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9/1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3期   作者:沈姝彤
[导读]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审美能力对其今后的学习与发展起到重要作
        沈姝彤
        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北京市  100048

        摘要: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审美能力对其今后的学习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时,音乐课堂教学活动属于重要载体,教师在平日的教学活动中应根据新课程理念提出的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审美能力,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将音乐这门学科的魅力展现出来,将音乐知识与音乐技能转化为内在的审美能力。本文首先分析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意义,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完善措施,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与综合品质。
        关键词:小学音乐;审美能力;创新策略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意义
(一)丰富学生审美经验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对小学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活动的开展不再是简单的唱歌,还应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学生传授一些乐理知识、乐器教学等。通过开展多元化的音乐学习活动,丰富学生的审美经验。另外,多样化的音乐学习内容,也是学生在了解音乐与感受音乐时所积累的精华,并学会发现美与感悟美,学生在各种经验的支持下开展自主学习活动。
(二)陶冶学生审美情感
        优美的音乐能够舒缓人们的紧张情绪与心理压力,音乐能够使人们感受到快乐。音乐艺术作品的产生,主要因创作者的思想情感,得到触动所产生的成果。在平日的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带领学生感受作曲者、作词者的思想变化,并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感,使学生自身的情感更加丰富且细腻。
(三)提高学生审美意识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外界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迫切认识与了解外面的世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借助优美的歌词与美妙的旋律,将学生带入到一个全新的世界当中,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节奏的美、旋律的美,在内心深处唤醒学生的审美意识,学生对美好的世界充满更多期许,愿意主动发现美与创造美。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
(一)采取多元教学方法
        开展音乐教学活动的方法,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活动的时效性,也关系着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应根据不同的音乐教学内容,采取最佳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兴趣,学生快乐且自主参与音乐学习。教师还应带领学生了解与学习乐器,若教师直接引入乐器,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为给学生带来更多美的感受,可选择互动式的教学形式。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一些音乐歌曲,在欣赏优美的旋律时,带领学生了解不同乐器的特点,为学生讲解乐器的构成与乐理知识。师生间加强交流互动,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归其根本,音乐属于一门表演艺术,对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与艺术情操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平日的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在特定的情境当中感受音乐这门学科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以及对音乐的兴趣,并愿主动探究。例如,在演唱教学中,若教师直接进行教唱环节,学生难以主动参与其中。

教师应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优化,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设计唯美的情境,并从听觉、视觉等方面对学生产生冲击,带给学生更多美的感受,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与审美能力。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阵地就是学校,应给予精神文明建设高度重视。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校园文化建设属于重要组成部分,与审美教育有着直接关联。因此,将音乐审美教育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有意识的开展音乐审美教育。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为学生传授文化知识,借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健康高雅的艺术活动等,为学生要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学生愿主动参与其中。在具体的实践中,教师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活动,所开展的文艺活动应紧扣审美艺术的特点,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提高各项活动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四)课堂与课外相结合
        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无论教师还是家长,过于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相关因素会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发展。因小学所设置的音乐课时有限,单纯依靠课堂教学活动,学生难以对音乐产生深远的认知。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进行课外辅导,并组织趣味性的文娱活动。例如,学生乐队、器乐小组等,为培养专业的音乐人才奠定基础。另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开展一些音乐欣赏会与音乐知识讲座等,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因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接受能力与审美能力存在差异,开展的审美教育的途径也是多样的。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教师可带领学生欣赏一些音乐会,使其接受美的熏陶。将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相互结合,学生既能够掌握相关知识内容,也能够锻炼各方面能力,真正提高其审美能力。
(五)提高教师审美素养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优秀的小学音乐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的教学能力、文化素养等,还应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满足素质教育提出的要求。第一,教师应掌握夯实的基本技能与理论知识,同时具备扎实的演奏与演唱技能,从根本把握精深的专业知识技能。第二,拓展自身各方面能力,了解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知识等,愿主动探究音乐的起源,将专业的知识与日常生活相互融合,不仅能够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也能够全面提高教学能力。第三,只有教师具备专业的技能,才能够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将掌握一般教学规律的能力作为基础,必须具备多样的专业教学方式。因此,教师需提高自身敏锐的鉴赏能力,深入研究音乐知识,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为学生讲解相关乐理知识,还应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满足学生今后全面发展的需求。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不同年龄层次学生的需求,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带领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学生既能够掌握相关知识,也能拓展视野,各方面能力得到锻炼。因此,将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真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并理解美与创造美。
参考文献
[1].音乐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研究[A]. 孙海露,周楠,王铭,周瑾,胡雁.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性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八卷)[C]. 2017
[2].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以及地位和作用[A]. 张天铄.荆楚学术2019年2月(总第二十八期)——第二十八届荆楚学术研讨交流会论文集[C]. 2019
[3].声无止境 为情是岸——小学音乐高段歌唱教学中挖掘学生情感表现的实践研究[A]. 徐娃.2017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 2017

作者简介:沈姝彤(1998-12-28),女,汉族,籍贯:江苏省,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小学音乐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