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静
西安市长安区第二中学 陕西西安 710100
摘要 地理生活化教学是地理新课标理念,也是实现地理核心素养落地的有效途径,文章在阐述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重要性的基础上,从生活化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生活化地理课堂的组织及地理教师专业发展三个方面提出了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
2018年1月,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新的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时,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设置真实情景,落实地理学科素养。因此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很有必要。
一、地理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
地理生活化教学是地理学科性质的基本要求,它不仅是高考导向教学的实践,也是实现地理核心素养落地的有效途径。首先,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理环境及其人地关系的学科,其学科性质就决定了地理的教学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学科。其次,从近年高考命题来看,地理试题已不是对书本知识的直接考核,试题多是建立在真实生活情境之下对主干知识进行考察,这就要求教师应帮助学生从生活实际入手,认识和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培养学生分析生活问题的能力。最后,地理生活化教学帮助地理核心素养更好的落地:地理生活化教学使学生接受更多的乡情教育,加强人地协调观的落实;生活化的课程资源让区域认知得到真正落实;生活化的教学活动和实践活动,使地理实践力得到提升;富有逻辑性的情境问题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思维。
二、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
1.源于生活的课程资源开发策略
现行的高中地理教材中更多的是对知识理论的阐述,对于知识的形成背景和过程大为简化,这样容易使知识与生活脱节,犹如纸上谈兵,因此进行地理生活化教学首先要做的是生活化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即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开发课程资源。生活化的地理课程资源要源于生活、源于乡土,其具体开发和设计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基于高中地理课程结构和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源于生活的课程资源是对教材的补充和延伸,因此其课程开发的主体框架要以高中课程结构为基础,难易程度要符合学情。②要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学生的日常生活情境就是最简单最自然的地理课程资源,学生从最熟悉的生活中获取知识,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也能使学生不用系统学习就可以吸收和理解某些地理问题。如:执教《工业区位因素》教师可以让学生去观察统计超市常见奶制品的产地,来分析奶制品工厂布局的主导因素。③在生活化课程资源开发时要将乡土地理知识与教学内容进行融合。乡土资源不仅可以作为地理原理的印证材料更是学习迁移的很好素材,另外,乡土资源可以很好的落实学生的区域认知和人地协调观的培养,学生通过以家乡为具体区域进行地理位分析不仅能让学生在认识和关心家乡地理,还能激发学生的乡土之情。如执教《地形对交通运输线路的影响》时,以学生家乡不同地形区的交通线的分布图和交通景观图进行对比分析,学生很容易就能感知和总结出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密度、走向、形态产生影响,同时也使学生对自己的家乡更加了解,深切感受到学习地理对家乡建设的意义。④课程资源要与时俱进。在如今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地理信息也在不断地变化和更新,因此在进行地理课程资源开发时,要多关注时事社会动态,尤其对一些新鲜素材要及时转化形成最新的课程资源。比如对新闻联播、人民日报、新闻网、中央气象网等官方媒体的关注,还可以多关注一些地理的公众号,以获取最新的社会新闻和地理信息。
2.生活化地理课堂组织策略
首先,设计关注生活和服务生活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目标设计时,要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为总目标,在此基础上设计指向生活的教学目标。其次,设置贴近生活的教学活动。即课堂活动设计和组织的生活化,要求教师不拘泥于教材,善于利用学生生活中的实例,以类似于科学探究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获取知识、应用理论、解决问题,让教学回归生活,以实现培养学生的地理眼光、地理观念、地理技能和情感。如:执教《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时,教师以学生所在城市为素材,呈现城市发展变化的照片,让学生直观感受自己生活的城市之变花,发现城市之问题,解决城市之病,畅享城市之美整个课堂活动都是围绕学生最熟悉的生活环境展开,很好地体现了课堂即生活,生活即课堂。再次,设计富有逻辑的问题链。即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内容间的逻辑关系设计出具有梯度和符合逻辑的问题链,以更好地引导和驱动学生的思维构建,使学生逐步实现知识的内化,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如:执教《热力环流》时,学生观察热力环流实验之后的对以下三个问题进行探究:1.观察烟雾的飘动推断实验中哪个是热水哪个是冰块。2.如果玻璃缸内没有热水和冰块烟雾如何飘动?3.实验中烟雾为什么会飘动?通过三个富有逻辑关系的问题链学生会很自然得出“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这一结论。最后,布置回归生活的实践性作业。地理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因此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多设计一些生活化开放性的作业,比如:生活小调查、生活现象的观察、游记编写、小实验、模型制作等实践性作业,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还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内化。
3.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策略
地理生活化教学要求地理教师能够在教学活动中把握教材、联系生活、创设情境、应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和语言进行教学。教师个人的教学能力与专业素养会直接决定地理生活化教学能否高效顺利地开展。因此要想高效且顺利地进行地理生活化教学,教师必须要结合地理学科特点不断地提升自身能力和专业素养:①加强对教材课标的研读,只有对教材和课标有了精准把握才能更好的开发和应用生活化地理课程资源;②完善自身专业能力,包括全面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坚实的地理专业知识,地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要在日常的教学中不断地实践、反思、改进才能得到逐步提升,另外地理教师只有完整系统扎实精深地掌握了地理专业知识,才能做到对地理知识的融会贯通、对教材的精准处理;③广泛涉猎、拓宽视野,地理老师只有博学多才,才能拓宽视野和角度,才能旁征博引,把地理课讲的生动有趣,通俗易懂,才能使地理与生活更合的融合。
总之,地理知识源于生活,学习地理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生活,因此中学地理教学只有回归生活,才能更好地让地理核心素养落地,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生活中,以缩短学生与地理知识之间的距离。
参考文献:
[1]郎军霞等.基于核心素养的生活化地理教学策略[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12):23-24.
[2]鲁飞等.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地理生活化教学再认识[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1):36-37.
[3]邱鸿亮.地理核心素养中的“核心观”——“生活化的地理”与“地理化的生活”的对比研究[J].地理教学, 2016,(9):6-7.
[4]袁亚平.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途经研究:一地理实践能力培养为例[J] . 北京:课程教育研究,2018(8):155
[5]王丹.“生活化”教学实时策略探究[D].湖北师范大学,2015.
[6]何俊康.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