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岭
济南市历城区郭店中学 250109
摘要:化学是一门具有较高理论性与较强实践性的学科,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更要注重其实践能力的提升。初三化学阶段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关键时期,教师更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及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基于教学方法的创新也能够更好地引领和带动学生的学科创新及应用能力的形成与提升,这也是初三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得以形成与提升的内在要求。对此,本文指出现阶段初三化学教学中的几点问题,分析其背后的原因,进而指出几点创新性教学方法,包括创设创新化的化学学习情境、秉承“以人为本”的授课方法以及提高学生在课堂的互动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初三化学;化学教学;创新性;教学方法
引言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层次推进,对于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尤其是对于初三阶段的化学教学而言,更应关注且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尤其是其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发展。为此,教师应当善于采用创新性的教学方法,以充分调动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同时,帮助他们更好地发掘与发挥自身的潜力,最终切实实现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形成。
一、现阶段初三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不合理
目前,还有一些化学教师秉持着传统应试教育观念,在日常教学过程当中更加侧重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将学习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成效与学生学习成效高低的唯一指标。然而,这样的教学理念是陈旧的,也是缺乏合理性的。片面的应试教育观更加注重成绩这一单项结果,学生的应试能力与水平可能在短时间内有所提升,但是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应用能力、创造力等方面却得不到有效培养与提升,严重影响和制约学生学科综合素养及能力的发展。
(二)教学方式较为单一
教学方法较为单一,甚至可以说比较模式化,是目前初三化学教师教学过程当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总体来讲,有的教师会先对物质的性质进行讲解,然后再对相关化学式与化学反应进行讲解,最后由学生通过做题或者测试来检验学习的情况。这样的教学方式与过程,是教师主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知识的单向传输过程,学生缺乏自主探究与自主思考的机会,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习的效率低下。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如果缺乏实验,就无法培养学生“从实验现象到化学本质”的推理验证的思考能力,教学效果难以达到预期设想。
(三)课堂教学氛围不足
由于教学理念的传统及教学方式的单一,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初三化学课堂教学氛围,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较为缺失,做实验的次数较少,学生参与度较低,自主实验的次数更是远远不够,理论知识难以通过实验操作来进一步验证,只能死记硬背实验操作的流程及相关注意事项,这样并不符合化学的教学规律,同时也使得整个课堂教学氛围变得沉寂、呆板、死气沉沉。
二、初三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性教学方法
(一)创设创新化的化学学习情境
在初三化学课堂教学过程当中,创设创新化的化学学习情境,不仅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具体来讲,初三化学的知识点较为庞杂,面对大量的碎片化知识,如果单纯依靠课堂讲授的方式,学生很难实现完全理解。对此,教师应当创设创新化的化学学习情景,使学生置于相应情景当中来进行学习,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更加生动形象,而且也能够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来,最终获得深刻理解。
比如在学习“金属材料”相关知识内容时,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来向学生展示“东汉晚期的青铜奔马距今约一千八百年”“河北沧州铁狮子距今约一千年”等图片,将学生引入到这一历史环境当中,然后再引出本节课教学的内容,结合所学内容来对图片内容进行分析,这样的教学设计更加新颖,学生学习会更具兴趣,而且还能够让学生清楚认识到,学好化学知识,具体应用化学知识,不仅能提高个人能力,对以后的生活也会很有帮助。
(二)秉承“以人为本”的授课方法
传统“填鸭式”的应试教育模式不仅有违新时期我们所追求的素质教育理念及方法,而且从长远来讲也有违学生学习及成长的内在需求。现阶段,我国教育正处于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的关键时期,初三化学教师应当不断更新与发展自己的教学理念,秉承“以人为本”的授课方法,切实尊重并有效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及作用,而自身要做好组织者与引导者的角色,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的同时,积极与学生之间进行沟通与交流,引导学生从单纯的理论学习到理论结合实践的跨越,要把提高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作为技能培养的重点,要加强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化学课的核心。比如,在进行“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置”实验的过程当中,由于该实验包括了很多内容步骤,单纯依赖学生个体逐一操作很消耗时间,同时也可能达不到相应的实验效果。对此,我们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或者策划化学实验比赛,借助学生之间的相互间交流与合作,通过化学竞赛比拼等形式,来顺利推动实验进行的同时,带动每位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并发挥应有的作用。而教师则要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步骤进行操作,要适时解除学生的疑问,实现学生对化学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
(三)善于开发和运用多种方法来教学
初三化学教学不仅仅只是为了应付中考,更为重要的在于使学生的视野得到扩展,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水平的显著提升,实现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对此,教师要善于开发和运用多种方法来教学,切实组织和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当中,汲取知识、养成能力。总体来讲,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知识章节选用不同的化学研究方法进行教学。同时,应将这些化学探究的方式仔细给学生讲解,让学生也学会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化学的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具体来讲,教师可以实施类比法,结合微课来将教材当中的类似知识点进行归纳与总结;教师可以实施逆向思维法,结合思维导图来引导学生逐步推算知识结构并找寻问题的答案等等。
(四)创新生活化的教学方式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活当中存在很多化学现象,通过创新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活当中的化学现象,还能够帮助他们结合所学知识来解释或解决实际问题。举例来讲,在学习“酸碱反应”一周之前,可以向学生布置这样作业,“准备一碗醋,将一枚鸡蛋放入其中,静置一周,看看会有什么样的现象?”一周之后,学生们观察后都说鸡蛋壳不见了,只剩下一层软皮,都好奇再问为什么?带着这样的疑问,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本知识的兴趣,有助于打造高效课堂。在本节课学习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运用酸碱反应的知识来解决生活当中的其它问题,比如向学生提问“家里的开水壶用的时间长了,里面有很多碱垢,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学生举手回答道“将醋倒入其中,经过反应碱垢就没有了”,然后由学生们进行课下的实践,将化学课堂和生活进行有机整合。
三、结束语
对于初三化学教师而言,必须要认真反思现阶段教学过程当中所存在的问题,教学问题的存在归根结底指向于教学理念及方法的不足,而教学理念及方法的创新又能够反过来促进教学问题的解决。总体来讲,必须充分意识到教学方法创新的重要性,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根本目标,采用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促进学生创新能力水平的提升,促进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宝权.基于生本教育的初三化学探究式教学探研[J].成才之路.2019(04):59-60
[2]栾晓霞.浅谈如何提高初三化学课堂教学质量[J].课程教育研究.2015(04):108-109
[3]张淑娣.合作学习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开展的措施[J].中国校外教育.2019(04):90-91
[4]钱桂英.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三化学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学苑教育.2020(09):88-89
[5]钱吉.初三化学教学中生活化知识教学的实践与探究[J].文存月刊.2019(24):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