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艺术设计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9/1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3期   作者:王萍
[导读] 小学美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在于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艺术设计
        王萍
        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第五小学  843400


        摘要:小学美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在于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艺术设计运用能力。小学美术教育是以审美教学为主要课堂教授内容的,这一能力的培养是为学生接下来艺术发展道路奠定基础,其根本目的是帮助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能力。现代社会发展需要这种综合性人才,不单单是指知识技能的综合,也包含其对艺术理解的能力要求。
        关键词:小学美术;欣赏能力;艺术设计能力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学生的艺术设计能力进行培养是该课程开设的最高目标,其实现还需要对学生的欣赏能力、美学素养等进行培养研究来奠定基础。美术教育的直观性体现在不同学生的欣赏能力和爱好类型不同,所以该课程的考核没有一个非黑即白的评定标准。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培养,尽可能地扩大学生的艺术欣赏范围,帮助其增长艺术接纳程度,在拓宽视野的同时也能帮助培养学生的艺术创新设计能力。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思考、自主探究、自主创新能力,并使其艺术设计精神得到充分锻炼,才是开设美术这门课程的最终目的。
        一、艺术设计教育培养目的
        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艺术涉猎范围广,没有可参考标准,其美丑好坏完全取决于个人欣赏水平的高低。在学校教育中,尤其针对小学教育,对学生的艺术设计能力进行有针对性性的培养能帮助其完善自身性格特征,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其创新创造能力进行锻炼。美术教育有自身独特的教学特点和教育方式方法,与小学课程教育相结合,能在促进其他科目良好发展的基础上对学生的艺术能力进行有意识地培养,是使得学生进行综合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艺术设计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让其进行想象力发挥、创造力施展的自由发展空间。新时代教学需要给予学生独立发展空间,才能最大程度培养其自主学习探究能力。
        二、现阶段小学艺术课堂的不足之处
        由于小学生处于人生的思想启蒙阶段,他们的智力开发未完全,所以对于一切新鲜事物都具有好奇心理。因此,對于学生而言,小学时期是培养他们各方面能力的重要阶段。在小学美术课程的开展中,教师利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想品格,提升个人的思想情趣和个人的审美观念。同时,小学美术课程的开展能够为国家培养创新型接班人。这就意味着小学美术课堂肩负着更大的使命,一方面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向学生传授必要的美术知识以及基本的绘画技能;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发现学生的艺术细胞,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然而,现代美术课堂教育没有注重美术的艺术性和科学性,艺术设计的实现手段是理性的,灵感的出现可以造出一个震撼的艺术品,但是光凭一时的想象是不能造出一个产品。艺术设计不是一个人一个创意一种理论能够完成的,艺术品是一个人的头脑风暴,人多了会妨碍观点的表达。艺术设计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所以设计师不但要具有艺术设计才能,还要有合作精神,有统筹整个流程的能力,所以小学美术课堂中,我们教育孩子不仅仅是个艺术家、思想家,更要是个行动家。在日常教育中,培养学生们的能动性合作能力等。
        三、艺术设计能力培养措施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国家对学生教育的重视,小学美术课堂可以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来为学生知识的获取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在艺术课堂上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的艺术设计能力,开发学生的思维,同时可以避免课堂上单一的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可以根据学生要学习的知识进行相应的情境创设,一方面,可以利用有趣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激发学生的艺术设计兴趣。
        (二)在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众所周知,在五千年的辉煌历史中,我国积累了众多的文化遗产和文化财富。然而,现阶段的小学美术课堂上却缺乏对小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由于对于小学生艺术设计能力的培养必须有所依据,因此教师应该在传授学生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能力。让传统文化情怀充分渗透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可以为传统文化赋予新的内涵,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开拓视野,发散思维。
        (三)创设有趣教学情境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学模式的改变不仅是指教育方法的改变,其教学内容和实施手段也在发生创新性改变。小学生自身性格特点发展不完善,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和探索欲望,教师应充分抓住这一特点来对实际教学工作进行针对性改革。尤其针对美术课程教育,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欲。通过建立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对其进行正确引导,使其主动发挥自身动手能力进行艺术设计和艺术创造。学生只有在主观能动性被充分调动的情况下,才能最大化发挥自身想象力,在完成课堂任务的同时还能锻炼自身艺术操作能力和培养自身艺术情操。
        (四)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
        小学美术属于创新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可能会产生与老师不同欣赏观点。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应充分利用小学生思维活跃这一特点,对其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进行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根据不同绘画题材,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而开阔其思维发展模式,对其艺术设计能力进行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示范中,应发挥自身榜样作用,在题材绘画演示中充分展示自身创新水平和能力,以此为学生营造出一个创新性艺术创作氛围,来激励学生进行创新型艺术设计。创新能力的培养符合当代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教学的特点,这一能力的培养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在不同程度上开发学生学习不同学科的潜能。
        (五)讨论合作学习
        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不够具有代表性,为了避免出现学生审美出现偏向正轨发展的情况,教师应设立学习小组进行讨论合作学习。例如,教师在根据某一艺术作品对学生欣赏能力进行培养时,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后说出代表小组观点的感受,能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整体的欣赏水平情况。因为小学生的年龄阅历有限,其审美能力和可拓展范围就会产生一定局限,所以小组讨论结果更能代表整体观点,也能有效避免怪异回答的出现。教师在给予学生发展空间的同时,不要以自身成熟的艺术设计观点对其进行评判,要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语言组织能力,用平和语句与其进行沟通交流,更能拉近师生距离,促进学生对教学知识进行吸收。任何一个作品對每一个人产生的直观感受都大不相同,所以教师只能在大范围内对学生意见进行听取,在锻炼学生审美欣赏能力的同时也能对学生语言交流和语言表达能力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训练。
        四、结束语
        艺术设计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创新思维、创造理念和一定审美能力的基础上实现的,是培养学生进行综合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适应社会艺术人才发展的有效途径。尤其针对小学美术教育,教师应抓住学生发展多可能性的特点,对其进行正确的艺术方向引导,以帮助其培养艺术设计创新能力。小学生的发展潜能无限大,其未来发展具有无限种可能,通过创新型美术教育,能显著提高其艺术设计创作水平,以此收获良好教学效果。学生通过创新型艺术教育的培养,能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学会应用自身丰富想象力和良好创作能力去进行艺术设计。能对美术题材进行大胆创新和设计,以此来达到促进小学美术教育发展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春梅.浅谈小学美术教学培养学生“设计·应用”能力的必要性[J].内蒙古教育,2017(16):89-90.
[2]李江荣.新时期小学美术教学中艺术设计能力的培养[J].赤子(上中旬),2015(08):198.
[3]管红江.培养学生美术设计的创意能力探析[J].大舞台,2012(11):230-2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