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华传统文化在幼儿教育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0/9/1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4期   作者:黄红艳
[导读] 作为一个民族发展与存在的灵魂,传统文化也是促进文明延续的基础。
        黄红艳

        湖南省邵阳市清江桥乡中心幼儿园  湖南  邵阳 422709

        摘要:作为一个民族发展与存在的灵魂,传统文化也是促进文明延续的基础。人们的智慧和精神均需要在优秀文化的陶冶和熏陶下得到繁衍和发展的养料。将中华传统文化渗透在幼儿教育中,不仅有助于发展幼儿的综合素质,同时也能够促进中华民族复兴梦的实现,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身为一名幼儿教育者,必须将《幼儿学习和发展指导》作为教学导向,充分挖掘教学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知识,将幼儿课程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将其渗透在幼儿的生活中,帮助幼儿了解更多传统文化知识,使其从小便受到传统文化熏陶,进而能够形成一定的民族认同感,为是一名中国人而感到自豪,同时为幼儿优雅人生的形成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幼儿教育;意义;策略

        前言:在中华传统文化当中,涵盖了许多优秀经典、文化形式以及内容,均是教育教学的宝贵资源。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向幼儿渗透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进而选择适当的文化内容融入到幼儿教育当中,以此极大的丰富幼儿学习内容,使幼儿能够体验、感受并欣赏传统文化,并受到其熏陶,进而深化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建立正向思想认知。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认识到兴趣、能力以及人格培养才是开展幼儿教育的主要目标,进而在传统文化当中汲取丰富的教学资源,培养幼儿优秀的文化素养,这也是新时期背景下有效开展幼儿教育的一项主要策略。
一、在幼儿教育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的积极意义
        人文精神、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等均是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的灵魂所在。在幼儿教育当中,教师借助传统文化对幼儿展开德育引导,不见仅能够实现对文化思想的有效传承,与此同时也能够实现对教学的资源的极大拓展,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方面,传统文化的渗透有助于促进道德的传承[1]。现阶段,我国信息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人们生活被各种信息充斥着,这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因此,如何有效渗透并传承传统文化,已成为当下各级教育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在幼儿教育中积极渗透传统文化,可以极大的提升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使幼儿在文化的熏陶中获得自身素养与能力的提升。
        另一方面,传统文化的渗透有助于丰富幼儿的教学资源。良好的幼儿教育不仅可以为幼儿步入小学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也是推动幼儿身心发展的必要前提,以此幼儿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的时候,应该将习惯与人格培养作为教育导向,把传统文化渗透在幼儿教育当中,帮助学生形成民族意识与自我认知,从而塑造良好的人格。倘若在幼儿时期得不到人文教育,幼儿在步入小学学习后就会无法适应学校环境,进而出现各种情况。


二、在幼儿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
(一)借助传统文化开发教育资源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应该在传统文化当中获取丰富的教学资源,并积极探索如何在幼儿教育中创新应用传统文化的策略。借助传统文化开发教育资源的主要目的在于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引导其以不同角度分析传统文化,且从中获取所需的养料。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对国学经典进行诵读,并借此方式使幼儿体会语言的韵律美,对语言形成初步认识。除此之外,国学经典中蕴含的内容对幼儿心智发展也能够起到积极的引导与培养作用[2]。有效实施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深化幼儿成长中的感悟与认知,因此对积极开发传统教学资源,教师可以针对幼儿不同阶段,制定不同的经典诵读计划与目标。
        此外,教师还要借助传统文化向幼儿开展艺术教育。我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民间难艺术则反映着劳动人民的智慧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其传承至今也说明了其重要价值。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该将传统文化和艺术教育相结合,以此不仅能够满足幼儿的娱乐需求学习需求,同时也能够使幼儿进一步了解传统文化具备的趣味性,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教师可以将一些民间工艺展现给幼儿欣赏,并鼓励其自主制作,通过这种动手结合动脑的培养方式,幼儿能够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感受到艺术创作之乐趣,同时也能够使其学会互助团结。
(二)组织亲子活动,促进文化传承
        在幼儿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切不可有半点急功近利,同时还要注重与幼儿家长联合起来,一齐实现传统文化教育。幼儿园可借助组织亲自活动的形式,将家长带入到传统文化的构建中,这也是促进家长积极关注幼儿文化素养的重要手段。在亲自活动中融入传统文化,需要教师将活动和节日结合起来,比如在端午节的时候,就可以邀请幼儿家长到园中与教师一同包粽子,同时为幼儿讲述端午节的习俗以及有关屈原的小故事。幼儿与家长共同体验传统文化,可以深化幼儿对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让其在亲自活动中进一步感知传统文化,从而体会传统文化内涵。
(三)开展民间游戏,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习
        在幼儿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需要教师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习惯与接受能力,并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开展游戏活动,帮助幼儿在参与游戏活动的同时掌握相关传统文化并积极发扬。教师通过借助民间游戏引导幼儿参与学习活动,同时将游戏的发展寓意和历史告知幼儿[3]。如,可以组织幼儿进行翻花绳、跳皮筋、踢毽子等,这些均是流传已久的民间游戏,不单单是人们的智慧沉淀,且在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中发挥的重要的作用。以翻花绳为例,幼儿在游戏中能够获得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动手能力以及模仿能力的有效提升,且在参与游戏的同时获得一定快乐,通过与同伴合作获得自身协同能力的提升。游戏化教学能够有效调动幼儿的学习热情,并使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相应的知识。
结论:综上所述,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渗透在幼儿教育当中,不仅有助于促进道德的传承,同时能够极大的丰富幼儿教学资源,对幼儿发展具有一定现实意义。作为一名幼儿教育教师,为了使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必须遵循幼儿的成长规律,对教学方法展开积极创新,同时联合家长共同参与。除此之外,教师要有效提炼文化精髓,帮助学生打下良好的文化基础,以此促进其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左小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的幼儿园课程建设探析[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0(06):131-133.
[2]刘海杰.基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学前教育资源应用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05):103-106.
[3]肖庆玲.中国传统文化在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中的应用探讨[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05):48-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