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发表时间:2020/9/1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3期   作者:肖淑香
[导读] 进入高中阶段,很多学生面对日益加剧的学业压力,
        肖淑香
        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第一中学 湖南省邵阳市 422900
        摘要:进入高中阶段,很多学生面对日益加剧的学业压力,不断加增的学习难度,持续提升的学习负担,在身体、心理、思想上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问题,甚至严重影响其成长和发展。而高中化学兼容的人文特性,使得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中化学教学,有着很强的现实性、必要性、可行性。而且,随着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渗透、融合、体现,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探究化学问题、体悟化学内涵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也会切实增强,化学教学的效率也会于无形之间得到切实提升。因此,教师在开展高中化学教学时,应该以新课改导向为驱动,根据学生学习现状与发展需要,切实凸显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学会自我调适,养成良好习惯,树立强大自信,塑造健康心理,为确保自身身心健康与发展成长而给予保证,奠基铺路。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化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化学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深度推进,以高中化学教学为载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则成为新时代高中化学教育教学发展的主要导向与必然趋势。同时,新课标在高中化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定位上明确强调:应该以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基础,通过诸多化学教学活动的开展,教育内容的渗透,教学措施的落实,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生活经验,让学生确立终生学习的认知理念,进而在积极参与、思考探究、认知体悟、协作交流、发展提升的过程中更好学习化学知识,逐步塑造化学素养,以积极的态度、浓厚的兴趣、饱满的热情学习化学知识,塑造健康心理,提升认知能力,实现更好发展。
        一、以课堂教学为载体,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作为高中化学教学的主阵地,化学课堂作用发挥的程度,功能凸显的情况,将直接决定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效能,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发展与自我实现。因此,教师在落实课堂教学指导时,应该以学生发展需要和心理健康教育内涵为辅助,通过深度研讨与科学剖析,将两者有机融合起来,为确保高中化学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得以切实体现而提供助力。一是加强对融洽师生情感氛围的营造。将对于教学无限的热爱,对于学生无尽的关爱融入教学指导活动的方方面面,并借助风趣幽默的语言、充满睿智的眼神、积极饱满的情绪,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受到感染,获得熏陶,在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情感氛围内实现对身心状态的调适。同时,教师更应该注重对教学用语艺术的凸显,结合具体知识,针对学生表现,利用笑话、故事、演讲等方式,缓解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压抑感、沉郁感,让学生在诸多积极心理因素的感染下学习知识,调适身心。二是加强对自身人格魅力的彰显。针对教学指导中所遇到的问题、存在的困惑、出现的疑难等,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开展研讨、探究、分析,将一丝不苟、严谨认真的学术态度与积极意识渗透至学生学习、认知、发展,让学生在积极心理体验的驱使下投身化学知识学习,获得发展提升。另外,面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出现的错误等,教师应该俯下身子,悉心指导,让学生在突破认知误区的同时拉近师生距离,融洽师生关系。三是加强对学生积极思想价值的培养。结合教材内容,引入一些典型的化学案例、素材、资源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影响、熏陶、洗礼,以积极态度、良好意识、深邃认识实现思想、情感、意识的飞跃。例如,在化工类知识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我国远古造纸术、制火药、烧瓷器、青铜器等知识,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历史的悠久与伟大,萌生民族自豪感、自尊心。


        二、以化学实验为辅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化学实验对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重要作用,其可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实践探索中锤炼其意志品质,陶冶其心理意识。一是创新实验路径,消除学生参与化学实验的恐惧感与恐慌心理。很多高中学生,尤其是一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女生,对于一些诸如燃烧、爆炸、污染等化学实验,往往有着一定的恐惧心理与排斥意识,而且在实验中表现不够积极,参与比较被动。对此,教师应该通过对实验路径的创新,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实验观,消除恐慌,从容应对,积极参与。例如,在“燃烧”实验演示中,教师可以将溶于二硫化碳溶液的白磷倾倒与滤纸上,然后用镊子夹住滤纸,在空气中轻轻煽动滤纸,就会发现滤纸与瞬间便会着火,而没有倾倒此溶液的滤纸,则无法着火。在此实验诱导下,学生探究实验原理的兴趣将会大幅提升,对应的恐慌心理自会逐步消失。二是开展互助引导,提升化学实验教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由于不同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认识、理解不同,在现象观察、结论分析时也会出现不同体悟,而且,有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往往会因为表现机会不足,参与热情欠缺而难以达到教学预期。此时,教师可以借助协作互补、互助引导的方式,让那些在性格、意识、技能等方面存在“互补”特性的学生自由搭配,在实验中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共同发展,尤其对于诸如测定雨水PH值,自制电池,提取碘伏等实验,教师更应该让“互补型”学生共同探究,设计实验,在相互协作中消除心理困惑,提升学习理解。
        三、以课后辅导为驱动,落实心理健康教育
        课后辅导对于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表现、状态、反应等,适时开展针对性、个性化、差异性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从自身化学学习中的困惑、误区、疑难入手,学会自我反思,开展自主解剖。尤其对于心理健康表现方面的诸多问题,教师应该悉心体悟、研究、探析学生的心理动向,进而在逐步调适,发展提升中获得突破。同时,在辅导方法或者策略上,教师更应该注重方式、方法、手段,通过书写作业评语,开展互动交流,进行鼓励引导等方式,让学生逐步走出心理阴霾,获得提升发展。
        四、结论
        总之,将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至高中化学教学,有着很强的现实性、必要性、发展性,既符合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需要,又顺应新时代的教育教学发展导向与开展趋势。同时,随着新课改下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贯通、凸显、应用,学生化学学习夙愿的实现,自我发展的实现,也会得到更好体现。因此,教师以高中化学教学为载体,以新课改理念为驱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应该切实立足学生认知实际与发展需要,就教学措施加强优化、教学资源充分整合,教学路径无限拓展,教学内容灵活调控,进而让学生在更为多元、丰富、有效、宽泛的教学发展驱动下,掌握身心状态调适技巧,学会科学借助化学知识,进行自我发展需要满足。以健康的心理状态、良好的自我意识、积极的认知态度、饱满的学习热情开启属于自己的全新化学求知发展旅途。
参考文献:
        [1]宋可忠,高志萍. 新课标下化学实验教学中加强学生健康心理教育[C]. 甘肃省化学会.甘肃省化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暨第九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摘要集.甘肃省化学会:甘肃省化学会,2011:382-383.
        [2]朱必富.农村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化学教育,2010,31(02):33-35+64.
        [3]王金凤.高中化学教学中引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探寻[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 000(002):318.
        [4]刘博科.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渗透路径[J].知识窗,2018(12):92-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