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核心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0/9/1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4期   作者:魏伟
[导读] 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目标明确要求,要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魏伟
        云南省保山第一中学           678000
        摘要: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目标明确要求,要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历史课程,在掌握历史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发展他们的情感态度,逐步具备历史学科特征的有关品格、能力和价值观。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核心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策略,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渗透唯物史观,历史事件解释中渗透时空观念,结合历史英雄人物渗透家国情怀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论述。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历史;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家国情怀
        接下来,本文将首先对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概述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对核心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策略进行研究论述。
        一、关于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概述
        核心素养是学生个人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必备的一种品质和能力。学科核心素养以学科知识和技能为基础,融合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具备关键能力、必备品格,树立正确价值观,具有非常明显的学科特点。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也就是高中学生通过学习历史课程,逐步形成和具备的历史方面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以及树立的正确价值观,是历史学科综合能力的表现。具体来说,包括了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几个方面的内容。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的基本要求,是为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教学任务。
        二、核心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渗透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就是用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去认识历史事件和发展,揭示人类历史发展客观规律。其核心是物质决定意识,研究和认识历史问题坚持从实际出发,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进而对历史知识的理解逐步深入、由表及里。要求拨开历史表象去挖掘历史本质,帮助学生理解历史发展规律,以及分析各种复杂的历史关系,对历史形成正确、科学、清楚的认识。
        比如,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辛亥革命》一课,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正确评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剖析三民主义等。教学过程中,可以给学生提供相关史料,引导学生客观分析历史资料,理解革命爆发的背景和发展经过,主动探究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失败原因,把唯物史观渗透其中。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在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之下,革命能量的一次大规模释放。革命爆发之前的当时清政府“摇摇欲坠”,国内的社会矛盾异常尖锐,已经具备了革命爆发的阶级、思想、组织和社会基础。引导学生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用唯物史观去分析和理解辛亥革命爆发是历史的必然。


        (二)从历史事件解释中渗透时空观念
        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虽然具有一定必然性,但是都离不开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这也就涉及到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时空观念。时空观念,就是指基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对历史事件分析、思考和总结,把历史事件放置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形成正确认识和准确理解。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可以从对历史事件的解释中,渗透历史时空观念,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与时空思维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加合理地构建历史事件之间的关联,从而使学生能够对历史事件作出更加合理的解释。
        比如,在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一课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把荷兰与英国扩张的历史事件,结合两国的地理位置,在世界范围内的殖民扩张的地图空间,以及扩张的时间节点,形象的展示出来,不动声色的渗透入时空观念。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荷兰的殖民扩张情况,新航路的开辟对荷兰资本主义发展的积极影响。掌握英国在世界范围内殖民霸权的建立过程,理解英国的殖民扩张与其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之间,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理解殖民掠夺是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有效手段,同时导致亚、非、拉美殖民地的极端贫困与落后。通过借助时空观念,帮助学生分析荷兰、英国先后崛起的原因,认识早期殖民扩张的方式和影响,使学生对殖民扩张的时空观念形成深刻认识,正确认识历史事件。
        (三)结合历史英雄人物渗透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历史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蕴含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思想。体现着对国家和人民的情感,以及对追求人民幸福、国家强盛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体现着国家归属感和认同感。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可以结合对历史英雄人物的研究分析,传承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塑造学生良好的品质和人格。
        比如,在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抗日战争》一课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抗日英雄人物的故事,让学生从英雄人物身上感受抵御外辱、不畏强敌,为了国家和民族生存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如,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际,以赵登禹、佟麟阁为代表的爱国主义将领奋起抗战;杨靖宇在东北大地白山黑水之间与日寇日夜周旋,宁死绝不投降,最后英勇壮烈牺牲;张自忠将军在日军的围歼下,战死南瓜店,为国捐躯。让学生从历史英雄人物身上学习爱国主义精神,培养热爱国家的家国情怀。
        结束语:
        总而言之,核心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能够实现历史教学从单纯的传授历史知识,向德育育人、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转变,践行和落实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张燕.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华夏教师,2019(20):12-13.
[2]张晓雨.关于核心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之思[J].好日子,2019(32):233
[3]石林军.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对策探析[J].科技资讯,2020,18(15):225-2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