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9/1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3期   作者:宋爽
[导读] 小学数学作为小学教育基础学科,能帮助学生夯实数学基础,
        宋爽
        重庆市合川区中南小学401520
        摘要:小学数学作为小学教育基础学科,能帮助学生夯实数学基础,认识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解决实际遇到的数学问题。新课改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尽可能的促进小学生个性化的发展,而要实现这一点,教师就要发挥以合作交流、探究讨论为基础的“学习共同体”的作用。为此,本文将对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进行探究,希望能为小学数学教学找到新方法。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
引言
        “学习共同体”有着相同的学习期待,有着相同的学习目的,这种以班级授课为主的串联式教学模式逐渐引起教师的注意。小学生的实践能力整体较弱,如果能形成“学习共同体”,并发挥其主体性、组织性、系统性和开放性作用,那么小学生合作交流、探索讨论的效果将会更佳,这对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非常有利,甚至可以给小学生的发展开辟出全新的道路。
        一、注重师生情感交流,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个性
        教师想要发挥“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就要重视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从而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个性[1]。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不断的鼓励和引导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并且利用谈心等方式建立情感联系,让学生更容易体会学习的乐趣和成功感。
        例如,教师在出示“解方程”新课的主题图后,学生就会根据之前所学的“等式的性质”列出方程“x+3=9”或“9-x=3”。面对同一个问题,两个不同的方程,学生必然产生疑惑。这时,如果教师组织合作交流,让学生之间产生充分的交流,让师生之间也进行有效的沟通,那么学生不仅能勇于面对这个“看似非常难的问题”,而且通过探索发现了其中的乐趣,解决问题后体验到了学习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感。特别是在合作交流过程中学生通过分工、合作,让“共同体意识”得到了增强,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
        二、注重课堂互动互助,给学生创造更多表达和表现机会
        作为“学习共同体”的重要载体,课堂教学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也是师生之间开展交流与互动促进素养提升的重要渠道。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不紧要注重课堂互动,更要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建立互助关系,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表达心中所想,有更多的机会在学生和教师面前大胆表现。通过这种课堂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内心充满自信,而且获取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等都明显较强,与传统的教学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2]。


        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认识几分之一”的探究时,由于学生之前已经对“用长方形纸折出二分之一并涂色”有了深刻的认识,所以在之后的环节中,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教学情景——“同学们,之前我们利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了二分之一,那么你们哪个小组能利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折出四分之一并涂色呢?”话音刚落,各个小组的学生便忙活起来,有的讨论,有的思考,有的操作。之后,教师收集不同的意见和方法,发现大体集中在这么两个方面,展示如下:第一种方法是将正方形沿着对边对折两次,就得到了四个相同的小正方形,把其中的一个小正方形涂色就是四分之一;第二种方法是将正方形沿着对角线对折两次,就得到了四个相同的小直角三角形,把其中的一个小直角三角形涂色就是四分之一。教师在表扬了这两组学生之后,突然一个组内的学生大声说道“老师,还有第三种折法,你看。”接下来,他为大家展示了第三种折法,即把正方形纸折出四个相同的小直角梯形,把其中的一个小直角梯形涂色就是四分之一。该生话音一落,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都在为这个学生的探索与发现鼓掌。由此可见,互动、互助的合作交流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表现,甚至创新。
        三、注重学生课堂内外的质疑,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质疑是学生学习数学非常重要的能力,只有发现了其中的问题才会不断探索,才会有后来的知识获得。所以,教师要利用“学习共同体”作用重视学生的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3]。
        例如,教师创设买礼物的情景,让学生给小华、小红、小花、小琴四个同学每人买了一份礼物,礼物的长、宽、高是5厘米、4厘米、3厘米,并且给出一张包装纸,现在要求学生将这四份礼物一起包装。这时候,有的学生就会思考“怎样包装才会使得包装纸的表面积最小呢?”当学生表达出这个质疑后,教师在黑板上呈现这个问题,最后让学生合作探究。这样不仅引导了其他学生的思考,有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在以“学习共同体”为基础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过程中,要做到三个“注重”,即注重师生情感交流,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个性、注重课堂互动互助,给学生创造更多表达和表现机会、注重学生课堂内外的质疑,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参考文献
[1] 包婷婷;创建学习共同体实现课堂“零陪衬”[J];小学教学研究;2017年11期
[2] 孙琴芬;余春花;;小学生“学习共同体”的方式呈现及优化[J];基础教育研究;2018年22期
[3] 李杰伟;江德华;创建“学习共同体”,我们在路上成都市锦官新城小学“学习共同体”创建的实践与思考[A];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师陶学刊》(2017年1-2月刊)[C];2017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