现的很积极主动,喜欢发言,当课堂上对于老师的问题回答有误的时候,也会去进行一个补充,在课堂上交流能力很强。并且也会积极的设计一些方案来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总而言之,经历课改的学生们综合的素质更高。(b)经历课改后的学生们所掌握的知识深度较浅:当前的课改生们兴趣广泛,了解的知识面很宽,但是他们对于很多的历史文学、作品反而兴趣不足,这样最终导致的就是他们对于自己所知晓的知识没有一个有深度的理解和消化。同时在《历史与社会》中,也是非常重视培养学生们人文素质以及社会责任的课程。他主要就是去整合了历史和人文地理的知识,指导学生们进行提高。初中阶段,历史知识做到了中外的融合,知识面非常的广,但没有形成一个体系,学生们在学习中难以产生一个非常深的理解,所以,总的来看,学生们掌握的知识非常的浅显。(c)学生们的学习能力比较低下:对于历史的学习,学生们需要首先具备的就是整理归纳以及分析鉴别能力,但是在当前的初中历史中,并没有去大力的对学生们就这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所以学生们对于历史的学习仍然是没有掌握好的方法,对于学生们接下来的学习能力并没有一个非常好的提升,所以当前初中生历史的学习能力还是比较低的,急需进行提升。
        (2)高中历史的学习情况和课纲要求:在高中历史中,其体系与初中完全不同,在高中的历史中是以模块来进行编排学习的,这样就需要学生们从新进行整理,并且去形成有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

那么其主要的一些特点就是:(a)高中历史中所蕴含的知识量是非常的大的:在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材,其中包含了非常多历史图片,并且也在教材中增加了“资料卡片”、“学习思考”、“知识链接”等模块,这样对于历史教材本身也是更加的有活力,提供一个更好的阅读感受。在教材中正文以及其他的一些模块都是需要学生们进行阅读思考,并去完成的,并且模块式的编排,使得知识跳跃非常的大,专业性非常的强,难度也是随着而增大。这样就会非常容易让学生们感受到一种学习的落差感。(b)高中历史要求更加的高:在高中历史中,需要去重视培养学生们的以下几种能力:阅读和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历史事实的能力、运用已知信息解决新问题的能力等。这些要求,相较于初中是复杂了很多的,这对于刚入高中的学生而言是非常的难的。
        2、初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衔接的一些具体策略
        虽然新的课程标准已经深入的实施,但是当前仍然是存在一种声音“课程的标准是新的,教材也是新的,但是课堂教学当中教学的涛声还是旧的”。这其实就是表明,当前仍然有着做样子的情况出现,并没有趣充分的落实新的课程理念。笔者在通过教学,就总结了“如果我们没有新的思想,没有新的知识,没有新的教学方法,而是只有新的课标、新的教材,其实际上还是旧的课程。”因此,我们首先就是要去革新自己的理念,将高中初高中的历史教学做到真正的改变。
        (1)将历史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落到实处:对于历史新课程理念,我们不只是指老师与学生们在实际的教学当中的角色定位,而是要能够去充学科本身的角度对于一些学生和教学有一个新的理解与认识,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完成初高中的衔接。在高中历史的教学当中我们必须要充分的将其学科的特色体现出来:在初中的历史课程中,讲述的主要就是社会是什么样的?为什么是这样的?应该是什么样的?这三个主题,宗旨就是去铸就我们民族的精神,从而将学生们整体上、历史性的认识社会。而对于高中的历史课程,则是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之上,要去进一步的提高学生们的历史意识、文化的素养以及人文的素质,这样去全面、深度的促进学生们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当然对于笔者提到的进一步,其实就是我们本文的主题——衔接。
        (2)我们作为老师要充分的根据课程的特点,恰当的去处理教学的内容,实现初高中历史的衔接:初中的历史教材中绝大部分的知识都只是提到,但其中也有一部分的历史知识会有一个详细的描述,并且还会去设置一个针对性的专题研究:补充材料,设置探究问题等,就比如:中美关系的改善、冷战等等。对初中教学内容的理解可以让我们更好的去处理高中的历史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于历史的衔接都是非常的有用的。因此,笔者就对照着高中教材的历史模块,去进行一系列详细的比对和整理,去对教学提供合适的帮助。就比如:笔者在讲解三生六部制的一些知识时,其中包括职责、关系、作用等,那么就将明太祖朱元璋组织特务的一些情况进行一个引申;讲解英国走私鸦片的时候,就会将林则徐硝烟、《南京条约》等等一些列不平跳跃进行延伸;提到邓世昌的殉国,我们会去对日本的侵略进行学习,这样就会延伸到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以及我们国共两党的在此合作。那么通过这样对比性的学习,我们可以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一个知识的细化,那么在学生们学习的时候就不会感觉到非常的难,对于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是非常的有意义的。

        结束语:
        总而言之,由于初高中历史的知识脉络以及深度编排都是大为不同的,所以初中毕业生在高中开始阶段学习历史会有比较大的难度,这时需要我们做好初高中的衔接,笔者通过自身的经验,进行了有关衔接的一些观点分享,希望对我们的历史教学提供一些帮助。
        参考文献:
        [1]张树展.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高中历史衔接探究[J]. 新课程研究旬刊, 2010(5):105-106.
        [2]孟磊. 试论初高中历史教科书与教学的衔接[D]. 华东师范大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