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显咸
南宁市邕宁区百济中学 530204
摘要: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已经在教学领域得到了比较广泛的运用,它可对学科教学的高效开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对于历史学科教学而言,教师要改善历史课堂教学固有的教学问题,则可将信息技术与自身历史教学相结合,实现历史教学模式的创新。基于此,笔者主要从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出发,探讨信息技术用于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并探讨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先进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历史;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创新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大力发展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师要打造一个精彩纷呈的高效课堂,还需要依靠信息技术来予以支持,实现历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创新,让历史教学获得更优的教学效果。为此,教师需审视当下历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正确认识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相融合的重要性,然后探索信息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创新运用策略,让历史教学向前迈开全新的发展步伐。
1 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历史课程是初中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是历史教学的低效化问题一直都在困扰着历史教师。而在新课改推行以来,历史教师在某种程度上改进了自己的历史课堂教学,只是我们还是能够发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历史教学创新改革的进度。
首先,有的历史教师还没有彻底摆脱以历史书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接触到的知识面大多数还是来自于历史课本,没能有效拓展他们的历史知识面。其次,有的历史教师缺乏科学、创新的教学指导方式,让学生形成科学的自主学习方式,导致学生在新时期的历史学习中还没能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更多的还是依赖以往的学习方式展开历史知识的学习[1]。最后,有的历史教师所开展的历史教学依旧具有明显的枯燥乏味性,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还不够强烈,历史课堂的教学活力还不够充分。
总的来说,历史学科的理论知识性比较明显,要求学生具备科学的学习方式与灵活的学习技巧,对历史知识进行记忆与理解。为了提高历史学科教学的实效,教师可迎合信息化教育时代下的教学要求,为历史课堂引入新的生机,增强历史教学的活力。
2 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教学相融的教学意义
初中历史教学实效性提升缓慢,教师正在努力探寻应对之策。而信息化教育时代的到来,为历史教学的创新发展开辟了不一样的道路,即教师可将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教学相结合,打造一个信息化的高效历史课堂。这一信息化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教学意义:
一是历史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开拓更丰富、直观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将其与书本的教学资源结合起来,可为学生提供非常丰富的历史学习资源,有利于学生借助丰富的学习资源,拓展自己的历史知识学习面,自主建构完善的历史知识结构。二是历史教师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科学指导学生展开自主的历史学习,让学生自主地提高历史知识的学习效率与质量[2]。三是历史教师可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教学场景,让学生不再感到枯燥乏味,使其乐于主动融入生动的教学场景之中,增强个人的历史学习体验。
由此看来,历史教师应加强自身对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重视,探索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相融合的创新性教学策略,让历史教学在全新的发展态势下朝着课改的方向前进,实现历史教学在信息化教育背景下的创新改革。
3 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教学相融的创新策略
如今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教学的融合发展趋势已经不可逆转,历史教师应积极采取创新的信息化教育方式,推进信息化历史教学活动的健康开展。
在此,笔者以《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为例,探讨信息技术支撑下历史教学的创新策略。
3.1 通过微课开展翻转课堂式的历史教学
微课是信息化教育背景下诞生的新型课程教学形式,可支持教师对碎片化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合,并将其以短小精悍的视频形式呈现给学生观看,让学生开展直观、高效的自主学习。初中历史教师可发挥微课的教学优势,通过微课开展翻转课堂,让学生在新课开展之前就进行自主的预习,有利于帮助学生通过移动学习的方式展开随时随地的自主学习。
因此,在《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课堂教学开展之前,教师可录制微课的相关教学视频,将这节课的重要知识点联系起来,让学生在预习时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初步的学习。比如教师在微课中呈现了这样的简洁知识结构:局部抗战(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全民族抗战(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根据这一知识结构,教师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了解这一知识结构中涉及到的重大事件和主要战役,自主搜索相关的资料,了解当时发生的真实历史。通过这样的自主预习,学生可将自己在自主预习时获取的知识点填充到上述简洁的知识结构内容之中,初步建立这节新课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奠定新课的学习基础。
3.2 整合重大历史事件的视频资源和图片资源
为了增强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学习印象,教师可为学生剪辑重大历史事件的视频资源,并将其播放给学生观看,让学生从直观又震撼的画面中看到中华民族抗日的血泪史和奋斗史,激发学生心中的爱国情感、对英雄人物的敬佩情感,甚至激发学生对汉奸、日本帝国主义的愤怒之情。这些视频资源可激活历史课堂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仿佛看到真实的历史画面,融入到生动的教学情景之中,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历史学习情感。
如今网络上有丰富的抗日视频资源,教师应挖掘其中适合运用到教学之中的信息化资源,将其融入到历史教学之中[3]。比如教师可从网络上选取一些符合史实的纪录片或者影视片,将与抗日战争相关的画面镜头剪辑下来,并整合形成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观看。教师还可以搜寻符合史实的图片资料,将其插入到视频之中,以闪动播放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观看。比如南京大屠杀的图片让人触目惊心,能够激发学生内心的强烈情感,让学生愿意主动学习与抗日战争有关的历史知识点。此外,教师也可将网络上的抗日战争路线图片资源整合起来,呈现给学生观看,让学生针对路线图中发生的抗日战争历史故事进行针对性的了解,然后根据时间逻辑将其串联起来,以便更清晰地记忆抗日战争的历史知识,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学习效率与质量。
3.3 利用信息技术搭建实时的互动交流平台
在历史课堂上,不少学生更多的是将学习精力放在记忆历史知识上,却很少会参与到历史课堂上的互动交流活动之中,导致历史教学的讨论学习氛围并不浓厚。为了打破这样的教学局面,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搭建实时的互动交流平台。在这一交流平台上,教师可根据课堂学习内容,合理地设计讨论主题,让学生登录网络环境下的交流平台,自主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比如教师可围绕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这一主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得出来的结论。教师也可让学生围绕着抗日战争的某一场战役来进行评价,讨论战役发起的目的、结果和意义,让学生深入地理解和学习历史知识点,提高历史教学实效性。
结束语:
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展开历史教学,这是当前初中历史教师创新自身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切实改善历史课堂中固有教学问题的重要方法。因此,历史教师的关注重点应该落在如何促进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教学相融合这一方面上,让历史教学充满活力,也让学生在这样的历史课堂上取得理想的学习成效。
参考文献:
[1]当增扎西.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初中历史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6):224.
[2]宋学录.论初中历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相互融合[J].新课程研究,2020(07):85-86.
[3]王绍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J].求知导刊,2019(47):71-72.