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艳霞
安徽省桐城市文昌小学 ,安徽安庆231400
摘要:近些年随着经济的进步和发展,社会对于毕业学生所应当具有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工作单位需求的角度出发,他们认为一名具有高素质的毕业生应当具有团结协作的大局精神。而这种团结协作的精神是从小学开始培养的,因为在小学时期,学生的心理还不完善,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教学方式来塑造学生的精神和道德素养。而基于这样的现状,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逐渐走入了教学课堂,受到了越来越多教师的喜爱和欢迎。但这种教学方式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上所起到的效果并不如预期那样。尤其是这种教学方式,还缺乏实质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显得过于空洞,不切实际。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合作学习;问题;解决策略
引言:
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以及统领全面的大局精神,是如今工作单位希望毕业学生所能够具备的品质和能力。因此在这种教学环境之下,不管是小学老师,还是高中、大学的老师,都希望通过日常课程中的一些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团结精神和统率全局的精神,以此来提高就业率,最终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小学老师在不断的钻研新的、有效的教学方式,希望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凸显学生的主体部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来推动他们对学习的热爱。
一、存在问题
尽管许多学校和老师都开始关注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在事实上如今的教学方式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1]。通过调查小学教学的模式,和在与小学教学老师进行沟通、了解之中可以发现,现行的小学教学模式中,许多小学老师在培养学生养成团结协作的能力时,还多是关注于教学的形式,而并不是关注于学生能真正的从这里面学到什么,是否能真正的养成团结协作的精神。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教育部门对于教育的体制进行大方面的改革,更加重视了团结协作精神和统帅全局的精神的培养。而学校和老师为了响应这个号召,通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比如采取小组合作或者情境教学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然而,许多教师在采取这些教学模式的时候,并没有真正的意识到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方法,更没有真正的意识到,社会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希望能够让学生获得什么样的精神,这也就使得这种教学模式所取得的效果大打折扣。而除此以外,由于教学模式的枯燥、落后,导致这些教学方式并不能够真正的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这也就使得许多学生并不能够融合到这个教学氛围中来。除此以外,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对学生所起到的领导作用并不明显,这也是许多教学模式并不能够使得好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教师或学校也并没有建立完整的对小组团结合作的作品的评价体制,导致了学生并不能够真正的了解到自己在这次小组合作中所做的作品的质量的好坏。
二、解决方法
(一)分组合作
1、明确中心,加强讨论。教师在采取分组合作的教学模式时,一定要明确要以学生为任务的中心,通过分组合作来让学生在讨论中获得进步[2]。而在采取分组合作的教学模式时,小组的人数也是有讲究的,通常来说,4~6人组的小组合作方式是最为有效的教学模式。同时在进行分组的时候,可以将不同水准的学生分在同一组,这样可以让同一组的学生中,成绩比较好、理解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去带动理解能力弱的学生,使每个学生的能力都能够在这种小组合作的模式中得到发挥,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获得收获[3]。而通过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获得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可以去探索新的、课外的知识,以此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比如在学习《多边形的面积》时,学生通过学习可以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算法公式。而在了解这一算法公式之后,可以开启小组合作,让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想象自己生活中的一些能够运用到这公式的场景,随后进行描述,可以让其他的成员进行计算,从而来锻炼学生对于这一公式的熟悉度,并加深他们对于这一公式的理解。
2、明确前提,加强练习。在进行小组合作时,教师不仅要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中心,更要明确主动学习是小组合作的前提[4]。只有在明确中心和前提下,才能够真正的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在学习数学这门课程时,学生不仅要学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还需要通过各种实践来丰富自己对于这些理论知识的理解。而在小学教学中,通过这种开放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且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互相讲述自己对于这一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在别人的理解上获得自己的新的见解。
(二)选择时机
尽管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是有很大的益处的,但如何进行小组合作以及进行小组合作的时机也是需要选择的。当学生与个人的力量不能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时,就可以开启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通过小组中每一个成员各自分担这一任务中的一部分,最终来完成这个任务。而随后在课堂上,小组之间可以互相讲述自己在完成这个任务时中所遇到的困难以及自己解决困难的方法。此外,小组成员也可以讲述自己在完成任务时所获得新的知识,以及对于这一任务新的理解。而当学生对于一门课程内容的意见不相统一时,也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模式。比如在学习《数学广角-优化》这门课程时,学生在对采取怎样的流程可以最节省时间,这一点上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此时教师就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模式,让小组之间互相探讨,要小组成员用自己的方法去说服别人,去解释自己这种流程为何是最省时的。
(三)自主探索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并且解决问题,而不是单纯的只是将问题的答案告诉学生。在这种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模式下,学生可以探索到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并且获得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即使学生未来脱离了学校课堂这个环境,他们依然可以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生活的感悟。而除了能够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之外,培养学生独立探索能力也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个重要前提和重要保证。如果学生能够培养自主探索、发现问题的能力,并在小组合作中,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解决问题,这才是小组合作的真正内涵和主要目的。但是在现如今的数学教学中,通常是由老师布置一项任务或者提出一个问题,随后在小组合作中由小组成员讨论、思考这个问题,最终得出结果。但事实上,这种小组合作的模式从开始就已经错误了,也就不能够达到真正的小组合作所能够达到的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布置一些与课堂内容有关的话题,随后让学生自主的去思考这一话题中包含的含义与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并思考从中所能够得到的感悟。通过这种方式的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获得独立思考、独立探索的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与同学交流沟通的能力。
三、结束语
总之,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喜爱,也逐渐走入了教学的课堂中,然而这种教学模式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尤其是许多小学数学教师,并不能够真正的理解这种教学模式的内涵,只是单纯的将其运用到课堂上而已,也就起不到真正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田阿明.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都市家教月刊,2017(2):278-278.
[2]刘兆楼.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J].考试周刊,2019(7):80-80.
[3]蔡雪梅.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策略[J].新课程,2018(31):179-179.
[4]田洪梅.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J].中华少年,2018(11):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