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前置性学习作业设计

发表时间:2020/9/1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3期   作者:殷元琪
[导读] 课堂效率是课堂活动的首要追求,也是各个学科教师努力提高的目标,
       殷元琪
        莒县店子集镇中心小学  山东莒县276500
        摘要:课堂效率是课堂活动的首要追求,也是各个学科教师努力提高的目标,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教师不断地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不断地寻求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近几年来,前置式学习在教学中的运用效果不佳,也受到师生的普遍认同。这种学习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能力,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活动的整体质量,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还必须不断地调整和改变,使这种学习方式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关键词:前置性学习;教学理念;教学结构
        前言
        前置性学习主要是在突出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基础上,赋予学生学习强化的空间和时间,使学生在一定环境中对所学内容有一个集中的认识和认识,为课堂学习提供充分的材料和准备。这种学习方式可以使课堂教学的主题得到更直观地体现和突出,帮助学生消化和吸收所学的知识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前置学习设计,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通过对小学数学前置学习的分析研究,提出了有效地实施对策。
        1前置性学习简述
        前置性学习是一种有效率的学习方式,与预习类似而又不同,它是一种由学生本人在教师讲课前先进行的学习活动,学生可以通过已掌握的知识或查阅相关资料来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这一学习方法的优点在于能使学生提前掌握课堂教学的内容,并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当老师讲课的时候,学生能跟上老师,并能很快地发现自己的问题,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与此同时,这种方法也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积极思考,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他们不断学习的能力。
        2深入教材的前置性作业
        前瞻式作业是通过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两个方面相结合而设置的,它们是相互依赖、缺一不可的,如果缺乏这两方面或其中一项,使学生数学知识预习只是表象,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在布置前要做两件事,一是深入研究教材,解决教学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二是了解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程度,两件事都要做好,再结合教学目标,才能科学地安排教学。
        3融入生活的前置性作业
        根据新课程标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更适合在生活中去探索,更适合合理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为此,教师在布置生活性前置作业之前,应结合生活实际,为学生建立一个与现实生活接触的平台,使学生在探索交流中掌握数学知识和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比如,老师教人教版教材中的“折扣”概念时,可以让学生自主去商场找折扣商品,了解其具体折扣、折扣前后的价格以及折扣前后的差价,然后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分享自己搜集的计算信息,把这种生活性的作业带到课堂上。
        4知识延伸的前置性作业
        对于一个班级来说,教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既能有效地延伸和扩展知识,又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对学习知识的兴趣,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教师在设计预习作业时,应着重考虑学生会如何扩展和扩展知识以及如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举例来说,在学人教版教材《轴对称图形》中,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剪一个双喜字,剪一个等腰三角形,再剪一个喜欢的轴对称图形”第二天,同学们带着自制的各种轴对称图形,有的同学剪下一只蝴蝶,涂上美丽的颜色;有的剪下一架小飞机;有的剪下一条鱼。实践过程又增强了学生对图形美的鉴赏力,渗透了审美教育。这种作业能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避免无聊地做数学作业。
        5融入实践的前置性作业
        学童在实践中学到的知识是久久不忘的,老师可将教材中的知识与实际操作想结合起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乐此不疲,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课堂上心不在焉地学习数学知识。比如,老师在给学生讲解人教版教材中的“数量关系”这个知识点时,就布置了以公式“单价乘以数量等于总价”为基础的实用性前置性作业。

老师制作了有关内容的卡片,在卡片上对商品的名称、单价、数量等分别做了说明,并让学生累积所购物品的价格、所购物品要支付的相应金额以及购买物品的时间和地点。为体现购物卡的实际用途学生可以先请家长帮助确定要买的物品,然后深入了解物品的价格,最后确认物品的数量,然后填写购物卡。也就是老师在讲到人教版教材中“升和毫升”这个单位转换知识点时,要让学生延伸思维,在日常用品中找升或毫升作为计量单位。同学们一心一意寻找答案,有的找出水杯、桶装水或水瓶等等,自己动手练习,验证一升水倒进水杯里要加多少杯,倒到水瓶里要加多少瓶。经过这次测量实践,学生们对“升”、“毫升”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直观的认识,也对它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在心中念念不忘,做这样的作业不仅可以让学生们学到数学知识,还可以强化生活经验,增强动手能力。
        从多元教学视角出发,教师运用前置作业,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而且通过完成前置作业,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教学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总之,通过使学生合理、有效地完成前置作业,增强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从而训练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再如,当教授用多少电时,教室可以指导学生计算自己家里一天用多少电,然后学生再计算自己一个月、一年用多少电,这样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还懂得了节约用电。
        6明确布置任务
        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来布置不同的任务要求。例如,在教学"时、分、秒"这节课时,由于钟表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讲,基本上已经有了初步的接触,但对于其还没有深入的了解。因此,在设计前置性任务时,主要应从一次啊几个问题入手:
        (1)时、秒、分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2)怎样通过时钟上的指针来区分时针、分针、秒针;
        (3)时针、分针、秒针转一圈为多少时间。"这里的问题设计是具有层次性的,对于时间的认知,学生都会有基本的了解,然而怎样去区分钟表指针单位的关系,多数这个年龄段孩子还是存在着一定问题的。通过以上案例,小学数学教师要想使学生有效地进行前置性学习,教师就要依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提出符合学生学习进度的预习任务,让学生根据老师所提出的前置性问题,逐步地提高自身的数学化思考能力。
        7相应的学习习惯
        学习任务的有效落实离不开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对其学习习惯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学生在教师提出的任务中有深度地合作,才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为培养先入为主的习惯,教师应细心而耐心地去实践。特别对于低年级或初学前习得的学生,教师可将前习得任务安排在课堂上,让师生共同探讨,直至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后,再由教师设计出课堂前习得任务,再由学生自行分析、探索、总结。因此,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养成,教师应定期对学生的预习成绩进行检查,对自学方向和认识错误的学生,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和纠正,作为一种手段,同时,对完成预习任务质量较好的学生,教师应让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以促使全班同学更好地完成预习学习。
        结语
        总而言之,前置性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地学习方式,它的出现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提供了较好的切入点,同时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材料,使课堂教学更具话题性,使师生之间的交流更为直接。为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应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喜爱这种学习形式,以发挥先导性学习的最大功效。
        参考文献
        [1]陈亚苏.小学数学前置性学习作业设计[J].江西教育,2018(24):55-56.
        [2]孙永远.简约而不简单——例谈小学数学前置性学习任务单的设计[J].小学教学参考,2017(35):52.
        [3]何跃娟.小学数学前置性学习任务单的设计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7(14):21-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