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中平
四川省通江县广纳镇梓潼小学 636718
摘要:增强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力度,有益于实现目前新课改所要求的以学生为课堂授课主体,突显学生主体地位的目标。为了可以实现这个目标,那么小学数学授课教师务必要革新老旧的课堂授课方法,将授课重点落于如何培育学生的数学素养之上,同时根据课本内容优化授课内容,以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授课效率,增强小学生的综合实力。除此之外,革新小学数学授课方法,还能够显著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继而培育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学习热情。鉴于此,本文主要对新课改环境下小学数学授课方法革新的策略展开了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授课方法;革新
引言
在以前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选用的授课模式通常都是为了顺应升学考试的需要,在数学课堂授课中为学生教授乏味的数学定义内容,根本没有关注到学生对于这样的授课环境、授课内容已经逐渐失去了兴致。这种老旧授课方法的运用不益于培育小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以及数学素养,并且还会影响到学生今后数学知识的学习效果。为了改善这样的现状,以及顺应新课改的要求,国内小学教育领域已经开始认识到小学数学授课方法革新的关键性,同时要求授课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这样才能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授课效率。
一、更新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关键性
人们都说兴致是最好的教师,可见学生唯有在对个人有兴趣的事物上面才会更加关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参照学生的兴趣程度选定和编制出新颖的授课内容。在新课程改革之前,大多数小学数学教师选用的都是老式的授课模式,不能否认的是这种授课模式也具备了很多的优势,然而伴随时代的进度,老式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顺应当下学生学习的需要。为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授课中,教师应该借助情景教学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简化授课内容的难度,使学生能够轻松学懂数学知识。除此之外,基于数学内容的学习具备了很强的枯燥性,加之小学生的岁数比较小,对于抵抗枯燥性事物的能力非常差,所以小学数学授课教师应该转变这种授课模式,选用更多新颖的方式汇集小学生的关注力,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热情,从而提升数学课堂授课效率。
二、小学数学课堂授课现状
(一)教师对于创新型授课方法的理解程度高低不均
考虑到受到老旧教育理念的制约,使得数学教师的授课思维也早已在不知不觉中被影响,所以很少会有数学教师会自愿耗费大批量的时间为学生设计出新颖度高的授课内容。站在教师的视角来分析,创新型授课方法无法保证班级中任何一名学生都可以适应这种授课方式,乃至还会因为使用这种新型授课模式而拖慢整体授课进度。除此之外,设计和编制创新型授课内容会耗费掉授课教师大批量的时间,这种情况下就会致使教师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授课之中。通过整合大多数授课教师的想法能够得出,教师对于创新型授课方法的理解程度高低不均,使得这种新颖的授课方法很难将其所具备的功效发挥出来,甚至还会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授课效率。
(二)教师缺乏创新的教学观念
伴随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教师在更新数学授课方法方面遇到了各类的问题,究其原因是授课教师没有彻底摒弃老旧的授课思想所造成的。教师深度研究和学习同时实际运用了多年的老旧授课模式,在实践授课中,教学格调和教学模式大都已经成型了。所以要使教师用最快地速度更新授课思想和授课模式是很难实现的。
这种情况下如果贸然地将创新型授课方法融入到课堂之中则显得特别突兀,所以教师需要优化个人的授课思想以更好地运用新型授课方法。
三、新课改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更新的路径
(一)培育小学生独立学习能力
独立学习能力是一项学生必备的技能,有益于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自己学懂更多的知识内容。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提及到的相关于小学数学创新型授课方法,都是要求授课教师将学生的主体地位突显出来,通过培育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以保障新颖授课方法的落实效果。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则需要小学生在学习数学内容时,拥有很强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综合型的数学素养,如此才可以确保学生能够独立探究数学问题,最终将答案思索出来,如此便可慢慢地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实力。数学思考是学习数学知识的主要路径,因此教师不能在将全部的授课内容都教授给学生掌握,而没有为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这种输入式的授课模式,使学生处在被动式的学习环境中,乃至还会使得学生过分依附于教师,不益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为此,小学数学授课教师应该在课堂授课中,鼓励学生扩展个人的思考范畴,以挖掘学生的数学学习潜力,提增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实力。
例如,在小学数学课堂授课中教师教授“圆柱和圆锥”这一课时,可以在电教设施中将多种图形展示出来,然后使学生判断图中哪些是圆柱体哪些是圆锥体,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举出平时生活中常见的圆柱体和圆锥体。随后教师向学生提问:“怎样计算出圆柱和圆锥的侧面积?,二者又怎样的联系?”这时教师可以将班级中的全部学生划分成多个组别,让学生独立思考,展开交流,最终归纳出这两种图形的侧面积计算公式,如此便可培育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升数学内容的学习效率。
(二)教学中构建生活情境
基于小学数学在人们平时生活中运用的范围非常大,所以在数学课堂授课期间,教师应该结合现实生活为学生构建出生活情境,以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首先,教师可以依照本堂课将要为学生教授的数学内容,与生活情境关联在一起,如此便可将学生带入到情境之中,这样就能简化授课内容难度,而且还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的实用性,继而可以使学生心生数学学习的兴致,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例如教师在教授“多位数的加法”这一课时,便可构建出学生购买玩具的生活情境,并且在此情境中加入数学这时候,使学生自行思考和解答相应的问题。在此期间,可以以角色装扮的形式创建教学情境,如此便可汇集学生的关注力,使学生可以学懂更多的数学常识。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师更新授课方法对于提升课堂授课效率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应该通过培育小学生独立学习能力以及在教学中构建生活情境等措施,更新小学数学授课方法,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扎西.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9(47):153-154.
[2]姚长玲.探究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现代经济信息,2018(22):457+460.
[3]王文宝.浅析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的方法[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16):18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