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银娇
广西贺州市钟山县钟山镇榕马完小
摘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社会也对人的能力要求也逐渐提高,家长们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而努力,此时对从小学到大学必修的科目—数学的学习显示的越发重要,数学能够培养人的思维习惯和逻辑能力,在社会活动中具有很高的实用性。本篇文章就以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对其培养路径进行讨论研究,希望为小学教育做出贡献。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路径
前言:
俗话说“孩子就是一张白纸,你写什么他就是什么。”小学时期正是孩子们刚踏入学习殿堂的时候,他们正在对世界充满了迷茫与未知,这时一种好的教育方法能够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学习习惯、学习动力。现如今在教育界各种各样的教育培养方法五花八门,极大的误导了孩子们,因此对于小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探究和讨论是很有必要的,这值得每位教育工作者的深思。
一: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概述
少年强则中国强,现如今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方面的投入,其中尤其是教育的开端——小学,这也伴随着教育工作和教育相关概念越来越完善,越来越细化精确。随着教育研究的进行,教育工作者们把素养和能力两个字分辨开来,素养不同于能力,其呈现出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的现象。素养是知识、方法、态度等要素的结合物,其必须切合于适合个人终身健康全面发展的大方向,而能力一般仅仅是指具有高超的技术。而本次调查研究的话题“小学学科核心素养”即是“素养”的精确版本也是就小学数学方面的衍生物,目前在教育学术界普遍把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分为了思想领域和内容教学两个层面和六个素养。
二、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基本路径
(一)培养学生的学生兴趣
在小学,小孩子们刚刚踏入校门不久,对未知的事物充满了好奇,但是其兴趣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因此老师们要化抽象为具体,增加学习数学的趣味性,营造一个生动、活泼、有趣的学习课堂。例如在讲解人教版小学四年级加减法的时候,不能一味的照搬公式法则,这样就容易使学生丧失对学习知识的兴趣,甚至可能感到枯燥而产生厌学的心理。这时应该结合小游戏的方法来进行课堂氛围的营造。老师可以给班级分组,让组与组之间进行数学比赛,赢的一方可以获得算数本、大红花一类的奖励,输的一方也要做一个小惩罚。老师也可以让数字以生动的图像来表达出来,例如数字五可以用五块钱来表示,加减运算也可以用买卖东西来表示。通过小游戏和情境结合的学习模式既可以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加深学习印象,同时起到学以致用,触类旁通的效果。学生们即在学习中获得了知识也在学习中获得了快乐。
(二)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要想学好数学就一定不能离开图像,数形结合思想贯穿了初、高等数学,数形结合既是数学的基础也是数学的重要支柱,因此从小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同时数形结合也会增加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增加数学学习的实际应用。要给学生留下一个由炫目的色彩、奇异的图形所组成的美妙数学世界,而不是枯燥无味、公式遍地、机械重复的数学噩梦。例如在人教版“分数”的学习过程中,孩子们在接触三分之一的时候根本无法对其理解,但是要是在讲解的过程中准备一个苹果,用刀子分成三份,每一份苹果就是一个苹果的三分之一,这样学生们就可以把苹果三份中的一份与课本里的三分之一进行结合起来,形成更加牢固的印象,而且也能在实际中进行运用。
(三)课后反思,从学生角度进行思考
数学是一门研究自然规律的基础学科,其归根到底是为了去解决实际问题,在小学数学中就已经接触到了一些用数学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文字应用题,鸡兔同笼、面积计算、追击问题等在小学日常学习中会经常出现,如何让学生能合理快速的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是当下老师所应该深思的。在一些在老师看起来特别简单的问题在学生眼里有时往往是比较复杂难以理解的,这是因为学生们刚刚接触这个学科不久,还没有建立一个牢固的学科基础。这时老师就应该经常进行课后反思,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调整思路,去解决学生学习上的一些困难,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讲解小学数学“平面图形”这方面的知识中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四边形不具有稳定性时不能只是简单的告诉同学们记着这个定理就行,要向他们进行这个定理的证明,可以用自己制作一个三角形与一个四边形让学生亲手体会到三角形的稳定性确实比四边形好。在进行图形面积进行计算时候老师要用多种方法去讲解,告诉同学们数学的灵活性,但是又万变不离其宗。老师还应该培养学生查漏补缺的习惯,让学生经常性去记录错题,对于经常性出现错误的知识点进行特别强化,对于成绩比较差的学生也不能放弃他们,应该去了解学生为什么学不会、厌学,做到真正的有教无类。
(四)巧妙设疑
我们都知道小孩子们喜欢“十万个为什么”这一类的图书,孩子们都对未知的事物充满兴趣,老师们不要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要让学生们先进行思考,充分利用孩子们的猎奇心理对数学问题进行巧妙设疑,建立起你问我答、积极抢答的数学情境模式,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拓展学生的思维。例如在讲解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章“升和毫升”的时候老师可以拿一个以升为单位的能放一升水的大杯子和一个以毫升为单位的能放200毫升的小杯子,然后问同学们哪个杯子盛水多,孩子们肯定会说大杯子盛水多,然后再问孩子们知道多少小杯子的水能放满一个大杯子吗?孩子们肯定不知道,然后老师用小杯子的水往大杯子里面倒,直至到了五次才倒满,然后再引入升和毫升的概念,告诉孩子们因为需要五杯200毫升的水才能把一升的杯子倒满,所以一升等于一千毫升。在这样积极活跃,让孩子们自己去思考的课堂才能让孩子收获更多。
三、结束语
在“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教育背景下,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愈加刻不容缓,需要教育工作者们更加努力的去探究,去寻找更加适合孩子们的学习方法,用生动、有趣、积极的学习氛围来帮助孩子们成长,全面培养孩子们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曹培英.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育的基本路径[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7(1):4-8.
[2]倪琛.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育的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658(02):73+103.
[3] 姜雪.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育的基本路径探析来源[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2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