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娟
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实验小学
摘要:小学不仅是知识启蒙的初级阶段,更是核心素养培育的关键时期。语文是其它学科的基础,更是贯穿于整个人生学习时期的重要学科,不但可以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高年级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开展期间,教师要从学生的情趣、情感、理解能力等多重角度,对学生语文素养进行培育。基于为高年级小学生创建一个良好语文素养培养环境的目标,分析当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 价值,明确当前小学高年级语文核心素养培育中的不足,制定科学的优化措施,使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开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阶段;高年级语文;语文素养;措施
1 语文素养对于学生的重要意义
语文素养主要从多方面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阐述,从知识与能力、道德、思维、审美等多方因素进行有机的融合,主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形式对学生的素质进行培养,主旨目标是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通过学生所学的知识及学习中能力展现,达到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语文素养可以提升学生的主观分析、判断、理解能力,进而为日后开展系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传统语文教学主要侧重于学生实现高分的目标,并且,在传统教育体制中,经常会出现以分数判断升学标准的情况,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人们的思维观念也有了较大的转变,将语文学习的重点放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育上,强化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运用科学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可以更加主动、积极的投入到语文知识的学习之中。
2 小学高年级语文核心素养培育期间存在的不足
当前我国小学教育呈现出朝气蓬勃的发展态势,不但教学的理念及方式出现了转变,也有更多科学的教育方法应用到课堂的实践之中,但改变传统教育理念并非一日之事,需要一个逐步转变的过程,尤其是在一些地处偏远的山区或者农村,教师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思维开展语文教学,将语文学习的重点放在学生成绩上。在教学方式应用上,利用灌输式的教育形式,严格依据课本中展示的内容开展教学活动,使得学生虽然可以做对题目,但对于知识内在的含义始终无法得到正解。还有一些教师认识到语文素养对于教学的重要意义,也能够运用一些先进的教学形式开展素质教育,但去仍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成果,主要因为教学方法及引导的方式存在一定的缺陷,致使语文素养的培育,受到了一定的阻碍。
3 小学高年级语文素养培育的优化对策
3.1 利用情境创设的方式,丰富教学的内容
情境创设是当前小学课堂教学中经常会用到的一种教学方法,不但可以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更能为小学生构架一个轻松的氛围,让学生可以以一种更为愉悦的心情,接受语文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主观的学习乐趣,达到理想的教学预期。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六年级《草原》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软件播放草原相关图片或者视频的形式,进行教学情境创设,同时结合生活化的元素,进行提问:哪位同学去过草原,说说你去草原的第一印象?通过学生的演绎,使全班学生对于草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引导学生进行“入情入境”,通过课文阅读的形式,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解课文中描述的情景,学生在组织语文的过程中,主观思辨能力、理解能力、知识总结能力,都会得到一定的提升。
教师也可以利用播放歌曲的形式,利用歌曲的演绎,让学生在头脑中勾画歌曲中展现的形象,最后展示本课教学的主题,通过感悟及分层阅读的形式,制定合理的练笔任务,从而达到本课教学的目的。
3.2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大知识积累的力度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开展中,教师首先要明确语文素养教育的主旨目标,教学主要的目标是为了学生的知识及主观能力得到培养,而学生是教学工作的主体,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的总结、分析,将学习的环境、教师及教材的内容作为辅助的主要因素,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促使学生主观的学习能力得到培养。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利用引导教学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寻找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知识,提升学生知识总结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时,可以利用多元化阅读形式,如:配乐阅读、自读、齐读的形式,体会文章表面的意境。在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课件搜集苏轼的相关资料及作品,利用对诗会的形式,将课堂交给学生。“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学生能够迅速的说出下句,谁能说出《水调歌头?中秋》的作者?向大家介绍一个作者的生平?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时间,通过联系以往所学的知识,使学生知识积累的能力得到了更好的提升。
3.3 利用小组学习的形式,强化学生之间的配合
小组学习主要的教学目标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独立思考能力固然重要,但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因此,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时,教师要合理的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强化学生间的整体配合,利用集体的力度,补充个人观点的局限性,从而达到语文素养提升的目的。
例如:在进行《七律?长征》学习时,教师可以利用布置任务的形式,让学生自行搜索长征相关的资料,讲解自己所掌握的长征知识或故事。利用情景导入的形式,将红军到达陕北根据地的背景进行引入,引导学生先自行阅读,感受本首诗词的特点,进行小组的划分,提问:本诗写做背景主要为长征胜利之后,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表述的内容是什么?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将小组讨论的结果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在了解了本文的意思之后,是否对文中 的意境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哪位同学愿意读给大家听一下?利用此种教学形式,不但可以 提升学生之间配合,更能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
4 结束语
教育改革进程的深入,使得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在小学教学的课堂中得以充分的应用,同时也使更多的先进教育思维融入到教学的内容之中。从学校至每个教师,都认识到了传统灌输式教育形式对于学生的荼毒,将教学工作的侧重点,转移至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之上。因此,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开展时,要及时摒弃传统教学中侧重字、词、句的理解,忽视语文素养培育的现象。从学生语文素养培育的角度开展教学工作,使学生的情感、道德、身心等方面,得以健康的成长,推动整个小学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进程。
参考文献
[1]胡慧敏. 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调查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9.
[2]邹雪洁. 语文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高年级课外阅读现状及指导策略研究[D].鲁东大学,2018.
[3]龚锦华.浅谈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当代教研论丛,2018(0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